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
星期六, 29 八月 2009.

  

  今年夏季媒体群起评论全球危机影响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

  

  chinaworker.info

  

  因此,当拉脱维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季度下跌19.5%的时候,这被看作是"令人鼓舞的消息",因为专家们原本预期的数据更为糟糕!由于来自外部贷款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EU)的巨大压力,拉脱维亚政府采取非了非常严格的政策,关闭了全国半数的医院,将公共服务部门雇员的工资削减了五分之一,将教师工资削减了三分之一。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复苏!

  

  资产阶级的乐观情绪尤其来自于中国经济,《金融时》将之描述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经济复苏"。充满乐观主义的估计,中国政府和其世界商业俱乐部的伙伴们预测中国今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毕竟第二季度的增长已经达到7.9%。这当然是可能的,尤其是正如我们过去所指出的,如果需要中国政府完全会调整统计数据以达成它的目的。正如经济学家马克-费伯(Marc Faber)所指出的,"中国政府是世界上很少数的几个政府中能提前三年知道它GDP指数的。"

  

  消费平稳

  

  但是这一"经济恢复"的基础是什么呢?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新增加的就业机会和消费能力。中国的个人消费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非常之低,仅有36%(印度是50%),目前没有象那些最富有的经济体美国、日本和欧洲一样发生下降。但是中国的消费规模并不取决于整体的人口,而仅是城市中相对收入较高的人群,大概有1亿人左右,仅占整体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已。政府为确保自己的统治和生存,要赢得这一人群的支持,或者至少确保他们中立。所以,近来政府很多措施是企图收买这一群体使他们避免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增加买车补贴,提高公务员工资和降低购置房产的税收都是围绕这一政策所进行的。由于这些原因,政府所做的个人消费统计并没有包含整体人口,也没有反映出其他人群所遭受的艰难和痛苦。

  

  由于担心严重的经济衰退可能造成的令人恐慌的政治动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刺激措施。释放了前所未有的信贷额度。根据央行的数据,2009年新贷款额将可能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1年内尚未偿还贷款增加了惊人的40%。这仿佛帮助了某些工业部门的恢复,但事实上只是进一步建立庞大的生产过剩,例如在钢铁和汽车行业尤其明显。中国现在闲置的钢铁生产能力惊人(达到130万吨),事实已经等于美国和俄罗斯的总的钢产量。政府的政策导致了一个乃至数个新的经济泡沫,尤其是在股票和地产市场中更是如此。泡沫不可避免地将会破裂,通常会导致衰退或萧条。

  

  股市泡沫

  

  根据官方消息,有五分之一的新贷款已流入股市或房地产交易中。独立分析家认为数字应该更高,达到30%左右。股市再次进入"泡沫高涨期",今年已上涨80%。上海股市的市盈率已经达到平均35.4倍,这是其他"新兴市场"中投机者所承担风险的两倍。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谢国忠在8月5日的《财经》杂志中警告说,"中国股票和地产价值被高估50%-100%,说明存在"一个巨大的庞氏计划"(查尔斯-庞氏,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个臭名昭著的骗子)。这种经济繁荣是由流动资金促动的,即于大量的廉价银行信贷。谢国忠警告说,"当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喂饱野兽时,这一泡沫自然就会结束"。这一预测已经为最近的股市暴跌所证明。在过去两个星期内,上海股市的市值已经下跌了近20%,在技术上这已经可以被定义为"熊市"!

  

  房地产投机

  

  房地产市场也从价格下跌开始出现反弹,部分城市的价格上涨达30%。这也是由于大量的新贷款和政府政策鼓励投机所致(放宽购买第二套住房的管制,降低开发商自有资金的标准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警告说,中国房地产泡沫在可能会重复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后果,并造成银行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

  

  现在值得担心的是由于为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非常政策可能导致银行部门潜在的不良贷款集中爆发。谢国忠提到,"房地产价格可能发生像日本过去二十年那样的下降,这将彻底破坏银行系统"。国有银行的领导人们目前也公开表示对此问题的担忧,所以中国2个最大的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已宣布大幅度削减下半年的贷款。

  

  "实体经济"

  

  包括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内,众多金融问题专家警告说,目前没有足够的新贷款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也即生产和交换。他们认为这将迫使政府再次改变其政策,并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更为严格的金融措施。大量的资金被国有企业用于囤积金属和石油等原材料,但在当前低迷的市场条件下,这些储存无法被有效地消耗。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物质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渠道,出于投机目的而进行的采购(许多公司在股票和地产上的投机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但这一收购狂潮已弄巧成拙,从而提升了世界市场价格(石油价格上涨超过50%,从今年年初的40美元每桶上升到现在66美元每桶)。即使是在基础设施投资也存在大量浪费,相对巨大的成本而言收益有限。广东省党委书记汪洋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例如,建设一座桥梁会产生GDP,拆毁它能产生更多的GDP,重建桥梁更会产生新的GDP。一座桥因此贡献了3倍的GDP,但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而且只形成一次实际社会财富。"

  

  群众的状况

  

  现在媒体的标题新闻是政府的经济刺激起"效果",所谓的"经济复苏"掩盖了实际情况。例如在东莞,,今年的1000万人的劳动力已经丢失了100万个就业机会。虽然其他城市受打击的程度还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农民工和其他工人都遭受了削减工资待遇,而且工作岗位会进一步减少。当上个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上月城市平均工资增加了9%;但《中国日》根据一项民意调查表明,91%的人并不相信这一统计数据。

  

  真正的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标志是增加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强度和规模上群众运动的发展, 尤其是工人斗争。在河南与吉林等地,由于工人采取占领工厂、游行示威和扣押人质的方式迫使地方政府至少部分让步。《华尔街》杂志评论道,这些工人斗争和十年前的东北工人反对私有化确实有类似之处。

  

  同时我们看到新疆爆发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种族骚乱。它已经改变了当地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的格局并带来巨大的问题,中央政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面临紧张的的现实格局。负责全国安全问题的高级官员周永康最近警告说:"由于各种国内和外部因素目前仍然在推动许多社会矛盾的发展... [政府]在各个级别上都必须把保护稳定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

  

  香港的经济

  

  在香港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危机而导致越多越来越大规模的无组织的激进化趋势。 尤其是在青年和移民工人首当其冲地面临危机。2009年迄今可以看见一连串为争取民主进行的示威,而且正逢"64"20周年之际,这场运动在当时动员了大量的人力。香港当局采用了典型的官方"模棱两可"的说法,而且国际上,香港媒体和政府现在也开始宣布"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而第二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令人惊喜的是3.3%的复苏。香港政府将其对2009年GDP的预测仅仅是3.5-4.5%的下降(以前曾经预测有5.5%-6.5%的下降)。然而,今年早些时候实际的GDP统计数据显示是3.8%的下降,虽然这比预期的5%的下降要小了不少。股市的动荡和不断上升的担忧反映所谓对大陆"经济复苏"的幻想是多么不切实际。

标签:经济   政府   已经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