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茅于轼的《收入差距真的大了吗》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无耻的经济学家茅于轼!

  

  偶然读到了一篇茅于轼 7月4日 发表的文章《收入差距真的大了吗》,单单看标题就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原以为此位 茅 先生会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列举翔实的数据来回答自己的提问,不想,看完通篇文章只在文中看到了“但我查了2000年以后的中国统计年鉴发现”这么一句话,也就是说除了翻了一下别人的书以外没有任何社会调查,这就是通篇没有任何数据的原因了。

  

  且看这位茅先生的观点:

  

  1、“然而,检查一下近来发生的社会群体事件和突发冲突,会发现像杨佳杀警案,瓮安动乱案,邓玉娇抗暴,唐福珍自焚案等,却极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多半是老百姓没处讲理,不得不走向暴力。”

  

  作为经济学家应该从更深层次研究现今诸多社会现象的本源,而不应简单的一句“却极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多半是老百姓没处讲理,不得不走向暴力”来诠释这些社会现象,这些事件那一个不是社会不公引起的呢,既然你承认“没处说理”,必然在群众心中有不公情绪,那就是事件的主体侵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既然侵害了当事人的利益,也必然保护了另一批人的利益,那么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下不了结论,那是社会学家研究的课题。当然,据我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引起的诸多社会乱象,很不凑巧,社会学家的问题突然转到了你们这类学家的头上。无论是从社会责任还是国家责任出发,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都要对社会学家的这种解读做出理性的、公正的、具有专业眼光、翔实数据的分析,以解答社会学家的问题。呜呼!你做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没有站在理性的、公正的角度,也没有用专业的眼光、翔实的数据来阐释这些问题;忽然,你也变成了“社会学家”,居然写了这篇蹩脚的议论文。这是经济学家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呢?!

  

  2、“但在我看来人们花钱所带来的享受,从效用上讲却有极为明显的收益递减现象,只不过富人为了区别于众,在消费的品牌上和穷人拉开差距。一个普通的手包,和一个LV包,在功能上并没有差别,但富人却喜欢拥有它的那么一点意义。一件名牌服装,据说比普通衣服更舒适一点、更有型一点、更耐穿一点……只是“一点”差别,这“一点”差别不是内行还看不出来,但却花了富人大量钱财。”

  

  在这里,你为了显示区别用了七个“一点”,单从一个普通手包和一个LV包的价值就有千倍之巨吧,那不是“只不过”“一点”吧,一件名牌服装之于一件普通衣服又是百倍的差距啊,在你眼里就是仅仅的“一点”吗?“更舒适一点、更有型一点、更耐穿一点”似乎说得是商品的品质,如果从商品品质的角度看,上千元的名牌外套难道真的比一件普通的纯棉工作服“更舒适一点、更有型一点、更耐穿一点”吗?我看不然。当你所谓的富人在大量消耗社会资源时,穷人为了所谓的环保还在为是否需要购买“区区”三元一个的购物袋辗转思索。这些是个人价值取向问题?是社会价值取向问题?抑或是经济学家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不明白。

  

  3、“因此有人提出,现在贫富差别可能比改革开放前还小了。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拿通讯来讲,改革前只有局级干部才能在家里装电话,现在差不多人人都用手机。那时候城里人基本能吃饱穿暖,而很多农民却挨饿受冻,淮河以北的穷人只有冻得受不了才不得不买鞋穿。今天挨饿受冻的人已经非常罕见了。即使是乞丐,也比30年前的农民吃得好、穿得暖。想想看,30年前是吃饱和挨饿的差距,今天则是吃什么的差距;30 年前是穿暖和受冻的差距,今天则是穿什么的差距。哪个差距更大,不是很明显吗?”  

  

  你的观点我非常的不认同,就拿交通工具来说,现如今只有极少数的富人才能买的下死人飞机,极大多数的人还在骑两轮车呢。那时候少有挨饿受冻的吧?我是农村的70后,没你年龄长,也许不如你挨饿受冻的时候多。现如今你就是城里人不交暖气费也照样让你受冻啊!那时候少有孩子上不起学的吧?现在居然很多年轻人在为是否要孩子发愁,更不要说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教育环境了。医疗呢?住房呢?那个差距更大,不是更明显吗?  

  

  4、“同时我们倒可以利用这种差别把富人的钱给穷人来用,虽然社会的财富总量没有变化,但是社会的效用总量得以增加,这对全社会有很大的益处。这也是各国都提倡的鼓励富人捐钱给低收入者。对富人来讲他们所失甚微,而穷人所得极大,但我们国家现有的政策却限制了民间慈善业的发展,而政府主导的慈善机制由于其不公开不透明难监督的操作使得许多富人对于善款的去向心存疑虑,从而限制了富人的捐赠积极性。”  

  

  资本主义的本质。富人的钱是正当的吗?是正当的经营收入吗?如果是,拿出利润的百分之九十给大家发工资,岂不更加慈善?那样还会有穷人吗?何须先拿走利润的百分之九十,然后再拿出百分之一来搞慈善呢?又在这里批评政府的慈善机制了。富人有捐赠的积极性吗?在中国,富人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贿赂、打点相关人员的费用会比慈善捐赠更少吗?我表示怀疑;在所谓的西方国家或发达国家,公司的社会慈善捐款会比所谓的游说费用、赞助费用更多吗?我也表示怀疑!  

  

  5、“人类发展有一个好的趋势,财富的差别也许在增大,但人与人的差距特别是人格尊严上的差距却在缩小。比尔·盖茨交完税还有好几百亿美元,是中国普通农民财产的一亿倍吧,但让农民给比尔·盖茨倒杯咖啡,盖茨也得说声谢谢,总统也一样要对服务员说谢谢,而当年的慈禧太后就绝对不会对李莲英道谢。“文革”时,大家工资收入看上去比较平等,可地位却很不平等,结果不但政治上极端不公平,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今虽然财富的差距悬殊,但仍有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聪明才智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算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看来你已经在胡说八道,不知所谓了。当亨利八世的仆人给他倒咖啡时,估计亨利八世也没有对仆人说声谢谢吧!如果我给胡总书记倒杯咖啡的话,估计总书记也会对我说声谢谢。估计你的财产也会是我的一亿倍吧,如果给你倒咖啡的话会怎么样呢?不敢想象。

  

  呸!这就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  

  

  附原文地址:

  

  茅于轼   
百科名片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现为该所法人代表及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标签:差距   一点   富人   社会   经济学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