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俊:制度优劣研究的建议
王泰俊:制度优劣研究的建议
改革法开放30年,建国60年,前后各三十年的情况到底怎样?大家众说纷纭。
毫无疑问是一个好网站,至少这个网站保持了一个质疑的基本态度。这对冷静分析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长时间以来,我觉得大家似乎都忙于自己发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力量不集中,文章讨论的问题也显得过于零散,使人无法看到一个60年的全貌。
我认为是不是应当集中一下大家的力量,对60年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划分课题进行研究讨论,以探索一个更科学的制度。
我们现在一般都在探讨前三十年后三十年,那么是不是就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情况对比一下进行系统研究?
比如:
1,前后三十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2,前后三十年的收入对比、前后三十年的支出对比、前后三十年的支付能力对比。这里可能涉及到前后三十年的收入、支出的不同途径和构成,如何建立可比性。
3,前后三十年的财政收入对比,财政支出对比。
4,前后三十年的债务对比。
5,前后三十年的政府类机关数量、人数、职能、效率对比。
6,前后三十年的劳动力和社会负担对比。
7,前后三十年法治对比。
等等等等。
这项工作,第一要科学分类;第二把数据找出来,供大家分享使用;第三,感兴趣的人可以就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评论;第四,围绕一个专题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成果,用于宣传和教育,以及向权力机关建言献策。
总之,我觉得批评当然要有,这很重要。牢骚也可以有,这也很有益。问题是批评之后、牢骚之后必须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如果大家都陷于批评和牢骚之中,时间长了受众也会失去信心和耐心。
今日之中国绝对不是修补一个点一个面的问题,而是应当系统地研究解决的问题。三十年还不够长吗?
前三十年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的道路,后三十年在第二代中央集体的领导下也是在探索中国道路。我们也都是在探索中走过了这些岁月,难道我们不应该给我们的后代一个基本完善的制度吗?
这篇文章只是抛砖引玉,真心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行动起来,专心研究,给出一个结果来。
因为是抛砖引玉,所以本文也只是草草而就,只是提出一个想法,文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请见谅。我愿意参与其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