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华西村的摩天大楼羞死了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最近有两个小村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道的焦点。一个是安徽省小岗村,一个是江苏省华西村。为众瞩目是相似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小岗村是因为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浩的病逝;华西村是因为一座摩天大楼的崛起。

  

  

  

  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这两个小村以前就曾进入过公众的视线,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道的焦点,而且不止一次;对华西村来说,则是更多。  

  

  比较一下这两个小村的“前世今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当给我们未来以警醒。这两个小村都处在长江中下游,距离并不算远,纬度也较接近。还有相近的一点,当年都穷过。小岗村所在的凤阳县早就有歌曰: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到有九年荒。  

  

  而数百公里以外的华西村,也是:  

  

  高田岗,高田岗,  

  

  半月不雨苗枯黄;  

  

  低田荡,低田荡,  

  

  一场大雨白茫茫。  

  

  旱灾水灾无法抗,  

  

  农民见了心发慌。  

  

  又有:  

  

  “做煞大队无搭头,  

  

  干起活来累死人,  

  

  有女不嫁华西去,  

  

  宁愿扔在河浜里”  

  

  须注意,这里“当年都穷过”的“当年”,不是30年前,应是60年前!也就是说,是解放前,或曰解放初。共产党之下的华西村,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那时的吴仁宝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带领村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彻底改变了华西村一穷二白的面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在50年代就掀起了高潮,毛主席曾写了多篇按语。-----华西村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主席称其为“希望之地”。

  

   

  

  而这时的小岗村呢,是“上班磨洋工,干活大呼隆。一年来鬼混,出工不出力。”穷得“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溜溜混了近30年,被誉为“18勇士”的“18懒汉”虚构了一纸血书,大包干开始了。现小岗村有大包干纪念馆为证!----不久的将来,那将是一个耻辱的见证。小岗村披上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眩目光环,中国农村的噩梦却开始了。

  

    

  

  这给华西村的书记吴仁宝出了一个难题:分,还是不分?而那时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已十分壮大。华西村盘点过家底,共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另外还存有3年的口粮。而在当时一包烟的价格是0.2元,整个江阴县的工农业总产值也仅仅数亿。集体经济有合力,分田分了众人的心。在一次会议上,吴仁宝见到了当时的江苏省省长韩培信。吴仁宝试探着问:“分田单干能不能不搞,集体经济能不能不变?”韩培信反问道:“你认为要不要搞,要不要变?”吴仁宝回答说:“不变最好!”韩培信表示支持。吴仁宝回到村里,召集会议,说:“现在华西村的头等任务就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大伙更富裕。全面富裕。”

  

    

  

  事就这样成了,一个走集体化道路,一个分田单干;30年后的今天,一切泾渭分明。小岗村依旧贫穷,懒汉们溜溜又混了30年。现年67岁的严俊昌,是当年冒着掉脑袋危险按下红手印的18个人中的一个。30年过去,他则说道:“要早知这个情况,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啊!”“要早知这个情况”是什么情况呢?严俊昌解释说,原来分那一亩三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的地留下的老弱病残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廉价卖给了那些私人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腿脚,迈不开步子!事实告诉严俊昌,想要大发展,还是应该走集体化之路。  

  

  而华西村是突飞猛进大发展。老书记吴仁宝倡导的“有难官当,有福民享”、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的思想境界,正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他的带领下,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华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 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况且华西村也不能算是“小村”了。 1961年建村之始的华西村仅是一个面积0.96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面积的千万分之一。从2001年起,华西村组合周边20个村,面积增加到35平方公里,人口也发展到了3.5万人。2007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人均资产过百万,人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今日的华西村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并举,基本形成“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现代化格局,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而450亿,就相当于东部许多地区一个县的产值,甚至相当于中、西部一个地级市的产值!

  

  华西村建328米高五星级摩天大楼引争议(图)  

  

  就在共和国60大庆的日子里,老书记吴仁宝有许多光荣的事让他忙得是不可开交,仅仅一个月之内就四次赴京。接连参加“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表彰大会、全国道德楷模表彰大会、60年60名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及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同时,还赴上海为正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学员作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告,赴安徽为1600多名省直机关工委干部作专题讲座。对于一个82岁的老人来说,实在难得。  

  

  小岗村仍旧默默无闻。这一次沈浩病逝了,小岗村以“穷”亮相在世人面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错。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看吧!  

  

  华西村空中增地新农村大厦,共74层,328米高,中国第8高、世界第15高,这是何等的气魄!不仅如此,华西村还欲斥资2亿在台湾台中打造世界第一金塔,2011年之后,在江阴建设‘华西龙大楼’,其主体面积为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万平方米,投资60亿元,共118层,538米高,仅次于上海。

  

    

  

  沈浩成为中央高度肯定的学习典型,“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优秀典型”,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就学习宣传沈浩先进事迹作出批示,中央各大媒体连续道了沈浩先进事迹。可是,小岗村旧貌不换新颜,到底羞辱了谁?  

  

  全国人民学习沈浩,沈浩曾向南街村学习。沈浩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干出了成绩,干出了“特色”---寻求集体共同富裕的道路,却最终为在小岗村推广集体经济而不得而劳累愁苦离世了。这是谁的悲哀?  

  

  小岗村村民感谢沈浩是应该的,全国人民学习沈浩也是对的。两种道路,两种前途;一条是光明的,一条是黑暗的。我们何去何从,还不清醒吗?  

  

  在华西村的摩天大楼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小了下去。真是羞死了!  

  

标签:一个   学习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