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世界和中国经济未来三五年都不景气
刘煜辉:世界和中国经济未来三五年都较不景气
和讯网:各位和讯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和讯网评论频道“核心访谈”,我是和讯评论频道主持人郭哲。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从1月份相关数据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同时我们也会讨论一下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比如消费券的问题、是否该把外汇储备分给百姓的问题等。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博士来和大家探讨这个话题。刘博士请和和讯网友打个招呼。(14: 30)
刘煜辉: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14: 30)
和讯网: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的相关数据,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8年12月份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3%,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2.4%,鲜蛋价格上涨0.8%。你怎么看待这些数据?如果扣除春节期间一些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这是否意味着已经发生了通缩?(14: 30)
刘煜辉:通缩要看真正定义,如果约定俗成的大家习惯从价格的涨跌来判断通缩的话。中国还存在一个春节的因素,所以一般做研究的话大家喜欢把1、2月份的数集中起来做和上一年的1、2月份做比较,这样才有比较的基础。因为今年的春节是在1月份,从现在来看的话,1月份好像CPI1%,比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测要乐观一些,之前很多的预测都认为在1月份要进入负增长的时期,但是从现在来看这个过程要到2月份才能出现,就是CPI真正出现负增长可能要到2月份才会出现。(14: 33)
刘煜辉:从目前来看价格持续往下走的趋势并没有完结,一个是整个的大宗产品市场处于低迷的态势,所以PPI向CPI有一个传导。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食品价格从现在情况来看好像还不太容易掉下来,特别是现在农业的情况大旱,食品的比重在中国CPI比重里面占的又比较大。所以CPI可能从2月份开始进入负增长,但是负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之前的分析要短暂一些。(14: 33)
和讯网:PPI下降了3.3个百分点,这个怎么看?(14: 33)
刘煜辉:因为中国PPI主要是收入性的影响,中国这么大一个产能是资源对外依赖性非常强的国家,所以整个全球陷入空前的经济衰退的话,整个大宗商品的市场在目前还处于低于,像油还在40以下,大宗产品的价格可能在短期内还见不到明显回升的态势,但是这个过程很有可能是在下半年后期,由于货币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逆转。(14: 33)
和讯网:昨天海关总署也公布了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为什么出口下降这么多?(14: 37)
刘煜辉:经济危机向全球演化了以后,进口掉的速度远远高于出口。这跟中国的贸易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贸易结构是两头在外,一般贸易里面也有很多加工贸易的成分。所以全球的衰退中国进口主要受订单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反映目前的订单下降很快。中国进口的东西原材料是一块、初级产品是一块,但是还有最主要的一块是来自于半成品。你可以看到泛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出口和中国的进口是密切相关的,只要这些国家的出口掉的很快的话,同期中国进口也掉的一样快。也就是说全球一衰退中国这边订单少了,泛亚洲国家的订单也少了,这些半成品到中国组装以后中国以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所以中国的进口现在掉的很快,实际上预示着未来几个月中国的出口会面临比现在更大的冲击,就是中国的出口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中间掉的比进口更快。(14: 37)
和讯网:现在政府相关的政策比如说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这些措施是不是有一定的作用?(14: 37)
刘煜辉:作用是有一点,至少可以改变贸易部门企业的成本关系,至少减少了亏损面,有些订单可能必须执行,现在生产的越多亏损的越多,现在政府补贴一部分,就是政府拿财政补贴一部分外国消费者的话,这样可以减少我们企业的亏损,就是钱从一个口袋到另外一个口袋的过程。但是现在主要是市场没了,不是价格和成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很不好办。(14: 38)
和讯网:市场就那么大再补也不可能扩大。(14: 38)
刘煜辉:现在我们讲的消费型经济体,像英国、美国、欧洲、加拿大这些经济体,现在他们居民的生活方式都改变了,他们也开始存钱了,不再借钱消费东西了,所以他并不是考虑价格贵贱的问题。所以从现在来看,可能这种出口退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4: 38)
和讯网:关键还是扩大内需。(14: 44)
刘煜辉:对这是根本问题。(14: 45)
和讯网:除了刚才说的几个数据之外还有一些数据是比较乐观的,比如说大家现在比较看重的PMI指数,去年11月份的时候创了05年的新低降了38.8%,然后是逐月回升到今年1月份的时候达到45.3%。还有一些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比如说钢铁价格最近一段时间也是持续走高的。(14: 45)
刘煜辉:最近钢铁反弹了15%到20%。(14: 45)
和讯网:从这些情况来看怎么判断中国经济当前的形势还有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特别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各个专家的观点是各不相同的,你怎么判断的?(14: 45)
刘煜辉:你刚才讲的是一些比较乐观提振人心的指标,这些东西对于我们做分析研究的来说要看背后的东西。你刚才提到了PMI,PMI是我们物流协会做的中国的PMI,是跟统计局合作的,实际上是中国政府做的PMI指数。公布这个指数的前一天里昂证券也做了一个自己编制的PMI指数,那个指数比这个指数情况差很多。中国编的指数这个月反弹了4个点,那个只是反弹了1个点,而且订单指数、产成品指数还再往下走,就是还在寻底的过程,没有复苏。(14: 46)
刘煜辉: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就是看两个采样的样品不一样,我们统计局做这个指数的采样样品主要是一些大企业,而且是和这次政府投资密切相关的大企业,这样的企业占比是比较高的,因为这次的资金主要是流向大企业、大项目。而里昂证券的数据是大中小都包括了,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更贴切中国的现实,这一次真正受惠的、刺激起来的是大企业,而私人的大量制造业企业还是非常低迷并没有复苏的迹象。单纯从这个指标来判断中国是不是产生了V型反转或者是U型,我觉得可能过于武断了一些。至少我觉得所谓的U型、V型、L型的定义也比较模糊,因为所谓的V型反转,V是触底以后勾上来一笔,勾上来以后还是比07、08年景气时候低很大一块,这叫不叫勾上来。如果你把底部的波动也看成是一种反弹的话,我觉得V型和我们讲的L型基本上是同样的,因为底部区间不停的振荡,中国经济也好、世界经济也好未来三五年都是比较不景气的。(14: 46)
和讯网:说V型的我觉得是比较乐观的,觉得这个危机马上就过去了,我觉得09年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都不会复苏,可能会触底但是不会反弹,可能会在底上盘旋好久。(14: 47)
刘煜辉:在地步的时候我们不要太在意反弹,因为中国现在这么大额度的信贷,在下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肯定会被拉起来,如果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投资的力度不可持续的话,到那时候私人部门的出口、消费还低迷的话,中国的经济还会重新掉回去。所以这种振荡由于政府的参与引发经济在低水平的振荡,我觉得大家尽可能以平常心来看待比较好。(14: 47)
和讯网:大家也看到最近股市表现非常好,开年以后涨的非常好,为什么会有这个表现,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是不是市场流动性的问题,现在市场流动性好像非常充裕,昨天上午央行网站发布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贷款增加非常多,当月贷款增长1.6万亿,当月增加了8千万,是不是好多钱都到股市去了?(14: 47)
刘煜辉:这个判断是偏颇的,中国股市里面的资金真正来自于跟银行信贷密切相关的比例都是非常小的,有很多人说中国股市起来是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时间点的巧合。中国整个股票的流通市值就是5万亿,这池子里面的水有20万亿,里面养四五万亿的鱼还养不起?只不过是什么时候大家认为所谓的进场时间上而已。1月份的M16.68,比98、99年的时候还要低,M2是18.79,就是M1和M2的反向剪刀差扩大12.11,这说明大量的钱在中国金融体系当中打转转并不到企业里面去。所以从现在来看这么多钱在金融体系里面打转转的时候,市场就有了活水资源,就是这么大市值的活水市场。(14: 55)
刘煜辉:所以现在唯一能解释中国股市的,实际上就是资金推动性的因素。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M1和M2这么大一个反向剪刀差的话,中国股市可能未来一两个月中间出现升幅再回到大幅度下跌的态势当中是不太可能了。但是股市本身继续上涨的基本面,实际上并不支持它。因为整个微观经济层面是比较低迷的,企业的需求、企业的盈利还在下降。所以唯一的一个因素是流动性的异常充备导致了估值冲高。在以前缺钱的时候大家觉得2倍的市盈率还高了不愿意放在资产里面,但是现在这样情况下大家也能够接受了2倍和2.5倍的市盈率了。这样来看的话企业没有发生变化、行业没有发生变化甚至还在变化,但是无形之间估值就上涨的30%、40%。(14: 55)
和讯网:现在形势还是很微妙的。(14: 56)
刘煜辉:短期内股票市场应该是波动比较剧烈的阶段,但是要回到单边的大幅度下跌,从流动性来看是不可能的。(14: 56)
和讯网:这样会给很多人机会。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之所以这么严峻很大一个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美国经济下一步怎么走,是到底了还要继续下降,现在很多人认为第二波危机更加严重,就是垃圾债的危机,因为现在很多垃圾债都在发生违约状况,而且美国的施政债、企业债、金融债在今年春夏将同时不如偿还危机之中。有人认为到时候就是真正的核冬天,您怎么看这个?(14: 56)
刘煜辉:第二波是实体经济反作用于金融的冲击,就是由于经济的衰退消费投资活动的低迷导致企业债的违约率上升,居民失业信用消费的违约情况也在上升,这样上升的话这么多资产的价格就会往下掉。往下掉的话金融机构前面一段由于注资资本金还能维持,资产价格掉下去的话杠杆又上去了,所以就必须减杠杆,减杠杆就要卖资产,卖资产就要收缩整体社会的经济规模,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反馈的回路。这个回路如果不尽快斩断的话,很可能出现比较悲惨的结局。(14: 56)
刘煜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结束这种恶性循环全球还是存在些许希望的或者是寄望的,一个是奥巴马坏银行的政策能否推出,就是像89年那样由政府出面把坏银行的债一股脑的兜下来。但是从现在来看执行上还是存在些许困难,那时候是一千五百亿,现在规模的情况确实在恶化。我11月份看到MF一个真实的统计告,去年11月份全美全部金融机构的坏帐大概是1.4万亿美元这样一个规模,当时已经核销了8千亿还有6千亿没有核销。但是这个情况在最近这三个月里面又在恶化,1月份刚刚发布的告坏帐规模上涨到2.2万亿,就是新坏帐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核销的速度,所以这种情况就比较头疼了,必须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就是采用坏银行的计划,就是美国用纳税人的钱由政府出面把所有的坏帐,暴露的没有暴露的,有估值的没有估值的兜一个底。(14: 57)
刘煜辉:但是这个兜底从政治上是有困难的,因为美国的政体跟我们的政体的操作效率是没有办法比的,因为他要经过议会的强烈辩论,你要用纳税人为金融机构、银行的股东利益买单是不是能得到认同,得到美国国会议员、美国民众的认同肯定会存在政治上激烈的争吵,这个争吵很可能耽误掉很好的拯救时机,可能会出现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我想我们还是要相信奥巴马政府。(14: 57)
和讯网:奥巴马政府的救市计划已经通过了,但是比原来的少一些,但是民众好像不太看好,通过以后油价下挫只有金价上扬,您怎么看?(15: 01)
刘煜辉:实际上他看到了单救经济的话,一定要把经济和金融之间的互返路斩断,核心我觉得还要放在坏银行计划上,如果那个计划能够通过的话,我相信全球的流动性紧缩的状况才会被遏制。也就是奥巴马所谓8千亿的计划才能真正发挥效率。(15: 02)
和讯网:按照你说的话美国可能要付出非常多的钱,这些钱从哪来?发国债?现在有谁能承受这么大的国债量,或者是美联储印钞?(15: 02)
刘煜辉:从现在来看印钞是唯一的路,如果想通过别的市场,就是出售非美元市场的资产把钱挪到美国去这个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因为今年有一个核算奥巴马政府发债可能要超过2万亿美元,现在美国以外的投资者持有的总量是2.5万亿美元,在这样总量的情况下再吃下2万亿的可能性是很小的。(15: 02)
刘煜辉:所以可以看到2月份以后美国放弃了让中国、日本这些国家吃下他国债的计划,使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由联储或者是财政部出面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国债、企业债,也就是说美国人现在是整个的实体经济血液完全靠中央银行、货币当局来供给,就是中央银行现在在做商业银行的职能,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坏帐的问题他不干活。所以可以看到最近三个月美国基础货币基本上翻了一倍。(15: 02)
和讯网:但是美国这样做的话是不是会引发通货膨胀,再一个是引起美元大幅度的贬值,这个都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15: 02)
刘煜辉:从目前来说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通货膨胀从中长期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美国真正能够兜住金融机构坏帐的话,一旦美国的金融部门出来活动开始干活了,他的货币存数还是缓和的话,那时候经济刚刚复苏联储是不可能及时从市场上回收货币的,那时候一旦爆发就是滔天洪水。就是市场上大家非常强的预期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发生逆转,也就是说大家可能从通缩的预期一下子变成担心自己手上的钱会不会一天一天不值钱。我想这种情绪一旦发生的话,就会引起全球资产价格巨幅的波动。当然对投资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15: 02)
和讯网: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来说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很有名的就是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方案已经出台一段时间了很多钱也投出去了,你怎么看待这些措施,对中国经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已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如果你是中国决策者的话你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刺激中国经济?(15: 12)
刘煜辉:经济箫条的时候企业不投资了、居民不消费了,政府当然要站出来,这是凯恩斯主义基本的政策趋向。从现在来看政府的投资从短期内能够把失衡的供求平衡下来,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整个消费要起来,总共的需求才能趋于平衡。也就是说刺激政策是不是真能起到成效,未来检验你成效的关键在于你政府的投资是不是能把企业的投资带起来、居民的消费带起来,政府投这么多钱下去是不是真能变成居民的储蓄、消费、购买力,这个是问题的关键。4万亿盘子现在已经公布了机构,基建还是占最大比重,占到70%、80%,最近几个月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电网、电站一系列大项目开工。这些钱到底有多少能转变为老百姓口袋里的收入。(15: 12)
和讯网:所以很多人对这个投资政策不是很看好,而且这个不但不能带动社会投资还会压制社会投资。(15: 12)
刘煜辉:大家现在担心这个政策主要是两点,一个是不是会形成新的坏帐,因为这么大的投资中国在这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的,1998年当年就引发了重复建设、投资过热。(15: 12)
和讯网:而且以前很多有问题的投资项目都被压着现在都出来了,还有一些没有经过很好论证的项目很快都上马了,这个问题也很严重。(15: 12)
刘煜辉:02年时候银行体系累计的坏帐率是很高的,这个数据可以从03、04年开展的所谓国有银行体系的改革、财务重组付出的成本就可以计算。这一轮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财务重组,有几个国际组织都做了核算,大概相当于我们2004年GDP20%以上,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一轮大规模下去以后,假设真正的私人消费、投资没有真正的起来,中国投资和消费失衡的关系没有真正改善的话,在2010年第三经济体还没有回归、复苏的话,那时候中国经济靠什么,这是一个方面的担忧。第二个方面的担忧主要是来自于这4万亿的钱从哪出?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根本出不起了,土地财政一旦不行了,因为这4万亿有1万亿是中央政府要投的,另外3万亿是地方政府和信贷配套,那这个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地方政府的信贷和债务危机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15: 13)
和讯网:现在很多人认为做了这么多的投资大部分应该投向民生问题,比如说社会保障、医疗、教育这些方面,再一个是要向民营企业开放以前垄断的一些领域,为什么不这样做呢?(15: 13)
刘煜辉:既往的经济增长路径必然形成的利益集团,如果利益重新调整的话会有很大成本的,如果你一旦动了原来蛋糕分配格局的话,可能会引发到政治层面的动荡,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就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存在一个既也的制度惯性,假如说我是现在政府决策者的话,可能也会选择加大投资的政策,通过短期内的投资把经济拉起来。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你作出的选择只能是这样。(15: 13)
和讯网:虽然后面是怎么样,那也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各个地方也出台了各种奇招、怪招的刺激政策,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采取的给地方消费群体发放消费券的做法,现在好像是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像广州拿出1亿元发放给群众以后感觉到效果非常好,现在准备推出更多的旅游券等等之类的消费券。你怎么看待消费券这种模式?(15: 13)
刘煜辉:消费券在既期提升是有效果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能持续。(15: 13)
和讯网:我自己不是太看好,现在消费券给我我是准备消费了,但是我原来要消费的钱就不动了,这对拉动内需还是没有作用。(15: 13)
刘煜辉:就是把以前的钱储蓄起来了。真正要改变中国内需不振的格局,主要是打破既往的分配体制,中国经济的问题实际上不是简单靠政府投资拉起来挺过去的问题,实际上是分配体制的问题。(15: 13)
和讯网: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老百姓之间的分配比例,百姓所占的分配比例是越来越小。(15: 13)
刘煜辉:就是这个比例既定了以后不需要政府去推,自然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结构就均衡了,也就是中国宏观经济最近几年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包括庞大的顺差、储备、消费不振、高投资、高储蓄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15: 14)
和讯网: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准备做消费券,消费券是不是真的能提升内需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到底是发给哪些人,现在是发给低收入群体,那这个由谁来监督,是不是发到这些人手里了,是不是有权力的人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这个由谁来监督?还有消费券是不是等同于货币了,各个地方大肆发放消费券的话是不是扰乱了货币秩序?还有一个是大量发放消费券是不是也增加了社会成本(15: 20)
刘煜辉:政府发放消费券肯定会存在效益漏损的问题,一旦政府当做权利来分配的话必然会出现效益漏损,出现效益漏损的话可能会与当初的意图渐行渐远。还有就是消费券发放给哪些人群也要甄别,甄别的话监督的成本、甄别的成本都起来了,这本身也是增加了成本。但是我觉得消费券从既期来说还是能起到作用的,特别是从国外经济体的实际操作效果来看。(15: 20)
和讯网:国外好像不是有选择的发放,是所有人都发。(15: 20)
刘煜辉:中国实际上也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像为所谓的失业农民工每个月提供一个补助,实际上这个钱不是特别多但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真正制约这个政策效果的,主要是我们分配机制的问题,因为中国没有真正的社会保障,没有医疗、教育、养老,中国没有一个安全的社会保障。即便你把消费券像西方国家一样大肆派放,也很难把居民购买欲望真正提起来,很可能会变成变相储蓄,这样政策的效果和政策意图会发生渐行渐远的情况。(15: 21)
和讯网:消费券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到底怎么操作我觉得有关方面还是要好好的研究,不能盲目的做,甚至说把公务员的工资按比例变成消费券,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提到消费的问题还有一个关于储蓄的问题,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很高,高到甚至以前的鲍尔森和现任的美联储主席都把美国的次贷危机一部分责任归咎到中国高储蓄率上,中国一部分学者也有这样的观点。关于中国高储蓄率的问题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2月10日在马来西亚说中国要采取整套的办法来降低储蓄率,你认为应该怎么办?(15: 21)
刘煜辉:储蓄率有积极的方式也有被动的方式。像07年储蓄率已经高到51.2%,这个储蓄率在全球这么多经济体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走过这样经济发展历程的发达国家来看,这个储蓄率也是非常高的。小川的讲话我也看了,中国储蓄率为什么从02年以来开始急速拉升?我觉得这个是反映了结构失衡的问题。中国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能够把结构失衡的根本性原因找清楚,这是降低储蓄率的改革措施,周小川行长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储蓄率。(15: 21)
刘煜辉:另外一个是被动的方式,你这么高的储蓄率美国人也开始不再借贷消费了开始储蓄了,如果在现有的分配格局下你生产的东西如果不能被国内居民消费的话,那就是企业遭殃了,企业倒闭、政府的债务率上升,这种方式被动的把你的高储蓄降下来。我想这种方式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这样会使我们国家付出很沉痛的代价。(15: 21)
和讯网:我觉得降低储蓄率最根本的还是没有提到,我觉得最根本的是社会保障和分配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解决的话储蓄率自然就降下来了。(15: 21)
刘煜辉:你主要是从分配角度来讲的,我个人认为比二次分配更关键的问题是一次分配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增长模式、增长路径选择的问题,如果还像过去5年资本化重化工的路径的话,你根本不需要就业,你整个资源是向国有垄断企业倾斜、像大企业、政府垄断的企业倾斜的话,中小企业必然受到轻视,而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是70%到80%以上的。所以你这样的结构的话,最终根本不可能引发居民消费和最终购买力的提升。(15: 21)
和讯网:我觉得现在关键是政府需要大幅度的减税,再就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15: 21)
刘煜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路径分配里面的,是根本。(15: 31)
和讯网:减税也是非常需要的。我觉得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我觉得储蓄率降低这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除了这几个热点话题以外还有一个热点话题是外汇储备。在雅布里举行的2009年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建议国家财富向国民转让,国有上市公司股票和外汇储备应分一部分给老百姓,来达到财富效应。国家外汇储备近2万亿,拿出来一半分给居民就是1万亿美元,这样不仅短期来讲可以引来财富效应,长期来讲可以减低国家的运行机制,从此收入分配的差距可以打大缩小。这一观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合理?可行吗?是否真能起作用?(15: 35)
刘煜辉:我本人不太想陷入这种争论里面。因为政府累计存量财富结构,怎么样能够用革命性的方式进行重新的洗牌,这种革命性的方式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是不是有操作性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原来的路径形成的中国财富结构,能够通过这种简单的可操作性的方式重新做一个调整,就是政府该拿多少、居民该拿多少、企业该拿多少,有这样一个可操作性措施当然很好。但是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会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而且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不是操作过程中间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我觉得具体操作过程中间产生的问题会远远比初衷复杂多。(15: 35)
和讯网:中国现在外汇储备这么高,一个是外汇储备该怎么办?完全放在那里可能也没有必要。(15: 35)
刘煜辉:储备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说是我们既有经济模式、既有的这样一个失衡模式所形成的代价。现有的外汇储备存量结构我觉得调整空间相对来说比较有限,而且你调不动。有很多人说中国现在趁着大宗商品泡沫破了价格比较低赶快大量去买,但是你要想一下中国持有的美债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份额,在美国所有境外债券持有人中间大概占20%以上,中国是最大一个债权人的话如果对美国信用产生怀疑的话,他一旦开始出售、转换这部分债券变成别的东西的话,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这样的行为本身会影响到美元的汇率,而美元和大宗商品本身是对冲的。(15: 35)
和讯网:你把那么大的美国国债一下抛掉肯定不可能,你可以一点点购买矿产资源甚至是入股矿产公司,以这种形式逐步的来。(15: 35)
刘煜辉:美国财政部每天对持有的东西抛多少都是一目了然的。(15: 35)
和讯网:但是不可能永远摆在那里不动。中国不是说还要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那我就不继续买就可以了。(15: 35)
刘煜辉:我的看法是存量和增量的问题要分开看,存量是既往模式的代价,我们必须得认,中国这么大的财富压到美元身上,中国经济是不可避免的被美元、美国经济所挟持,双方形成一种恐怖的平衡,就是美国怕我们抛债,我们也不敢抛债。中国大概持有美国是1.7万亿的美元资产,你只要转个500亿美元的话汇率根本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你的主体结构是根本调不动的,你可能减个百分之几,你想想现在是2万亿的外汇储备,你中间调个几百亿美元是可能的,但是你要大规模做的话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可以腾挪了。就是增量的东西可以做长远的考虑,特别是像中国经济资源对外部依存度这么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要长远考虑,做一部分安排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要真正解决外汇储备的问题,我觉得还是结构调整的问题。因为储备是长期的储蓄大于投资,花不完的就变成了储备。(15: 36)
和讯网:而且中国大量的储备是大量出口资源、压低劳动力成本换来的,你这样换来的东西还根本没有办法用。(15: 36)
刘煜辉:我认为从策略方面的话,我倒认为其他的方向是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就是说逐步推进全球各个经济体区域之间的货币合作,形成对美元制衡的态势的话,至少能够起到约束美国人滥放美元的机制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来看是有条件的,在最近5到10年时间里面在泛亚洲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流,泛亚洲国家的出口就是中国的进口,也就是说中国对泛亚洲国家是有庞大逆差的,你只有逆差的时候才能输出你的本币,你才有成为区域货币的可能。(15: 36)
和讯网:在周边的小国家里面人民币已经等同于国际货币了,还有一个优势条件是大陆跟台湾的关系已经优化了,以前在大中华区域这种货币可能性是有的,再推向东亚的可能性也是有的。(15: 36)
刘煜辉:现在经济格局或者说贸易格局已经形成了非常有利的人民币国际化态势,如果中国不对所有泛亚洲国家有这么大的影响的话,人民币国际化只是一句口号。特别是最近5到10年,在泛亚洲形成了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贸易流,这是人民币将来国际化的基础。就是有可能将来会在东亚地区形成亚元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旦形成的话推定区域之间货币合作的话,就容易形成美元货币本位的牵制,这样对中国的储备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刘煜辉:现在经济格局或者说贸易格局已经形成了非常有利的人民币国际化态势,如果中国不对所有泛亚洲国家有这么大的影响的话,人民币国际化只是一句口号。特别是最近5到10年,在泛亚洲形成了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贸易流,这是人民币将来国际化的基础。就是有可能将来会在东亚地区形成亚元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旦形成的话推定区域之间货币合作的话,就容易形成美元货币本位的牵制,这样对中国的储备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15: 36)
和讯网:我们今天谈的非常多,谈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甚至美国的经济形势,还有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说消费券、外汇储备如何办的问题,相信对大家还是有所启发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下次再见!和讯网:我们今天谈的非常多,谈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甚至美国的经济形势,还有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说消费券、外汇储备如何办的问题,相信对大家还是有所启发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下次再见!(15: 36)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