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小岗村:羞于见人的“走集体合作道路”的“标本”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羞于见人的“标本”

  

  ——读《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

  

  :稻乡老农

  

  昨天在〈毛泽东旗帜网〉上读了扬子晚道《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随跟了一帖过去,却没有显示,说明我的认识与版主或“转摘者”的本意不那么吻合。对这我很理解。

  

  想来可能是,《扬子晚道〈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一文,生怕一些害了“集体迷“病的人盲目“欢呼”,特意对这个道的背景作了很清楚的交待,这就是:

  

  “在一些南方刊无耻文人欢庆《南街神话的终结》、《南街真相:红色亿元村之殇》之时,扬子晚却道了《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实践检验后证明分田单干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走集体合作之路,农民才能富裕。”

  

  但我一看所展示的事实,却叫我从头顶凉到了脚跟。

  

  原来扬子晚所道的《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竟然在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者说“鱼目混珠”!因为小岗走的“集体合作之路”,和“南方刊无耻文人欢庆《南街神话的终结》、《南街真相:红色亿元村之殇》”实际实际上都是在打一场否定南街村模式的“围剿”战。

  

  因为小岗村重走(这个“重走”不合适)的“集体合作之路”,和南街村所坚持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基本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里的李玉和跟鸠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但事关大是大非,越想我越觉得有与网友们认真地商酌和探讨小岗村所走的是不是“集体合作之路”的必要。

  

  可惜我只到过南街村,没有去过小岗村。只好相信扬子晚道的《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中的事实是真的事实,就事论事了。

  

  先看看“小岗村”为什么引人关注呢?

  

  道说:“30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手印,分田到户,掀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里的话交待得真实而清楚:时代背景是“三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减30 年,就是1978年!

  

  记得,1978年时的中国,正是“英明领袖”大权独揽的时期。

  

  还记得当时是华国锋举着《毛主席语录》本,上面写的是“你办事,我放心。”,喊着“两个凡是”的口号,一方面坚决镇压“天安门反革命暴乱”的一小撮“反革命打、砸、抢分子”,继续深入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另一方面坚决揭批“王、张、江、姚‘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活动”。

  

  在这个时候,小岗村就出现了“这里的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手印,分田到户,掀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的奇迹。

  

  这里可以看出并肯定,“这里的18位农民”,跟四人帮绝对不是一回事儿。

  

  因为‘四人帮’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急先锋。决不会搞“分田到户”。所以应该是和高“右倾翻案风”的“纳吉”有关系的。要不然,就没有必要“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手印”了。由此可见。这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手印,分田到户,”的举动在当时是属于“右倾翻案”的范畴当是无疑的了。而这却正是在“掀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果没有搞“右倾罚案风”的核心人物(如薄**)如作内线和承诺,这18位农民还真有了过人的胆识和“高见”。可惜这“高见”的专利权属于刘少奇。是刘少奇在建国初期,也就是将近60年前,就提出了不要搞苏联那样的合作化,要搞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秩序”。也正是因为这个意见与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第一代的大多数无产阶级革命家选择社会主义合作化的道路背道而驰,就理所当然的被共产党的中央否定了!此后的中国就没有再搞什么“分田到户”,而是向着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合作化”迈进了。从而,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当然,这使主张“分田到户”的刘少奇、邓小平们很不乐意。于是“韬光养晦”的办法就也来了。谁知,“堵不死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和继续革命论,弄得资产阶级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毫无喘气和反手的机会!所以一直到毛泽东逝世两年以后的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要想搞点而“分田到户”,还得“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手印”!

  

  让我们看看〈扬子晚〉的道吧:

  

  “虚岁60的严宏昌永远忘不了30年前的那个冬天。眼里习惯地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面对记者的严宏昌很健谈,“那时候,18个人想一起开个会非常难,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只能单线联系,偷偷动员。

  

  就这样,1978年12月,“十八户”的当家人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摁下了生死手印,分田到户。在摁满手印的“秘密协议”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万一走漏风声,队干部为此蹲班房,全队社员共同负责把他们的小孩抚养到18周岁。

  

  1979年,带头人之一的严宏昌身处浪尖。“给我定了性,说我拉社会主义的倒车,挖社会主义的墙脚,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标准的现行反革命。”

  

  怎么样?事实和我们的分析和认定的“右倾翻案风”没有大的出入吧?

  

  小岗村这18位农民,高就高在他们“分天到户”的壮举,是在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之前,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还没有“设计”出来的时候就超前地干上了。也就是我们农村说的:“墩子儿跑到楼头里了”,或者是小孩子冒傻气:“我妈和我爸结婚,是我站在家门口的粪堆上放的炮”。然而,就是这些“超前”的行为,被后来的“改革巨人”(原来是以“巨人”来吹捧小个子的,后来因为有不恭和不敬的嫌疑,改成了“设计师”的称呼)当“人体炸弹”利用了一下,竟成就了18位农民的丰功伟绩。这就是扬子晚所说的:“30年前,18位勇敢的贫苦农民正是在这里摁下鲜红的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千百万个乡村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小岗村18位农民”三十年前的创举。

  

  所以说白了,小岗村就是以“超前”,“超邓小平之前”的“分田到户”,而出名于中国乃至于世界的。

  

  三十年后小岗村又在干什么呢?

  

  请看“转摘者按”:“在一些南方刊无耻文人欢庆《南街神话的终结》、《南街真相:红色亿元村之殇》之时,扬子晚却道了《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实践检验后证明分田单干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走集体合作之路,农民才能富裕。”

  

  真没有想到,历史就是这样的和人类开玩笑!

  

  还“真没有想到”,转摘者所说的“扬子晚却道的《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实践检验后证明分田单干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走集体合作之路,农民才能富裕。”竟是玩笑后面的玩笑!

  

  因为,写在后面的事实,并不是“证明分田单干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走集体合作之路,农民才能富裕。”的论据!

  

  那么,3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干的究竟是什么呢?

  

  请看扬子晚关于“《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的道都向我们展现的事实。:

  

  一句话,就是:“30年来,一切都在变化,唯一永恒的或许只有改革本身”!

  

  可是这“唯一永恒的或许只有改革本身”,指的又是些什么呢?

  

  请还得看道:“严宏昌也颇有遗憾,“小岗村和过去相比翻天覆地,但和其他先进村相比差距很大。现在单搞农业生产、靠种地很难致富。这么多年小岗村错失了好多发展致富的机会”,“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是分田单干的黄金时期,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一年就成了万元户,严宏昌说,“1989年我家花了10万块钱盖了这个大瓦房。后来就不行了,小岗走慢了,“农资价格涨得厉害,一亩地赚不到几个钱。”关友江说。青年人开始外出打工。“全村100来户人家,大约有七八成人家都外出打工了。”

  

  “分田到户”还能一直沿袭下去吗?30年后,很多小岗人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这就是现在的小岗村“面临的第二次抉择”。

  

  我听南街村的人说过,也看到过小岗村去参观南街村的道。他们承认和南街村有很大的差距,也表示要向南街村学习。可是从现在的道中看,他们根本就没有学南街村!即使说学了,也只是皮毛,根本没有学到攘子!也不愿学习!

  

  看外头,小岗村也是合地,要搞大集体,搞大农业、大工业,也是招商引资,想学南街村也搞出高速增长的经济数字,但南街村的“瓤子”里是什么?是政权掌握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真正大公无私、不谋私利的、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的共产党人手里。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落实;是共产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分配比例中供给成分的不断扩大;是“就不搞个人发家致富”,是让大家富得“个人没有一分存款”;是要建成“共产主义小社区”!从道中看小岗村所展现出来的“抉择”,显然和南街村所坚持的不是属于同一种类型。

  

  而今的小岗村是怎么干的呢?小岗村的唯一永恒的“改革本身”又是什么呢?
 这就还得看扬子晚的道。
“2008年3月12日,植树节。在小岗村村头的那片葡萄园里,全村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除了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差不多全都来了。”关友江告诉记者,这次村民会只讨论一个话题:土地流转。

  

  会上村里拿出一个方案: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反租过来,统一平整,对外招租。引进资金和项目后办厂,村里人还可以进厂打工,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至少80%的人同意这个方案”,关友江告诉记者,即使退一步说,不把土地反租过来,大片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平整,小田变大田,也可以顺利实现大农机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会高得多。“小岗村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招商引资,将这些土地资源利用好。”
 由这里我们可知,有人要在小岗村“把土地反租过来,大片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平整,小田变大田”。可是这是谁在这样做?没有说清楚。我们就只能推猜分析:要么是外来人;要么是本村人。外来人,多了。什么英、美、法、欧盟、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等,统称之为“老外”吧。这样,咱们的18位农民就成了“土地出租者”。他们不但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还可以从劳动农民一步踏上“剥削阶级”的层次,高劳动人民一等,坐吃清喝的享福。或者嫌租金不够花而进租赁者的“厂子”里去“打工”,再挣一份工资,过上比“小康”还“糠”的生活,和老外共享“和谐社会”。

  

  如果是小岗村以外的中国人来租了小岗村的土地,就一定是大大的“大款儿”、“大腕儿”、“大权儿”什么的,或者是改了姓氏,换了名字的“**太子”。这样恐怕“小岗村”就成“大岗村”了。也就会高于普通的农村一大节,让周围的普通农村刮目相看。但对于小岗村的村民来说,和租给“老外”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因为这些人后面也都站着一个或几个外国老板。

  

  很可能是自己村的“能人”、“尖精人才”一下子租了去经营、去开发、去引资、去招商或去干别的更能赚钱生意。但有一个事实是可以断定的,这就是村民将失去对土地的经营权、支配权。这么,农民的手里除了得到500元土地的租金(假设这租金是有保证的。老天爷高看小岗村是“改革的娇子”,特别优惠地把什么天灾人祸、投机商人和骗子都派到小岗村以外村庄,如南街村,或别的任何一个农村)和去“打工”受剥削的自由以外还有什么呢?

  

  这样的结果,将会使小岗村的群众成为什么样子呢?可能就会如新安晚记者方伟阳 、章玉政的采访手记所说的那样:“这或许正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之际重新品味小岗的最大价值。除了头上那一道红色的光环之外,小岗其实更像是中国千万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一片贫瘠的土地,千百勤劳的村民,没有更多的优势”了。

  

  对于小岗村“走集体合作道路”除了准备出租土地以外,扬子晚的道里给我们还提供了下面的信息:

  

  1 “小岗村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招商引资,将这些土地资源利用好。”关友江说,目前村里有一个养猪厂、一个钢结构厂,还有一个面粉厂今年也要投产。(不知到这些厂子是归全体村民所有,还是归某个资本家所有)

  

  2 这些工业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小岗村让周边村庄很是羡慕,然而头顶着“中国十大名村”光环的小岗村,和全国其他名村相比,不论是产值还是人均收入,都有不小差距。(和南街村的产值29个亿能比吗?)

  

   3 “ 风正一帆悬”。小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接受采访时,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信手拈来一句唐诗。在沈浩看来,小岗村当前已经走到了蓄势待发的节点上,“我们将小岗的产业发展定位于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业。”(这个支书就知道把村民的利益当作“赌注”押在“风正一帆悬”上)

  

  4 从这个角度来看,“分田到户”30年后的小岗村,再次扮演着

  

  块改革试验田、一个标本的角色。(这可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本)

  

  5 2008年3月1日,小岗村和周边的石马、严岗正式合并。一

  

  个新的小岗村诞生了,“人口从4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老小岗村被称作小岗村核心区。关友江告诉记者,小岗村现在擘画的集体合作之路,只是在这个核心区进行。“等到时候成熟了,再考虑进行全面推广。

  

  6 “纪念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沈浩说,现在

  

  小岗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候,小岗人有条件有信心通过集体合作之路,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同时,这种集体合作之路,是一种市场化的道路,和30年前集体制的内涵完全不一样。

  

  这些信息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 

  

  小岗村的所谓“集体合作之路” “是一种市场化的道路,和30年前集体制的内涵完全不一样。”

  

  这些信息也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

  

  小岗村这个样板所提供的,决不是南街村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不是南街村所追求的“共产主义小社区”!

  

  这些信息还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小岗村这个样板所提供的是改革下一个掠夺的目标就是农村农民的土地了!不会停得太久,土地也要被变成资本,到时候,国家,不,国务院的发改委,就会冠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帮助着资本家从农民手里把土地掠夺而去,借以彻底完成中国的资本主义化。到那时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工农联盟就不复存在了,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也就会被彻底“改革”成“多党轮流”的“竞争上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改革”成“中华民主共和国”了。

  

  当然在这掠夺的同时,不但又培育了更肥胖的资产阶级(不管是官僚的,还是买办的),也会心不情愿地培育为数更多的埋葬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这个过程,就是要把中国的农民也变成中国无产阶级本身的一部分!

  

  历史可能就是这么公平:资产阶级越想武装自己,他就必须首先把比他本身多得多的无产阶级武装起来!

  

  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

  

  羞刹人也,

  

  小岗村,这个“走集体合作道路”的“标本!

  

          

  

   2008年3月25日

标签:集体   合作   农民   之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