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不巧合——人类能够“永别了,武器”吗
巧合,不巧合
——人类能够“永别了,武器”吗
2008年8月8日 ,地球上非常“巧合”地发生了两大事件——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和格鲁吉亚战争,也非常“巧合”地印证了一个人类的宿命——“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虽然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从来都热爱和平,但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直到今天,这样的宿命仍然没有改变。
为何称之为“巧合”呢?
其一,不知 “ 8月8日 ”的时间选择是否为了讨利市,但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口号,以和平和谐和美为诉求的“京奥会”的开幕日期较早就确定了——即便是“谋”的结果,也是“阳谋”——早就广而告之了嘛。而同一时间发生的“格战”(之后演变为“格俄冲突”),却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开战日期也同样“较早就确定了”。其二,至少10年才能出现“X8年8月8日”的情况下,同时发生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开幕”与“开战”的几率的确不大吧?
不管怎样,这样的“巧合”,难免让人感到郁闷。因为它再一次印证了“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样的宿命仍未改变,而让绝大多数热爱和平的人多多少少有些不快。
虽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十分清楚这样的宿命并一直谋求打破这样的宿命,但作为中国人,我相信他们同样感觉不爽——毕竟,“京奥会”进行时,俺们的心情仿佛如下这般境况:
地球村里,俺家好不容易大发了,第一次大宴宾客——请全村人到俺家里开一个主题为“谁是最能吃的人”的“扒餮”(party),并通过村委会呼吁各家在此期间切莫打架斗殴更不要杀生。可正当高朋满座、宾主举杯畅饮之际,门外却突然传来阵阵狗叫,随后传来狗的主人打狗的声音……
试想,这样的场景下,无论是谁请客,谁心里都不痛快。
当然,以笔者愚见,这样的景况下,特别郁闷与不痛快的,应该是那些高唱着“油和米”(《我和你》),以为“普世价值”光辉照耀下世界大同已经到来或者将要到来的吧?
为何又“不巧合”呢?
尽管开幕与开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平与战争,也有不同的诉求对象——荣誉与利益。但究其根源,一方面,开幕是源于开战的——人类要生存,不得不与自然界开战(第一生存法则——力量法则)。其间,在“游戏的天性”(第二生存法则——智慧法则)作用下,必然衍生出“文明”(最初是野蛮的,如古罗马的角斗)的开战方式——开幕(不管是运动会还是其他会议);另一方面,无论追求荣誉的开幕也好,还是追求利益的开战也罢,其实质都是“通过竞争而获得某种益处”。
也就是说,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通过竞争而获得某种益处”的情况,开幕与开战就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此时,笔者似乎明白了写出《永别了,武器》的海明威为何要自杀——可能这位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却又无限热爱和平的思想者,最后感到人类永远无法与武器永别,只好自己永别于这个充满了武器的世界。
这样的宿命能够改变吗?能够“永别了,武器”吗?
如果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人类不想实现共产主义,仍然停滞于“通过竞争而获得某种益处”的低级阶段,那么,人类演出的只能是悲剧。
二〇〇八年九月一日 ·蓉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