A-A+

啥是反腐的决定性路径?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啥是反腐的决定性路径?  

  2003年,殃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的SARS疫情,让人们认识了非典。当时,人们谈“非”色变,上下都搞得精神紧张。当时,只要发现某人有发热迹象,从人们口中吐出的第一个单词就是“马上隔离”,并且还要全力搜寻并隔离其接触者。其反应速度之快,史所未见。  

  

  什么叫“零容忍”?想想非典时期满大街的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鞋套、眼罩等防护用品,人们不难体会;而对于腐败,官场的态度却相对宽松。有例为证。  

  

   2011年2月10日 ,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广东省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在这之后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  

  

  这对广东反腐来讲,本是件极大的好事,正好可以趁此扩大反腐战果,提振人们信心。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与人们愿望相背离。  

  

  3月31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茂名市进行专题调研。他指出,一个地方出现腐败,党纪国法绝不允许,特别是主要领导腐败,带坏队伍、带坏风气,影响面大、危害尤烈,要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既要集中打击少数严重腐败的人和事,也要客观地处理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能因为一个或者一批干部腐败,影响一个地方几年、甚至十几年发展,最后当地群众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要从维护茂名稳定、促进茂名发展考虑,加快清查问题、及时结案。在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坚决惩处严重违法违纪腐败分子的同时,努力教育、挽救在特定情况下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尽量减少案件对茂名改革发展造成的冲击。  

  

  他同时强调,反腐败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改革发展稳定环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茂名新一届党政班子要团结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气,奋发图强,推动茂名加快发展。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中央和省委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树立形象,取信于民。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抓好影响茂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那些腐败分子,要坚决惩处,决不姑息迁就;对于那些犯了一般性错误的同志,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要引导他们放下包袱往前看,又要让他们真正吸取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  

  

  从他的这个讲话中,我们看不到象对待非典那样对待腐败的“零容忍”,反而显得格外地宽容和温和。譬如,“既要集中打击少数严重腐败的人和事,也要客观地处理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是不是意味着,“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违法违纪”不是“腐败犯罪”?又譬如,“不能因为一个或者一批干部腐败,影响一个地方几年、甚至十几年发展,最后当地群众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以及“在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坚决惩处严重违法违纪腐败分子的同时,努力教育、挽救在特定情况下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尽量减少案件对茂名改革发展造成的冲击”,是不是们意味着反腐败会“对改革发展造成冲击”?再譬如,“对于那些犯了一般性错误的同志,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要引导他们放下包袱往前看,又要让他们真正吸取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 是不是意味着腐败只是“一般性错误”?还譬如,“反腐败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改革发展稳定环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是不是意味着反腐败不是“干事创业”?  

  

  大家是否都注意到了,汪洋书记的上述讲话,都前置了一个关键词,即发展。也就是说,查处腐败,不能影响发展;惩处贪官,必须保证创业;反腐倡廉,焉可危害稳定?这看起来,貌似公允,貌似科学,其实很不公允,很不科学。  

  

  发展靠什么支撑?创业靠什么保证?稳定靠什么维护?在当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的语境下,靠的就是对腐败分子的“零容忍”!坚决地、毫不手软地惩治腐败,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干事创业,就是最好的发展。如果对各类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不能“零容忍”,就会让一切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而汪洋书记却把一些贪官的腐败行为轻描淡写为“在特定情况下反错误”,并且还要“努力挽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广东的腐败分子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春天——一个让贪官腐而不败的春天!  

  

  前些日子,从两个农民工口里,很凄楚、很伤感、很无奈地唱出“春天里”的歌谣,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强烈共鸣。为什么会这样?执政者难道没有一点反思和反省?从某种意义上水,这种共鸣,其实也是一种对上述异化了的、变了味的“春天”的另类发泄!  

  

  这样的“春天”,让人民很受伤,让社会很受伤,让发展很受伤!  

  

  在这样的“春天”里,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人患病,不要全省吃药”的影子。2009年7月17日,汪洋就许宗衡案件这样点评:“今年以来,中央查处陈绍基、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问题,再一次表明了我党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是衷心拥护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省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廉洁奉公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绝不能造成“一人害病,全省吃药”的情况。我们要倍加珍惜、维护和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绝不能因为查处腐败案件,就分散我们抓落实、促发展的注意力,影响我省改革发展的进程。”  

  

  他的“一人害病,不要全省吃药”的讲话出台以后,引起不少网友的强烈质疑。笔者就曾专文分析过这个观点的缪误。莫非一人感染非典,其他人不要防护?那2003年出现甲流疫情时,我国为什么搞得神经兮兮?为什么连卫生部长张永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因此丢官?  

  

  事实上,腐败之害远甚于非典,已为社会和公众所周知。但为什么处置的态度和对策却截然不同呢?其中的语境笔者不便随意揣测。  

  

  尽管如此,我还是得十分清晰地指出一点,汪洋书记也提出了对贪官要“坚决惩处”、“决不姑息”,但其背后的潜台词,却仍然是遭到众人诟议的“政治考量”。  

  

   2010年11月4日 ,国内权威网络媒体道许宗衡即将判死刑的新闻。新华网在道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许宗衡利用手中的职权,勾结商人敛财,然后将所得贿款用来买官。虽然买官行为涉及众多要员,不过现时中央不希望向上蔓延。在许被捕后,只有福田区区委书记的李平、龙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钟新明等地方官员落马,至于与许过从甚密的市府主要领导人也没有再被追究。政治评论员刘锐绍形容,许宗衡这些高官判刑的轻重,从来都不是以犯案的轻重来量刑,背后的政治考量更重要;许案并非纯经济犯罪、贪污案,非地方法院可以定夺。如果许被判死刑,显然是中央为了杀一儆百,也考虑到案件牵连的广泛性。”  

  

  看到这样的文字,人们什么都明白了,“杀一儆百”是一种“政治考量”, “考虑到案件牵连的广泛性”,“不希望向上蔓延”也是一种“政治考量”。于是乎,广东的“一人害病,不要全省吃药”是一种“政治考量”,茂名的“引导”腐败分子“放下包袱往钱看”也是一种“政治考量”。综观我国这些年走过的反腐历程,这种“政治考量”,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选择性反腐。而“选择性反腐败”,难道不是中国式反腐的最大特色?!  

  

  这就是官场上的腐败分子为什么越反越腐,官场上的贪官为什么象韭菜和野草的根本原因。因此,迅速地、毫不留恋地终结“政治考量”,是改变中国反腐难堪局面的决定性路径。  

  两江近期事多,不能正常写博访博,敬请各位原谅!  

  

  或许您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西安法院的公正怎么不用于赵东民案?  

  

  日本的“武士道”与孔子的“仁”  

  

  周恩来家族中无“达官贵人”令谁汗颜无地?   

  

  毛主席的文风折服谁?  

  

  给双汇支一招,别再叫双汇了!  

  

  腐败分子咋刀枪不入?  

  

  周森锋再获提拔公示了什么  

  

  有一种创新理论叫“生死产业化”

  

  董藩教授是时代的产物  

  

  军工企业竟然私有化?  

标签:腐败   发展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