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岗村“贫富差距”的一些信息
关于小岗村“贫富差距”的一些信息
在《大于给小岗村算个“八字”》中,大体算了算他们在大局已定之后的主要经济收入——按现在的“大小岗村”4000多人8000多亩土地计算,他们每年人均土地出租可收入1000余元。除去老人孩子,按2000个可以出卖的劳动力计算,每个劳动力年收入万元上下,人均年收入5000左右。这些收入加起来现在勉强可以达到6000元的小康水平。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就将长时间这样生活下去,再难有跨越性质的发展。不过,这里算盘的只是正常时的平均水平,其中的差别没有体现。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尽管一直有领导、专家直接支持指导,但是仍然没有能够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有关媒体没有正面道过这方面的问题,但从各种道中也有一些反映。
上面的计算可以作为小岗村的中等收入水平。其中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又是其中比较宽裕的,他被聘为一个占地两百多亩现代养殖场的管理者,拿着月薪八百元左右的工资,日子过得很舒服,不愁吃,不愁穿,口袋里的钱也多了。特别是,他还能够享受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养老补助,每年有1200元的收入。
富裕的可以小溪河镇副书记,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理事长、大包干的带头人严俊昌的儿子严德友为代表。他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自我介绍说,他租了村里面缺乏劳动力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家里面留下老年人使不动机械工具的等的地种植葡萄,请了一些工人,年龄大一点的普通工人七八百块钱,年纪轻一点的1000块钱左右为他工作,当时面积是200来亩,年纯收入20万左右。据说现在面积扩大了一倍,收入自然更加可观。对他来说,当干部那点工资已经是小头了。当然,与那些日进入斗金的大老板还是比不得的。
依然贫困的早几年有严宏昌的弟弟严富昌,他对记者说的“真没有想到,搞‘承包’,把别人‘包’富了,却把自己‘包’穷了。”影响很大。在悼念书记沈浩的文章中也有一些反映,如村民关友林全家6口人,4个智障,生活的艰难不要说。村民韩德国的孙子出世后,母乳不够,买不起奶粉,可见生活也是很拮据的。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病得较重,沈浩及时把她送到镇医院,并对医院的院长说:“老人家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等出院了我来结账!”65岁的五保户韩庆江,哮喘病急剧发作,眼看就不行了,沈浩闻讯后又一次掏出身上全部的“私房钱”……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据不完全统计,6年里,沈浩“贴”了“私房钱有好几万”,他做的这些事,若不是他去世后的整理搜集,谁都不知晓。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也说明小岗村的贫困家庭还有不少不少,而且小岗村的集体福利建设不佳不佳。
综合来看,小岗村的“贫富差距”只在几千到几十万的级别,虽然与城市几百到多少亿的级别比起来还是比较小的,但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却差得很远,。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