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郭松民:“谁抛弃了深圳”有了答案

2025-02-18 文摘 评论 阅读

“谁抛弃了深圳”有了答案


 
这段时间,粮、油、蛋、菜、肉等的价格的飞涨,让深圳那些工资本来就很低的打工者,感到雪上加霜,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出题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打工者的迫切要求》的求助信是很自然的,但深圳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就此所做的所谓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一定就代表上调,保持不变或者下调也是调整”的表态,无疑等于向他们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使他们的心变得冰凉冰凉的。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听这位负责人轻描淡写的语气,最低工资的上调,似乎完全是政府对打工者的一种单方面的恩赐——但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暂且不说打工者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要求提高工资,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合理的劳动报酬,因此根本不存在谁有资格恩赐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单从深圳自身发展的需要看,也应该给他们提高工资。直截了当地说,涨工资与其说是打工者生存的需要,毋宁说是深圳自己持续繁荣的需要。不给他们涨工资,他们大不了换一座城市继续打工,但深圳打工者的工资总水平上不去,深圳就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走向衰败。
 
我这样说并不是故作危言,而是有经济发展的基本常识和经济学原理做依据:
 
首先,如果打工者的工资长期处于低水平,深圳对年轻人口的吸引力将大大下降。过去20多年,深圳之所以能够长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高工资所诱发的各类人才“孔雀东南飞”效应,得益于“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所具有的充沛活力。因此,一旦年轻人口流入深圳的速度放缓,深圳定将会像患了贫血症的病人那样羸弱无力,风采不再;
 
其次,如果打工者的工资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将使深圳的产业升级更加困难,使深圳有可能被牢牢“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只能生产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这是因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既然劳动力如此廉价,那么投资那些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的产业,其成本就会显得相对过高而缺乏吸引力;
 
最后,打工者的工资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最大危害,还在于使深圳的经济发展顿失动力,从起飞变成坠落。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没有需求的拉动,经济就必然陷入萧条。这其中的逻辑是: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工资不变,市民的总需求将会直线下降;需求下降导致市场萎缩,商品滞销,利润下降;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便只好降低工资、解雇员工,结果诱发更大程度的需求下降,整个经济由此陷入了“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然,深圳也有很多高收入的富人,但富人的消费已经饱和了,而且他们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中、低档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很有限的,因此无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总之,在我看来,深圳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的这番谈话,除了表明他已经习惯于下意识地站在资方的立场上发言之外,还表明他对中央关于社会各阶层要共享发展成果的方针完全麻木不仁,更表明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根本就不甚了了——他没有意识到,无论对深圳,无论对中国,靠所谓“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能不能及时实现产业升级,才是能不能抓住战略机遇期,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忽然意识到,前段时间纷扰了深圳各界许久的“谁抛弃了深圳?”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标签:深圳   工资   他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