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毛主席社队企业的神奇预言的实现
1959毛主席社队企业的神奇预言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泽东这个人是个神奇的预言家,谁也不敢怀疑这一点。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还在不断发现他当年的一些预言又在兑现。比如象华西村、南街村、大寨、刘庄、周家庄等等一大批共富村的崛起,我们追根朔源,又找到毛主席那里,因为这些共富村共同特征以及今天的状态,似乎就是在实现50多年前,1959年他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赞扬社队企业的一句名言——“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后来,主席还在有关吴仁宝领导的华西大队的调查材料再一次作了同样内容的批示,我们知道华西村的社队企业,也就是后来讲的乡镇企业在全国首屈一指,吴仁宝也是举世闻名的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的红色企业家。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老人家的神奇。
这就是华西村,实现毛主席“光明灿烂希望”!
我们为什么要说吴仁宝这批人是红色企业家,因为他们是在新中国正在摸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供参考,但是在精神上,在基本的理论指导上,以及在关键的环节上,还是有保障的。
比如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性质,就为农村大队一级,也即是现在的村一级,提供了企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大队党支部在政治上是一个坚强的堡垒,1959年毛主席对社队企业的提到“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这种高度,无疑指明了方向。
虽然后来在1960年代调整时期,社队企业做了一些整顿,但是主席在大方向上,在农村的整体规划上,从来就没有放弃过那个“光明灿烂的希望”。
1966年毛主席在著名的“五·七指示”中提出:“农民以农为主”,“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
1975年9月27日毛主席对浙江省周长庚请求中央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支持社队企业发展的意见表示同意。1975年9月由他批准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肯定了社队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这次会议还公开发表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毛主席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赞扬社队企业的一句名言——“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至于华西村后来成为天下第一村,还有一大批共富村的崛起事例,这里不用重复,请见“参考链接”。
伟大的人与伟大的预言,这只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得以体会。
创业艰难百战多,这是陈毅元帅描述红军游击战的,其实搞社会主义建设何尝不是如此。
毛主席至今还在被某些人误解以至于谩骂,吴仁宝、王宏斌、郭凤莲他们不知历经了多少艰难困苦,才带领本村的乡亲们走到今天共同富裕之路。
可是,无论如何,希望就是希望,伟大就是伟大,光明就是光明,灿烂就是灿烂!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伟大的希望,是需要象吴仁宝他们这样的红色企业家领头赶出来的,这就是毛主席抓落实的高招,他通过农业学大寨,顺理成章的培养了一大批红色企业家,那个时候叫干部,干部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神奇的预言,神奇的兑现,靠的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道器变通循环,这是大智慧,强勇气,靠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这可以说是路线,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才是我们所必需的。
毛主席的预言的实现,靠的是路线,路线的实施,靠的是干部。
陈永贵和吴仁宝都是在实践方面的佼佼者,可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实践好?自然就有理论指导问题,好的实践结果告诉我们,指导他们实践的理论好,同时他们也善于理解好的理论,善于运用好的理论。用老话讲,事实上也是这么回事,他们俩个都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他们的活学活用精神,是中国红色企业家的一大特色。
陈永贵几乎没有上过什么正规的学堂,扫盲后,他竟然认真读起毛主席著作来,学的还真不赖。
著名作家赵树理听了陈永贵告后评价说:“陈永贵讲的真是生动,人才!人才呀!他没有提到毛泽东,但整个讲话都充满了毛泽东思想,他没有学过辩证法,但从头至尾讲的是辩证法!太好啦!陈永贵了不起呀!”
其实,只能说陈永贵没有专门地系统地学习过辩证法,但是他却能够通过读毛主席的书,领悟到辩证法的真谛,并且切实地加以运用。这就是活学活用。
吴仁宝虽然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是今天许多见过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位哲学家,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水平,跟他一生的勤学、多思有很大关系。
从1950年代起,他就读了《共产党宣言》,尤其是在《毛泽东选集》上下过功夫。吴仁宝每天必须做的功课,没有电视的时候,就是早上听新闻和纸摘要广播,白天看《人民日》等纸,重点研究第一版,中央的方针政策他一字一句去研究。以后加了晚上看新闻联播。

吴仁宝说:“我听新闻、看新闻,就是要从中找到中央最新的政策、最新的发展思路,然后抓紧落实,如果等着政策层层传达到村里再谋划发展,那就被动落后了。”这是1970年代吴仁宝和大家一起学习的照片。
他还说:“我这个人做事情不等不靠,中央有了精神,不等上级部署如何贯彻,我就开始做了,等到上级的要求下来,我基本已经落实了。这不算创新,只是做在人家前面一点。”
这其实是他的谦虚,这就是创新,就是活学活用。
陈永贵和吴仁宝这样的红色企业家,不是机械地读毛主席的书,而是用心读,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来研读。
他们在理论结合实践过程中,在创业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的思想,总结了各种实际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己工作特色的理念、作风、方法和经验。
陈永贵领导的大寨实践经验,后来又经过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顶级政治家的引导,一批地方干部和学者的提炼,形成了完整的大寨模式,供全国农业学习,还影响到海外,这是精神文明成果。
吴仁宝又在大寨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活学活用,创造了华西模式。
他们的共同点,从哲学上讲,还是把握了辩证法,尤其是把握了变与不变的关系。
辩证法既承认“变”,又承认“不变”;它承认“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认识这一点,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有重大指导意义。
陈永贵吴仁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他们正确处理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他们都把握了一个最大的“不变”,就是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变,陈永贵哪怕做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也还是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哪怕做了国务院副总理也还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回到大寨参加基层的劳动。
与吴仁宝同时代的学大寨的农村先进典型不少,但有的昙花一现,很快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
吴仁宝一直红旗不倒,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信念不动摇。吴仁宝从当“村官”起步,当过“县官”。几十年间,无论职务如何变化,无论顺境逆境,吴仁宝坚持社会主义和为人民造福的情怀都没有改变过。
吴仁宝还有一个始终不变,就是对陈永贵的人格,对大寨精神的认同,始终不变,因为陈永贵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大寨精神是社会主义性质。
这就不能不说政治了,陈永贵吴仁宝,以及我们所熟知的那一批红色企业家,他们有着共产党员必备的政治头脑,在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样他们在自己所在的村落里,就能够有政治家的感召力,这是他们作为企业家施展经营管理才华的前提。
这个前提,为他们创造比一般的企业家更令人惊叹的企业成就提供了条件,因为他们不是出于私利,而是为了公益。
我们知道在私有制企业里,也有极少数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做很多慈善事业,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和我们的红色企业家相提并论的,因为红色企业家从开始创业的时候,就不是出于私利,而是立足于公心。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红色企业家,然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这已经得到世界认同。
2005年4月,每天拥有900万浏览者,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日之一——《卫》的东亚分社社长华衷先生来华西采访时说:“我走过很多国家和地方,也见到一些富裕的村庄,但是从来没有看到有哪一个村庄能像华西村这样达到共同富裕的!”
美国游客来华西参观时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陈永贵领导大寨人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寨,今天他的接班人继续在领着大寨人艰苦奋斗。
吴仁宝学大寨,创造性的创造了华西村,搞出了天下第一村。
我们不要忘了他们活学活用的学习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作风硬的干部,吴仁宝他们才能够经受得住新形势下的考验。
“骗”及全国的大骗子邓斌骗不了吴仁宝
1980--1990年代起步于无锡,横行于全国的非法集资案主犯,涉案金额达32亿元的大骗子邓斌骗了多少人,包括一些要人,但是唯独她四下华西,却始终没有得手。这就是吴仁宝的有所不为。红色企业家不仅善于作为,而且敢于且善于有所不为,前者靠的是经营技巧,后者则靠的是思想觉悟。
1980年代中期的一天,无锡新兴公司的总经理邓斌找到吴仁宝。
邓斌对他说:“吴书记,我们无锡新兴实业总公司下辖几十家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利润高的丝素膏、医用手套、电子元件等,市场供不应求,需扩大再生产规模。华西村最近应该多增加些投资。我这里集资的项目很好,很多大公司和地区都在跟我合作。集资是为民造福的大好事,华西是个先进单位,应当带个头!我们给40%的利率,比银行利率高了好几倍!好不好”
吴仁宝望着珠光宝气的邓斌将信将疑地想,这可能吗居然能给这么高的利率,除非是贩卖鸦片、偷运军火!他并没有当面拒绝,只说“我考虑一下”,于是客客气气招待邓斌吃了顿饭,把她打发走了。
邓斌虽然未得手,但并不气馁。第二次来华西,她换了一种战略,她对吴仁宝说:“这一次,我不是来集资的,是想送点钱来,帮你们上项目。”
吴仁宝的警觉性立即上来了。这次甚至连第一次见面的客气都减了几分,断然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们华西村目前不缺钱,我自己也不缺钱。”
邓斌一看碰了钉子,心想是不是吴仁宝嫌自己开出的利率太低了
她索性一咬牙,第三次找上吴仁宝说: “我给你资金利润率提高到100%!可不能再高了,这可是我最后一次让步了。”
吴仁宝听她这么一说,对她的怀疑反倒更增添了几分。自然更不能答应了,他推脱自己要开会,赶紧把她打发走了。
第四次,不死心的邓斌又找上了吴仁宝的大门,她这次带来了位吴仁宝的老朋友。老朋友在“开导”吴仁宝道:“我帮你调查过了,凡参加合作经营的每两个月就有5次红利,是没有假的,这点你可以放心。”
邓斌一看,忙插话说:“看在你老朋友的面上,我们公司也支持华西。年利润率给你120%,你如愿意合作,交款我就先付给你头两个月的利润。这叫解放思想,市场经济嘛!”
吴仁宝愣了,如此高的利率他还第一次听说!
老朋友一看吴仁宝没有说话,忙在一旁对他耳语道:“和新兴实业公司联合经营的有著名企业和企业家,个人投资的仅处级以上的干部就有好几十人,这个新兴实业公司的后台在北京,硬着哩。都说你精明。会赚钱,你不会算算账,假如你现在投资1000万,他们当场就给你回扣200万,10个月连本加利就是2000万,这不是出门拾了个聚宝盆、弯腰捡了个金库的钥匙吗你是犯憨还是犯傻这样能用小钱变大钱的事不做!”
一次又一次拿巨额金钱相诱惑,还拉来自己的朋友“吹风”,这让吴仁宝真的生气了。
他站起身来义正词严地说:“华西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血汗钱,走的是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路,这样天上掉馅饼般轻而易举的钱华西不赚,我说了不和你们合作,就请你们今后别再来了!”
邓斌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再也没有来过。
1990年代中期,当邓斌伏法后,一直到现在人们对于吴仁宝当初的举动关注的很不够。
曾参与查办这起案件的几位办案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指出,如果没有少数官员的腐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道老太太邓斌绝对掀不起32亿元的风浪。
比如,北京市国家某机关少数官员拿了邓斌的钱后,为其办了不少 “实事”:1991年8月,让邓斌独立成立了无锡新兴公司,还给邓斌办了北京市国家机关的正式工作证,这个街道老太太摇身一变成了国家处级干部。
还有,当邓斌大肆集资时,北京市这几位官员多次下无锡,为她当吹鼓手。讨债大军逼上门来,纷纷起诉到法院后,这个北京市国家某机关又致函无锡市有关方面,为邓斌充当保护伞。
为了集资,邓斌用请客送礼、给回扣、支付中介费、行贿钱物等手段,拉拢腐蚀了一批人为其服务。邓斌认为,与其调动群众普遍集资,不如让一些地方干部牵头聚集资金。在邓斌的集资者名单上,比比皆是“乡政府”、“村支部”、“某街道”,另外,邓斌非法集资的主要对象是单位。
据调查,无锡新兴公司非法集资案,光与非法集资活动有关的一级集资单位就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380多个单位。不包括后来从新兴公司非法集资案带出来的王宝森等案件,直接涉案人员就有273人,其中党员187人,占68. 5%,这些人中地厅级以上干部50人。
邓斌无疑是个大骗子,“骗”及全国,可她为什么骗不了吴仁宝?
这是偶然的吗?
样板戏《沙家浜》有一句唱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在陈永贵之后,以吴仁宝为代表的红色企业家,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大道上,坚定地而不是含糊地走了过来,从而实现了毛主席当年的预言。
这批红色企业家无疑和战争年代的革命军事家一样,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共产党人,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在实践中将毛主席的路线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他们才是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所需要的创业者。
参考:生日家宴上毛泽东称陈永贵:“是真有辩证法”[2011-01-22 10:53]
陈永贵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态度:大寨人的创业能力强续5
陈永贵的底气:大寨人的创业能力强续7
【原创】 建议省级领导多读毛泽东以提高政治敏锐性[2008-07-11 16:33]
毛泽东称华西村“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2010-10-27 08:01]
参考: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洪湖洪林叶昌保38年村书记实践的智慧与土企业家精神(《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大寨合作文化的传与新(《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王宏斌的本色、角色与特色初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村小组长的大文章:官桥八组周宝生的企业创新战略(《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吴仁宝的企业家之道:逆势之思,顺势之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浙江第一村:朱重庆的魄力与航民村的实力(《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鄂西北尧治河村崛起的秘诀探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刘庄的“红常青”史来贺: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帮扶小岗村的长江骄子郁全和的土企业家之道(《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李向阳”在周家庄共富奔小康传奇(《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
江阴长江村:集体经济与村落现代化(《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
耿庄:子弟兵带领乡亲们走出创业共富之路[2009-07-24 07:17]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
华西村的共富经验不能学来吗?请看双丘村的回答[2009-07-09 08:24]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
欢迎交流:历史印证了毛泽东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济学网
李克勤(jixuie)文集
陈永贵是吴仁宝最佩服的农民:大寨与天下第一村1
原文地址:1959毛主席社队企业的神奇预言
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大寨与天下第一村2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