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救命更致命
两会已经结束,众多委员和代表们关于抑制高房价的提案并未得到肯定,已经说明房价调控的目的不是打压房价泡沫,从温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房地产可见,今年经济的着力点主要还在房地产上,房地产依旧是拉动经济的直接动力。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在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储蓄金利率后,目前人民币1年期存款储蓄金率仅为2.25%,而CPI已经接近3%,居民存款正在逼近负利率时代,在受去年9.6万亿天量信贷6-9个月必将推动物价上涨的通胀预期看,受今年投放信贷7.5万亿以上的流动性因素影响,通胀预期正在加大,储备金利率过低注定将导致游动资本投机活跃,物价上涨压力也更加严重,在目前实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没有投资渠道,在流动性不断加大的预期下,就将继续大量涌入股市、楼市,推动股楼两市的泡沫膨胀,最终造成经济泡沫膨胀,增加泡沫危机的风险。
另外中国属于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受全球物价上涨影响,一旦资源型产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就会推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必定推动国内物价上涨,输入型通胀也将成为今年经济中的危险问题,一旦输入型通胀无法遏制,那么货币政策就应转向,控制不好就会发生滞涨或者滞胀,甚至直接扼杀当前正在复苏的经济,如果国家不遏制通胀,那么百姓生活压力就会加大,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就难以保障,社会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发展,就要大力加强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财政支出来提高民生的社会保障,然而截至当前我国的这三项公共财政支出每年仅不足2万亿,平摊到13亿人身上,面对高度通胀带来的生活压力,对低收入群体讲只能算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就只能继续依靠遏制生活必需品物价、调控粮价来维持,财富分配模式会再次倒退,贫富差距也将继续拉大。
在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不足,低收入群体无力消费,内需经济的规模相对有限,而出口又依赖不上,又面临严重的通胀问题,中国经济的增长就只能继续依托在房地产之上。
这样就出现更为矛盾的问题,在出口、内需经济发展都在减速的情况下,依靠财政投资的方式可拉动的就业率即有限,又不稳定,百姓收入也处于不稳定的局面下,一旦投资停止,就业率就会下跌,而继续投资,通胀就会加重,尤其是在房地产投资比例过重的情况下,投机需求便会紧跟政策推动房价上涨,资产泡沫会加速膨胀,在居民收入增长受财富分配模式不合理影响而缓慢的情况下,生活用品价格上涨本身已经制约资产市场发展,一旦投资与投机需求推动的资产价格上涨再制约到消费,就会制约到实体产业的复苏,加剧当前的恶略环境,使得结构转型更为艰难。
同时在民穷和出口与内需市场都不稳定的情况下,受居民消费力限制,为保经济增长而拉动的房地产业在受09年投机需求推动房价暴涨,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刚性需求购买力可以支撑的情况下,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又需要过多财政支出,在地方政府负债率高达10万亿的情况下,财政支出预算逐步加大,最终又不得不向土地财政伸手解渴,这依然要推高房价成本,进而推高房价,这样下来,房地产问题又致使经济走进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反复循环后,不但廉租房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无法扩大,房价泡沫还会逐渐加剧,最终只能向美日两国当年的房地产泡沫靠拢,向经济危机迈进。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