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有感--对当前农村新改革的评估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有感--对当前农村新改革的评估

  最近有几个网友要我谈一下当前的农村改革,笔者考虑了这个问题。正赶上今晚看了新闻联播,听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公,并在网上认真看了这个公,有感而写此文。

  

  公说:“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这一段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二是高度肯定了邓小平的化集体化为个人化的农村改革,三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道路才是出路,实际上是将邓的改革成果放弃而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说:“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段是一个意思,就是要在农村落实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并讲了其理由和目标。

  

  公说:“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这一段讲了农村新改革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

  

  公说“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这一段讲了农村新改革的目地是改造传统农业(即小农经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公说:“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这一段讲了用八年时间完成的基本目标。

  

  公说:“全会强调,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这一段讲了实现目标的原则。

  

  公说:“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一段讲了这次农村新改革的领导权属于共产党。

  

  总之,过去对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概念很难确定,现在逐渐清晰起来。按道理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是公有制,如南街村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而改革后的农村是不是向南街村学习呢?是不是走集体化道路呢?我看不是,这是很危险的。搞小农经济思路肯定是错误的,农村的出路只能是机械化和集体化,问题是怎样实现这个出路,用什么生产关系实现机械化和集体化。

  

  农村改革,说到底是生产方式改革。从历史角度讲,农村生产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小生产、小农经济;还一种是大生产方式,大农业、集体化,这是毛泽东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再一种是美国农场主式或以色列股份制大农业资本方式,那么这三种方式哪个正确呢,在笔者看来小农经济是最差的,其次是美国式,再次是以色列式,最好的是集体式。在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纠正改革的改革都是进步的。但任何放弃重建集体所有制的改革,等于放弃了最佳方案。

  

  前几年在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成啥了?把农村的房子扒了,集中盖一个楼,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了,我看这不是解决问题,是花架子,农村问题还是要解决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这个小生产方式一定要解决,国家要投一定的钱,在种子、化肥、水利、机械化方面给农村社会主义道路铺平路轨。也就是说中国的根本出路,农村的出路在于集体化和机械化,而不是别的。其他都是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像原来毛泽东时代那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靠拢。但这个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强迫、不能一窝蜂,应该是进行引导和复制,进行政策调整,进行教育,让农村人克服小生产意识。

  

  任何对农村个体经济的改革都会遇到阻力。我在东北调查几个大队,问了两个问题,他们都说现在很不好,要改变。当我问第一个问题,说现在要你回到毛泽东时代搞生产队一样行不行时,结果有80%反对。那不干,为什么?他们说生产队那时候不自由。我现在想睡觉睡觉,想打麻将打麻将,穷点也认了。我提另外一个概念,就是美国、欧洲的概念,私有化、土地兼并嘛,你们都当工人,搞农业资本家,你们愿意不愿意?结果我没有想到几乎百分之百反对。你看农民的态度,既反对社会主义的集体化、机械化道路,也反对农场主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他就固守在中国传统经济、小农经济的思想里面,所以农民的思想教育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不能改变农民的观念那是不行的。我在河南省农村调查时,提出过股份制农改问题(事实上己有农村这样做了),没想到相当多的农民(特别是在城市打工或以做生意为主业的人)是赞同的,因为每月他们可以拿工资,实现了许多屈服城市的农民的梦想。从这里可以看出,股份制农村改革受到的阻力会小一些。

  

  目前农村现状的确需要改变。我问那些打工的,从家里出去,对农村经济有无影响?回答说影响现在农村是很严重的,大多数年轻人都跑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减产可达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打工也没有什么理想,我就争取留城市了等想法几乎没有。我问农民打工问题,他不说打工这个词,他说你们城市的人说打工,我们叫扛活,他说过去给地主扛活过年背两袋高粱米回家了,现在是挣点钱回家了是一样的。这里说到一个实质问题,城市打工者的命运在农民看来是靠劳动挣钱。说明农民对于生活出路选择比较可怜,他们知道打工待遇比较低,劳动环境非常差,农民实在是走投无路,如果有办法他们不会往外跑。我说你们又不想受罪,你们为什么要固守这个小农和扛活观念呢?在农村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没有希望呢?农民是希望的,只是信心不足。我还看到一个典型,还是很有希望的。他们没有啥理论,有几个人就是因种李子树,因为东北种李子树需要浇灌,他自己打机井打不起,所以他合伙儿打。然后几家的李子树结果实了,又怕人偷,一家看不了,就几家合起来看护,实际上就是互助组。农村有个别人是手脚不干净的,东北叫地赖子,这边叫流氓,到时候李子熟了吃李子,杏熟了吃杏,所以一家拿他没办法,半夜三更去偷,几家合起来,就镇住了小偷。从深层来讲,农村农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还是有的。中国在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前途,但是困难重重,需要克服小生产意识,需要国家的扶持和引导。

  

  最新中央出台的农村政策,可以肯定的是要终止个人为中心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但要用什么生产方式来代替,要观察一段才能确定。有的是可以确定的,如肯定不是回道毛泽东式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要走的道路可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走美国式的农场主道路,一种是走以色列式股份制道路,再一种是把美国式和以色列式结合起来,而在笔者看来,后一种可能性最大。对此判断,有的左派会攻击秋石客的判断是背离了毛泽东式社会主义农村道路的判断,对此,笔者会一笑置之:因为笔者从未反对对改革主流的阻击战;因为笔者不维护小农经济;因为讲的是事实,而不是理想;因为笔者也全力引导改革回到毛泽东式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在现阶段谁想要中央走毛泽东道路那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之路的再现,是下一段的事。

  

  对中央的农村改革,左右都不会满意,右派以为土地所有制还没有完全私有化,不满足土议地经营权的私有化,而左派会猛烈评论,认为是要在农村恢复地主经济和资本家经济。实际上左右二者都没看到其特殊性,这场农村改革是在政权指导下进行的,其官僚特色很浓,很难保证日进斗金的官僚会立地成佛,搞的好,是农村上了一个台阶,搞的不好,这次农村大改革会像改革三十年的历次改革一样,是权贵及富人的又一次洗大钱的机会,所不同的是,失控的新农村改革会成为中国改革主流们死亡前的最后盛宴。

  

  中国改革主流以不满足吃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还要吃掉个体小农经济,要圆美国梦。中国改革主流的美国梦患者,无视美国金融危机所表明的美国模式的破产、落水,仍想步美国的后尘,要甘心殉葬,真是令国人悲叹呀!

  

  2008、9、12夜

  

  

标签:农村   社会主义   发展   农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