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的晚稻栽插及其它——纪念毛主席逝世三十二周年
我村的晚稻栽插及其它——纪念毛主席逝世三十二周年
[ 杨新华 ] 于2008-09-09 强国论坛
我好几年没有回家“双抢”(收割早稻、栽晚稻)了,确切地说,从在农村出生,到后来在外面自学成才、自谋出路,我当了24年的农民。只是因为当时为了减少家里的农业税,加上自己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所以2004年办了个农转非。谁知道第二年国家就陆续取消了农业税。
尽管自己在老家没有了责任田地,而且在别人看来自己已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但我还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农民,因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各种农业生产和劳作,并经历了农村的艰苦生活,即使现在回去,我都是一个能多吃饭能多干活的强劳力。何况,在现在日益私有化的社会,帮别人打工不可能一辈子,而且众多私有企业(本身都不知道那天倒闭)不可能解决包括白领阶层在内的未来社会保障问题。所以我还是希望把自己的根安在农村,因为自己身上的农民血液一直没有变。
在我的记忆中,夏天家乡的“双抢”季节,将一辈子留在脑海里。尤其是“双抢”后半阶段——栽插晚稻,更是让我回想起往日的时光。“上游水库来水了”,一直是我们村过去和将来,在乡亲们中最为熟悉的话语。因为这座兴建于毛主席时代的上游水库还一直在养活全村人,包括许多乡镇的老百姓,在父老乡亲的眼里,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我只是听到父辈们讲,他们那个时候是怎样听从毛主席和公社的号召,与全县人民共奋斗、齐努力地把那座距离家乡百里远的上游水库建好,而且从此惠及了百里下游的我们龙口村,以及将来村里的子孙后代。我也一直没有机会去参观这座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大水库。在我的模糊记忆中,只是经常回味大伯给我讲的,“嗨,好大,好大,它坝上都可以并排建两三栋房子”。 (据资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总库容1.83亿立米,兴利库容1.16亿立米。原设计灌溉面积16.8万亩。工程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60年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开始蓄水运行。)现在,我好难想象,当时父辈们是怎样听从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在当时落后条件下去建造这样一个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水利工程。
我的家乡是江西高安,属宜春地级管辖,是江西很出名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国最早商品粮基地,自古就有“农业上县”之称。近年来,也一直是江西产粮食、卖粮食最多的一个县级市。我的老家是高安石脑镇的一个农村,我们村紧紧毗邻320国道,应该是有很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我们村属于南方典型的人多田地少村庄。以前主要是靠种水稻和棉花,后来由于国家不收爱国棉,所以乡亲们都改为种辣椒和花生。而每年的早稻和晚稻种植则是乡亲们的“四季歌”,不能落下的。因为这是关系到农业自给自足的生存问题。由于江西固有的丘陵地势原因,我们村农作物灌溉基本上靠天吃饭,没有很好的自然灌溉条件。早稻育秧栽插还好,因为春季南方下雨多,基本上能够种下去。而到了夏天就不行了,每年即使不干旱,晚稻都是难以栽插下去的。如果我们村不种晚稻,那真难以想象乡亲们的生存。因为,日常生活中,农村基本上是吃晚米,早米则常用来卖掉换点农资费用、或者让子女交到学校里吃(我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抱怨整天吃早米饭)。因此,晚稻种植是村里最重要的事情。而晚稻的栽插灌溉就成了关键问题。所以,前面所讲的“上游水库来水”,则是保全我们村晚稻种植的唯一生命线。每年“双抢”早稻收完后,乡亲们都在关心远在百里之外的上游水库什么时候来水。因为这时候的水比生命都还宝贵。我记得以前,经常看到村民们为了放水灌溉而打架伤人。这也是自集体解散之后发生的令人悲伤的事情。
幸好,如果没有五六十年代,我们党和毛主席时代的农业方针和决策,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为什么会修建那样一个伟大的“上游水库”,而且能够惠及方圆百里的农业灌溉,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和战略,这是怎样的一个造福子孙的民生工程。经常听母亲说,如果没有上游水库,全村人都会饿死。的确是这样的。而现在,通过相关信息了解到,这座已经庇荫我们村近五十年的百里之遥的上游水库,已成了病险水库。地方政府已在不断固险,恢复它的功能。
是啊,这座水库对我们村太重要了,没有它,晚稻无法种植,我们村将是不复存在的。而这只是我们村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且还有很多问题正在发生,不知道是福是祸。前几年,我们村里靠近320国道的土地已经开始卖了,而且卖了之后一两年居然还没有看到投资者在哪里建造工厂。听村里人说,买地人是想倒卖土地,而一直没有找到买家。所以,我每年春节回家在国道下车,就看到了一整片没有种上庄稼的土地。而旁边唯一建了的一个工厂,也是一个污染企业,把村里唯一建的一个小水库都污染了。这样下去,我很难想象我们村里将来会怎么样,谁会去拯救我们村庄。因为光靠分散后的村民已经各顾各了。从我打小起,村里通往国道的马路,还是那样破烂。每年春节下雨,去拜年的时候,村里人和进村的客人都会抱怨。但不知道去责怪谁。而近年来,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似乎离我们这个距离国道很近的一个开放的村庄都很远,根本没有新农村建设的气息,也没有谁去带领。
如今,村民们都是指望靠天吃饭了,并且希望自己的子女去读书或去打工改变一下命运。村里已经剩下了老弱病残,他们也不指望在农业这块有过多的希望,能够满足生存就足以了。遇到了不顺,大家现在还可以去拜菩萨了。上星期给母亲打电话,她说,村里在唱戏,因为翻新的“四方庙”已请来了菩萨。当我说了句,村里怎么不带领村民搞致富,而搞这样的东西。母亲赶紧让我打住,她说,你年轻人不懂啊,菩萨会保护我们村里福气的。我无语了。
现在村里发展的种种现状,已让我看到了未来农村会走向什么的境地。因为,我们村决不是一个特殊的例子,而且是农村的一个非常典型代表。听说,现在所谓的专家嚷着要放开农村土地买卖了。我想,以我在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以及对农业发展的了解,未来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前景是堪忧的。所以,我一直呼吁我们党要恢复起对农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不是让党去干预,是科学引导),而不是让弱小分散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丛林法则中自生自灭!
谨以此文,纪念我心中的伟人毛主席逝世32周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