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之教训
《六国论》之教训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这是最著名的《六国论》。秦主要靠的是攻心,首先要你的国家的领导人害怕,在割地赔款,是以”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国不也是那样吗?赔款一直到了蒋介石时代还在给国外赔,你说中国怎么能强大呢?
到了毛泽东时代,毛主席一改过去的懦弱的国民性,“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你和我要是正常的交往好说,如果不取消那些不平等的条约,和你就不来往,鉴于当时斯大林的权利,在做出一些让步后,毛主席在斯大林在世再也没有去苏联,可见,毛主席当时是真生气了。
鲁迅说,人要有傲骨不能要傲气。如果人连傲骨都没有了的话,其实就不配做一个人,如果一个政府要是没有傲骨的话,就该倒台,他们的名字必然会和慈禧、李鸿章他们连在一起!
30年的改革就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弄得中国什么都没有了,除了狗官有钱外,什么都没有了,“四化”看不到了,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可是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出了问题,到那里有刺客、良将呢?
招天下之士不是要他们来背书而是要他们有所创造,毛主席那个时代,除了回来50多了归国留学生,其他的都是回来的人代课带出来的,原子弹的研制除了这些回来的专家外,主要还是靠那里才学习了的学生在研究。那才是真的叫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下的打破条条框框的方法。现在30年,看起来你就是骂了胡锦涛也就是那么大的事,没有人说你,但你不能骂你的顶头上司,不然就有好看的了。造成了30年没有看到1个大的发明创造!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
1.为什么在一千点时放QFII进场?
2.为什么B股在最高点对国内开放?
3.为什么中石油香港发行价格仅1.1港元.大陆发行价格16.7元人民币,高达10多倍.仅0.1元面值的紫金矿业A股发行价人民币7.13元,H股复权发行价0.33港元.相差20倍.公平原则在哪里?
4.为什么一开始就把泡沫化的股票发行给国人,而有投资价值的发行价格1.1港币发给外国人?
5.为什么在国外股市最高点对内放行QDII基金?
6.为什么平安(名为“中国平安”,实为洋人控股)可以如此大规模疯狂抢劫国人的血汗钱?
7.为什么美国次债危机刚刚开始发作的时候,却正是QDII出海的时候要国人去买单,这些都是巧合吗?
这些不就是和六国给秦过东西是一样的吗?
苏辙《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的《六国论》在于地盘的争夺。
秦国要攻击其他国家必须要过韩、魏,而燕、赵、齐、楚都不和韩、魏交朋友,帮助韩、魏,使的韩、魏做了秦的附庸,最后把六国都消灭了。
现在我们中国呢?不去和美国的敌人搞好关系,一味的迎合美国,迎合也可以,但要有自己的东西啊,连科技都放弃了,靠什么和美国抗衡,80亿还是800亿建衬衣才买一架飞机!不保护弱小---伊朗、朝鲜,和俄罗斯交朋友看起来也是三心二意的,我不知道这都是什么政策啊!
苏轼《六国论》
六国论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苏轼的《六国论》主要强调的是人才。“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就是说人才是有智、勇、辩、力四种人,而不是现在只强掉的1种人就是有钱人。
原因是什么呢?还是没有广开言路,广开言路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在现代人看来的民主啊,就是把你想说的可以说出来,想做的可以做出来而已,挑选自己(王)希望得到的结果用他们提供的方法达到。
毛主席在文革中首先打到的就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就是在给了天下之士(也包括群众,群众也是主要教育的对象)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在集体话的道路上发挥出个人的所有能量而已!现在就是听专家的,单位就是听领导的,说个什么东西就是这样请示一下。
如果说“祖宗不可法”是说毛主席的话,那就麻烦了。毛主席对中国的文化研究是很深的,只要是做一点事,就可以感受到是在用毛泽东思想。比如抗震救灾,很多人认为就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不认为是“大爱”的胜利!比如范跑跑给人骂,人民就是认为范跑跑错了,为什么错了呢,就是和毛泽东思想相抵触。但是不用毛泽东思想去说服,一样可以用传统文化的东西批判范跑跑,原因就是毛主席灵活的运用了传统的文化。
发展没有方向,人民没有“精神”,哎,“文化”的没落也就是国家的没落,也是退步的开始,走向灭亡的开始!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