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一个好干部--悼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可惜了一个好干部——悼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
得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村意外去世的消息,只想说一句话:可惜了一个好干部。
在[研究小岗]系列中大于写过他——
2004年初沈浩作为安徽省第二批年青党员优秀干部,从省财政厅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006年底,挂职3年期满的沈浩本来可以回合肥了,小岗村村民们摁手印要求上级把他留下来。省里同意了小岗村村民们的要求,让沈浩再在小岗村干几年。沈浩当然不能拒绝,不过,沈浩也有他的苦衷。
沈浩有些什么苦衷呢?从他个人生活来说,在省城随便当个什么官也比在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舒服。不说单身一人,办公住宿只是一间10多平方米的屋子,上个厕所都要跑到楼下近百米的院子外。尽管现在不要求村支书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但比起城里的老爷官还是要辛苦得多,特别是对还有事业心的沈浩来说,很多事不能不身体力行。据说沈浩家中还有着8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女儿也正在上学,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对沈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我牺牲。
但是,对一个真正的年青党员优秀干部来说,应该一切听从党安排,所以这种自我牺牲并不是沈浩的主要苦衷。他最大的苦衷还在于不能按自己的理想来为小岗村作奉献。
“三农在线新闻”上《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我只是个引导者》写着:
沈浩上任不久,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在凤阳县委领导的带领下,小岗村一行13人对山西大寨以及河南耿庄、红旗渠、南街村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访问。小岗村一行人中,有4位是当年最早按下血手印分田单干的发起人。在河南省南街村参观结束后,沈浩在南街村档案馆留言簿上写道:“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
在经历“洗脑”之旅后,沈浩与“带头人”们对小岗跟其他明星村的发展差距难以释怀:“看到了小岗村的落后,我们决心学习南街、大寨等村的创业精神,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
回来后,沈浩的设想是: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完全按照工业化的思路来发展农业,规划全部土地并入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持股。经过多方奔走,终于搭起了合作社的架子,由小岗村和滁州市粮食局以及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出股,连合作社的名称都起好了,叫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
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小岗村有土地有劳动力,粮食局有权有政策,养殖公司有钱有经验,结合起来就有了巨大的发展力量。如果当年集体的基层不散,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可是,由于没有眼前的利益,甚至还会影响到少数人的利益,这个合作社基本上是胎死腹中。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分田单干”的 带头人严宏昌。
这已经是2006年的事,至于现在所谓的“土地流转”,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按沈浩的说法,“土地流转”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让它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土地已经分到各家各户,基本成了家庭的私有财产,而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土地利益的最大化。沈浩以及许许多多农村干部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解决两个“利益的最大化”之间层出不穷的矛盾。对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年青干部,整天为这样的事情去折腾,会有多大的意思呢?特别是这些折腾,完全是本来可以避免的人造出来的折腾。
有想法,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想干事干不成事;干下去希望不大,不干又不行——这才是沈浩最大的苦衷。在我的印象中,沈浩的确是个不错的干部,让他做这种给人家揩屁股的工作实在有些委屈了他。小岗村的“分田单干”,分起来痛快,现在它的后遗症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解放思想,还不知道要被它折腾多久。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检验,难道这个思想就这么难解放么?
沈浩表示,他以后要写一本关于小岗的书。如果沈浩真要写好这本书,首先也要过好解放思想这一关,否则写出来也是官样文章。我知道沈浩也在看[研究小岗]系列,我希望他能注册一个网名,在论坛上把苦衷吐一吐,与大家就小岗村的问题交流交流,这种交流,对他以后写小岗的书肯定会有好处,而且这本书对中国解决三农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奉献。
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他就这样走了。他关于小岗的书可能还没有动笔,他的苦衷再也不可能与大家交流了,他“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的愿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真正是: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一片花飞减却春,独留青冢向黄昏。大于理解沈浩,可惜了呀!沈浩走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