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南京》电影立意生疑,把一个小小的角川放在了不该有的高度!
在百度贴吧看了一篇据说是光明日报的〈南京南京〉影评,着实令人悲凉。姑且不论此文出处是否《光明日报》这样的旗帜性喉舌,仅从此文的立意入手去分析,这是多么的荒谬,甚至违背了基本的哲学原理和认识论。
褪去华丽的词藻和高调的求实伪装,这种否定基本定义所谓的内核、个体、负责人性的挖掘,是绝对不能掩盖事物的本质概论的,这种粗暴的个体挖掘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引导受众走入了一叶障目的认识误区,从而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认识事物看本质,认识个体看属性,正确认识定量与定性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客观认知。
认识某个人要看最终行为而决不能看其过往言论,行为决定动机,如同一名死不悔改和认罪的犯罪分子,其固然也曾有过善良行为,但丝毫不能否定的罪恶的定论。从而死不悔改的日本政府和主流意识,固然有个体良知认识者和战争参与者,但这丝毫不能动摇侵略的本质和罪恶的行径。这种抓住小点大书特书无限放大,存在极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这是一种最基本和可笑的逻辑学推断错误。
而以此所谓另一视点看拍成的“大题材大电影”,正是试图以大背景下的小个体行为来诠释整个大题材为基调,打着挖掘人性和内核的旗号,这本身是一种非理性之举,极易使人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误推定。对大众极易产生迷惑性和误导性,从而使我们不得不怀疑此部电影的真实动机和目的,把一个小小的角川过度刻画从而作为电影主线,放在了不该有的高度从而左右电影的整体主题,是标新立异还是沽名钓誉,进一步大胆假设或许是博取一些向来对华有色眼镜看待人群的眼球,借其之笔成个人之名,果真成实,这种媚俗不仅仅极不负责拿国人之觞为诱饵,更带有卖国之倾向,应群起而唾之。
作为主流媒介忽视最基本的认知规律为此摇旗呐喊,打着人性挖掘的幌子明目张胆地断章取义,以点概面,不能不说使人生悲,令人心痛,我们的民族曾经很软弱,而现在又在不断走向堕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