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能不能换一个思路?
中美关系——能不能换一个思路?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2009-11-16
奥巴马来了!奥巴马很可能是带着美钞来的,很多人都企盼着奥巴马带着美钞来中国。可奥巴马是如何想的呢?没有中国,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通货膨胀就会再次来袭。没有中国,美国人就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中国用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廉价土地土生产来的廉价产品)。因此,奥巴马是带着美元来换中国的财富的。奥巴马不是来拯救中国的,是为了拯救美国自己才来的。
那么,中国真的就那么迫切的需要美元吗?这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正是出口这驾马车在金融危机中出了问题,才使得中国官方如临大敌,拼命出台经济刺激方案。2万多亿美元,早已超出了外汇储备的范畴——正常的外汇储备仅仅是为了应付进口波动用的。
出口商在国内用人民币采购,再把实物财富运到美国、换成美元,再拿美元到央行那里,换成人民币,出口商的一个完整的资本循环周期就算完成了。自打朱镕基把人民币绑定在美元身上以后,人民币就失去了自主权。事实上,我们帐户里的人民币,是美元的兑换券——每7-8元人民币后面,就有1个美元作后盾。
弱国小国的弱势货币,主动跟美元挂钩,是维护本币稳定的好办法。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尤其是当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要坚持这种货币依附政策?人民币是否具有独立于美元而存在的基础?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答维持当今纸币信用的基础是什么?我给蒙代尔的信中说,这个基础是全社会的生产力,蒙代尔还补充了安全这个要素,其实就是军事实力。说的简单一些,一种货币的信用就在于持有者可以用这种货币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生产力),不仅今天可以买到,明天以至永远也可以买到(安全)。蒙代尔研究货币史后还得出结论:强国对应着强势货币;强势货币对应着强国。国弱者货币弱;同理,货币弱也意味着国家弱。
具备了“生产力”和“安全”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充当国际货币。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军事实力仍然逊色,但生产力却是毫不逊色——物美价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换一个思路,就是不必非要依照美元的多少来发行人民币,而是依照国内生产力的大小来印刷人民币——独立地印刷人民币。在军事实力尚弱的情况下,可以暂不追求成为全世界畅通无阻的国际货币,但至少要追求人民币在中国国家统治区域内的独立自主地位——要在本国区域内畅通无阻。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人民币在本国的畅通无阻是有美元作后盾的。人民币在中国,究竟是不是狐假虎威?离开了美元这只大老虎,能不能还像现在这么好使?我的回答是:照样可以,因为我们有对应的生产力作后盾。倒是我看美元有点狐假虎威了,没有了中国的廉价商品支持,美国就会闹通货膨胀,美元就要大幅贬值,纸老虎的本性就要显露出来!
让人民与美元脱钩,这样做的好处是显然易见的——我们不必损失实物财富,而美国人也不必再负债。印出来的钞票,首先给政府,作为减税的依据,也可以实行全民分红,也可以用于社会救助,或者为退休老工人、老农民增加福利。总之,只要转变一下思路,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就可以用省下来的实物财富造福我华夏百姓。
出口导向政策、强制结汇政策、外商外资优惠政策,这三项政策到了非检讨不可的时候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