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好政改的根本理由
任何一项改革好与不好,是因人而异的,判断的标准就是利益。如果以改革的目的或结果是有利于大多数的人的标准来看,目前的政治改革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因为在经济改革只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政改,不管是直选或间选,程序多么合理,最终将是“先富者”的民主而不是“待富者”的民主,将是“建设者”的民主而不是劳动者的民主,将是强势群体的民主而不是“弱势群体”的民主,因为没有经济上的平等就没有政治上的平等。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改革不是政改,而是实现总设计师的改革初衷,凡是读过邓小平理论的人都该理解到:“猫论”也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好,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是不可能无限期执行下去的,“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目的,完成这个目的的改革者才是改革开放的真正继承者,才是邓小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者。因为处在全球资本主义大气候下,中国又未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为了“图快”使某些人民暂时作些牺牲,也是赶超的代价,但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改革者,也要借鉴老一辈包括总设计师的能收能放,才能不左不右,掌好改革的大舵,若一味光往一个方向摆,难免要出问题,即使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也要因时度势,避免走过头。
正因为经济改革进行了一半,“共富”尚未见到,就要急急的为经改基本画上句号,来进行政改,难免让人疑窦众生。x说政改的阻力之一是既得利益集团,不知说的是什么样的利益集团,如果说政改是把官僚政治变为富人政治,这也不算有多进步,中国的农村不是进行过民主的改革吗?究竟是不是想像的那样公平合理呢?恐怕未必。
中国的改革最困难的不是政改,而是要彻底的完成经济改革的目标,如何恢复完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逐渐摒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权宜之计,怎样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眼光看待劳动人民的基本权利,而不是戴着资产阶级的法权眼镜去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个转变的各种利害关系,这才是最困难和最艰巨的,才是对改革者能力水平的真正考验。最后我真想说一句,总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不错,可给后人留下的难题也太大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