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入世”七年后的思考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国“入世”七年后的思考

肖江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中国入世申请。自此,中国成为WTO组织成员,并进入五年的过渡期。随着五年过渡期的结束,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

2008年11月10日,是中国加入WTO七周年的日子。七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望七年来走过的路程,我们会有许多感想和感受,还会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这一切都对于我们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起着重大作用。

2001年,新的千禧之年刚一开始,自美国开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破灭而掀起一轮经济风潮。由于中国当时在亚联网方面并没有太深的介入,所受影响较为有限。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迅速和世界接轨,而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处于较好的发展阶段,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平稳发展势态。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中国外向型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5097.6亿美元,2002年为6207.7亿美元,2003年达到8509.9亿美元,2004年增至11545.5亿美元,2005年进一步增至14219.1亿美元,2006年更达到17604.0亿美元,2007年为21738.0亿美元。如果从世界贸易排名来看,中国此时已经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已相差无几。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也呈现良好势头,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其中包括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逐年加大,。在外向型经济以及投资的拉动下,中国经济GDP在这一时期一直保持以两位数字增长。

但是,正是由于依靠外向型经济拉动GDP增长,而导致中国宏观经济严重依赖外向型经济的拉动。而我国外向型经济在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暂且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始),由于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且大量外向型企业无独立品牌,无自我核心技术,无自我创新产品,仅靠外来加工、贴牌生产赚取少许的加工费维持发展。由于此种发展模式较为简单,不需要开拓市场,且利润的取得在出口国无大的危机的情况下有一定保障,致使大批的外向型加工企业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失去了自我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机遇。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一旦出口市场出现问题,则立即波及这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外资方面,大批资金通过合法和不合法的渠道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在涌入的外资中,一部分用于房地产的开发与炒作,一部分进入股市,还有一部分“热炒”人民币升值,而实际进入传统产业的资金并不占主流。由于出口快速增长,以及外资的大量涌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外汇存底则快速增加。截止于目前为止,中国有约1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庞大的外汇储备一方面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外汇储备中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债券,从而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中国加入WTO后,根据承诺,中国的服务领域也要对外资放开,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服务业。而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不幸之中的幸运是,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在和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走的并不太远,从而避免了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更大和更多伤害。

2007年,当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没有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过去,“次贷”危机终于发酵,最终酿成了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地震,而这场地震又逐渐从2008年中期始殃及实体经济。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使美国和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信心受到重创,导致购买力持续下降。而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并在GDP中占据近30%比重的我国外向型经济率先受到冲击。由于订单大幅减少,且国内市场不旺,在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大量外向型企业陷入停产和倒闭的境地,且这种局面还会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而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加入WTO七年以来的思考,笔者认为,在五个方面需要反思。一、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迅速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企业升级换代,建立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业体系。二、忽视了国内市场的拓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国内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不旺。而大量外向型企业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且主要是接受订单生产,不需要主动去开辟市场,所以,其开发国内市场的动能不足。三、大量外汇储备没有为启动国内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我们在政策上的失误,我国大量外汇储备在为美国经济服务,从而将自己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从而为自己增加了更大的风险。因此,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的大量外汇随着美国的危机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四、国家缺乏宏观和科学的外资政策以及监管体系,导致大量外部“游资”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国内,促使国内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的形成,对人民币的升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五、尽管国内的金融服务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在“入世”七年来并没有长足进步,其抗风险能力较低。

回望中国加入WTO所走过的七年,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的今天,重视审视我们的方针和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但是,保持自己的经济独立性,有限融入世界经济,并保持自我控制能力是我们未来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

在危机和挑战面前,总结过去七年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利用危机所带来的震动和冲击,积极促使我国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自我调整和自愈的能力。二、启动内需,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内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国家1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步骤有分别地用于我国农村内需的启动。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广大的农村建立以“两保”为主的保障体系,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农资产品的价格(化肥、农药、农机等),为启动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奠定基础。三、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积极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在重视超大型国企的同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扶助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因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就业压力将会很大,而中小型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不仅要在资金上扶持,还要在税收等政策上支持。在制定未来的产业政策时,要坚持以内需为主,兼顾外向型经济,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避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使国内经济大起大落。

从“入世”七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有积极而又审慎地掌握它才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自己把“内功”练好,也就是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其次,我们还要积极促进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摆脱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体系,并争取自己在国际金融以及经济方面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才能够践行我们在新世纪所许下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庄重诺言。

标签:中国   经济   我们   外向型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