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跑”出来的“改革能人”,看时代精神之猥琐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改革时代的“能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跑”。

除了通常不能在大庭广众前引以为荣的“跑官职”、“跑肥缺”暗跑以外。更有能够在任何时、地引以为荣的明跑----“跑项目”、“跑资金”、“跑政策”......跑得大张旗鼓,跑得风生水起。这一跑,跑出了“关系”,跑出了“才干”,跑出了“政绩”。于是乎,一群大大小小的“能人”、“能官”在屁颠屁颠的奔跑比赛中脱颖而出。愚人如此言论,似乎对于“功劳”、“苦劳”俱在的“改革能人”颇不公平。然而,冷静分析一下,看看这些能人这一气神跑究竟能跑出什么功劳,这跑之“神功”,也就随之而破。

“能人”之“跑”,大致有纵横两个方向。纵向,向上级“跑”,无非是尽可能多的争取上级掌握的,有限的“资源”。而这些有限的资源,比如“项目”、“资金”,则无论谁“跑”与不“跑”,自然都会合理的落实到相应的地方。而“能人”们这一“跑”,只能是跑乱了计划,跑乱了风气。长期以来,各地方的主要“人物”,几乎以“跑”为最重要的工作。而这样乐此不疲的“跑”,必然是“跑”得离“下边”越来越远,跟“上边”越来越近。“跑”得好的,也就是把原本属于别人(绝对也是中国人)的东西,“跑”到了自己名下。

横向的“跑”,则造成了各地区、部门之间的恶性竞争。尤其是在争夺“外资”的“跑”中,“跑”丢了民族尊严,“跑”丢了国家利益;使“洋人”在窃笑中,坐收超额渔利。

想起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那个时代,全国人民上下一条心。不争个人利益,不争局部利益,只顾全国一盘棋,甚至是普通工人、农民也能着眼全世界。那是何等的胸怀?那是何等的气概?

近日偶见,原中南海警卫战士李丙需回忆录。其中记载197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的部分事迹。一次,吴副总理的乡下父亲来找当“大官”的女儿,为自己所在的生产队要求调拨两台拖拉机。吴副总理不仅一口回绝,而且严肃地批评了自己的父亲:“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的物资,只能按计划调配,怎么能凭私人关系走后门、搞歪门邪道呢?”其言掷地有声,其人正气凛然,令人感佩。毫无疑问,这是今天的“精英”型“能人”与他们的“上边”不能理解的,甚或是嗤之以鼻的。

时代不同了。这些很会“跑”的“能人”,加上欣赏“跑能人”的“上边”,正在把中国带变得越来越猥琐!

标签:能人   时代   副总理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