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尊重来自民间的智慧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尊重来自人民的智慧,建立民间智库是中国前进的发动机  

空相妙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将庙堂之忧和江湖之忧表达出来,需要建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建立民间智库,促进全民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过去人民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但现在社会心态是“天下兴亡,关我鸟事”。因为民间的声音得不到尊重和采纳,人的社会责任心一失,中国还能有希望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不是物,而是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  

从各国情况看,社会变化较大的时期,都是民间智库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它们在社会的稳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非营利性的民间智库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对推进经济全球化、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化、增强民众和政府的环保意识、推进各国公民社会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代社会的多元与复杂性,决定一个政府的科学决策必须依赖于广泛的咨询。决策部门要想得到准确的民情民意,需要建立制度化、多元化的智库。从中国发展的长期前景来看,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民间智库的建设性作用,值得我们好好考量。  

中国当前应将给文化人一个像样的家---中国智库,把体制内、体制外的文化人集合起来,让他们更好地为中国发展建言,庙堂之忧和江湖之忧变成庙堂之智和江湖之智,中国能不强盛吗?  

当前,中国智库大都官方或半官方一律统吃,即只有庙堂之忧,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以官方或者半官方身份,到基层一线调查想了解到实际情况,是存在很大困难和阻力的;其二,由于他们研究大多受官方委托,且经费开支来源于政府,因而,公共政策建议往往会从政府角度和部门利益出发,从而使其往往偏离“公共性”的轨道。譬如说,广为公众所诟病的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等,现在被否定的一些改革路径,不就是官方智库里的一些专家当初“导演”的吗?此外,尤为重要的一点,这些机构的研究者由于与权力直接联姻,总揣测“圣意”,从而使政策研究存在单一性、粗糙性与低效性,而缺乏创新性。   

相反,建立一个民间智库将把江湖之忧变成江湖之智,因为没有体制上的约束,能更多采取公众立场,从大众福祉出发思考问题,眼界更宽泛,目光更长远。通过民间智库,政府决策体系将会发生重大改变,草根声音和民间声音将成为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将有机会聆听来自民间智库的建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十三亿人口,如果变成四亿的诸葛亮,我们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是全民的创新,中国的发展就可以一日千里。  

标签:民间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