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房市的"拐点"在哪里-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今天看重庆的新闻,有官员说现在正是买房的最佳时期。难得这些官员的一片好心,但我觉得这次房子真的是要降了,因为官员都出来劝大家买房子,就证明房市的冬天快要到了。从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房子目前环比价格略有下降,也证明买房的人少了。

从来没有见到这些官员在房子快速上涨的时候站出来劝大家别买房子,当然广州的张市长除外。 即使是按照经济学的市场杠杆原理,买的人多了,价格也就上去了。所以,这也证明多数的官员,是希望房子涨价的。

我一直不明白,感觉现在的收入环境并没有什么大变化,为什么去年买房的人那么多?他们的钱都是那里来的?为什么目前买房的人却这么少,他们的钱又到那里去了?

记得年初两会的时候,建设部姜伟新部长就不赞成房市出拐点的说法;更有建设部某中心的主任,从去年党的17大到今天国家的宏观调控,不遗余力地为开发商鼓气。令他们泄气的是,今天来看,国内的许多城市象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即使是统计数据,也显示房屋价格的明显下降。

我认为,房市确实出现了拐点,他的起因,就是党的十七大的报告,而促使加速出现拐点的催化剂,则是去年温家宝总理参观新加坡普惠性廉价房区——大巴窑组屋区时的感慨。

200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正在新加坡访问并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上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大厦三十二层,远眺新加坡普惠性廉价房区,感慨地说“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并提出,经济适用房大多数面向中产阶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的住房政策路线图应该再明显不过: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等语句相继出现,并允诺“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很清晰地勾画出了我国住房政策路线图:一是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二是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四是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

特别是今年我国所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不顾一切的市场化,究竟好要走多远?还有没有比简单市场化更美好的追求呢?

再来看看国际比较。根据国际经验,作为一生最大的消费和投入,公民在买房和居住上的支出和负担,和他们收入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指数,那么,当消费和投入超过这种比例关系则意味着痛苦。在那些发达国家一般家庭的住房消费大概占家庭3-6年的全部收入左右,而在我国的众多的大中城市,居民们要想买上一套初步小康标准(人均30、户均90平方米)的住房,通常要花上十几年以上的家庭全部收入,有的需要花上20多年甚至更多的家庭全部收入。所以说,人奋斗一生如果仅仅是了一套住房,而这样的住房使用年限还不象人家可以世代拥有,那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有点无奈。

所以,今年以来,还是有不少官员在竭力否认房市的拐点,替开发商鼓气的声音层出不穷;甚至还有龙永图抱怨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批评老百姓人人都想买房是很错误的观念,却被到访的美国住房部长当面浇了一头冷水之类的笑话。

实际上,1988年国家在进行住房改革时,相关文件一直在强调经济适用住房是福利分房制度走向货币化、市场化的主要替代品,而并非我们目前完全商品化的房屋市场。目前国家设立住房部的目的,也不外乎是想把住房改革十年来的偏差进行纠正。

在官员热议房市“拐点”、关心房假涨落的现象的背后,实质却是他们不仅是在转移公众视线、浪费我们有限的公共资源,而且他们及其所掌握的、所影响的公共权力与资源却与我国新一代领导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更是值得我们应当警惕的!

标签:住房   家庭   收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