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周、邓是如何处“礼”的?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现在,我们老讲要建立法制社会,律条越来越多,效果怎么样呢?看看我们现在的腐败,贪官是一大串一大串!以至于草民感叹:反腐胜利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再来看看毛泽东时代,为什么那个时代的腐败现象非常少?以至于有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贪官为何物;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健全的国家管理除了法制作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人治”!一个领袖以身作则、敢于同腐败作斗争的“人治”,一个人民参与权力、监督权力的“人治”,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唯法制论的弱智学者及政客,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怎么能不要“人治”呢?没有了不怕得罪人的“治人”,法制只不过是一堆废纸罢了!

  

   最好的教育是榜样,最好的“人治”需要领袖以身作则。《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毛、周用他们的生命解释了那个时代,诠释了那个时代为什么那么廉洁。他们的工作一丝不苟、从不举重若轻,即使像毛泽东那样的天才人物,也会有表示很紧张的事情,甚至有几天几夜不睡觉去斟酌同一件事的事情;他们谨小慎微、事无巨细,就连送礼这样的小事情都尽显他们的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礼尚往来的国度,“礼多人不怪,不打送礼人”几乎成了所有中国人的共识。送礼不一定是行贿,却容易成为行贿的借口,若任其泛滥,既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会造成行贿受贿的猖獗!

  

   如何对待送礼现象,是战略大师毛泽东非常重视的事情。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不做寿、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作地名。1952年8月,毛泽东再次告戒:“一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把工作做好;二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不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要少拍掌,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

  

   但是,有了规定并不是说就没有人去违犯,对于有人送礼,毛泽东的处理方法也非常灵活,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事前声明不收。1953年10月25日,毛泽东给表侄文九明的信中说:“你有关于乡间的意见告我,可以来京一行......来时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二.事后退还礼物。建国以后,毛泽东经常外出巡视,每到一地,总有人送些礼品物件的,都全部退回。三.必要的收礼(极少数不适合作退还、付款、交公等处理的)。这种情况极为少见,都是些具有象征性人物的小礼品,并且私交也不错,如西哈努克亲王送的公文包、齐白石送的砚台、郭沫若送的手表等被毛泽东留作自用。四.不方便退还的礼物,付款。湖北云丹山山麓出产一种名叫“水葡萄”的优质稻米。用它做的饭洁白透亮,松软可口,香味扑鼻,而且营养特别丰富。因产量极少(每年仅产数百公斤),自唐宋以来,历代王朝都把它规定为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用的贡米。解放后,农民翻了身,分了地。当地农民于1951年10月把刚刚收到手的“水葡萄”米包出50斤,寄往北京中南海,送给领袖毛泽东。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他们竟收到毛泽东委托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汇款和一封令人感动的信。信中写道:“钱寄上,以后不要向中央领导人寄赠任何物资,这是我们的党纪所不能容许的。”这一番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清晰地告诉人们:在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党的纪律。 五.不方便退还,也不方便付款的,上缴国库(比如外宾送的一些珍贵礼物,不可能退还、更不可能给钱)。由于形成了制度,许多礼品未经毛泽东过目便上缴国库。刚开始的时候,有时工作人员认为这些礼物是送给主席个人的, 为此,毛泽东回答说:“不行,这是送给国家主席的。如果我不是国家主席,就不会有人给我送礼了。如果你当了国家主席,他们也会送你的。”语言之深刻、真挚让人动容。

  

   对于送礼现象,周总理做的也非常好。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都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关怀,他们是知道的,但是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还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总理和邓大姐从他们的薪金中拿出一百元寄给你们,作为偿付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的价款,其他的一些针织品等以后有便人带给你们。总理并指示将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寄给你们一份,请仔细研究,并望严格执行。” 信不足二百字,却意味深长。除了这封信反映出的周恩来清廉风格值得我们称道和提倡之外,信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拒礼”的艺术,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和品味。

  

   郝治平是罗瑞卿夫人,在2001年,说起周、邓、罗三人对有人送礼的处理方法时,她提到: 有人给周恩来送礼,周恩来说:“礼可收,要付钱。” 有人给邓小平送礼,邓小平说:“礼照收,事不办。”有人给罗瑞卿将军送礼,将军回话说:“礼退回,人处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也反映了他们的性格与智慧。因为送礼的人各是各样,送礼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所以,我认为,毛泽东的多样化方法最好,体现了其“深思熟虑、科学安排”的精神,既可引导社会风气,又可防止腐败;而周总理的方法则“情法兼顾、刚柔并济”,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成分;罗瑞卿将军的方法显示了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风骨情怀;毛、周、罗三位对送礼现象的处“礼”虽都不同,但却都强烈地显现他们的无私精神!他们都是新中国有别于古今中外任何政权的标致,是当今官员学习的榜样,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骄傲!

  

  ——部分材料:《毛泽东拒礼》《周恩来的“拒礼”艺术》

  

  (转帖有理,盗帖无耻!深海无尾鱼欢迎各位光临!)

  请赐教:深海无尾鱼的文集

  

  1. 多方人士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2. 毛主席预言真如神!(改革版)

  

  3. 毛泽东,你的名字就是我的绰号! 4. xp同志的10不该!

标签:毛泽东   送礼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