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危局下的盛宴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2008年十一月以来,中国股市逐步独立于世界股市和中国经济走出了冬天里的一轮波澜壮阔的局部牛市行情。自从这轮行情发动以来个股普遍涨幅惊人,差的50%,好的个股涨幅超过4倍之多!虽然由于大盘股的拖累作用,但是指数也从1664一路攀升到2200点之上,随着反弹的深入,不少个股价位甚至已经达到了6000点时所对应的价位!难道中国经济果真已经走出低谷?难道在二元经济如此深化的今天作为虚拟经济的主体的股市还能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领先于实体经济么?

  

  经济危局  

  

  进入2008年11月以来,的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主要媒体上关于中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经济开始回暖的宣传不绝于耳,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钢铁等重要物质的库存的的确确的减少,不少重点企业的产销发生了明显好转,这一切似乎表明中国经济在数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改善,全球的经济危机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如果我们从身边的微观请款看好像又不是这样,倒闭裁员现象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不少大型企业纷纷采取了长期无薪休假的方式借着春节给员工放了长达数个月的长假;不少所谓的高科技企业也纷纷开始有计划的裁员。从这样的现象看完全不是经济开始复苏的表现。上诉两种现状什么是真实的呢?哪个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状呢?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可以说这两个现象都是真实的,但是它们相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却是进一步恶化的先兆。

  

  对于重点企业而言由于国际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的影响,道路、桥梁等基建项目广泛开工,这样造成对于钢材等原材料的刚性需求突然膨胀。正是由于这样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得以极短的时间改善了钢铁等重点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和现实的经营状况。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主要重点行业经营状况改善的根本原因。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出口的显著衰退,和出口相关的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于是企业破产和裁员的势头没有根本性改善,甚至部分行业进一步恶化。而由于我国出口的结构原因出口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这样的企业的大量倒闭造成了目前社会上失业人员日渐增多,被迫停薪休假现象增多。据求是杂志道,在去年年底统计和预计的失业民工数量为1000万人,年后该杂志公布的数据已经迅速攀升到2000万人。鉴于该杂志的权威性,我们应该看到失业现象正在迅速扩大,对应的企业倒闭的现象也应该是同向快速发展。

  

  从刚刚公布的元月份的基础经济数据我们可以更加明确的看到,虽然企业的销售数据有所好转,但是CPI同比涨幅仅仅只有1%,而PPI增幅则是-3.3%。常言到“有钱不买腊月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要是没有元旦和春节的影响元月份的CPI同样应该是负增长。CPI和PPI的现状表明消费和工业品销售整体仍然处于标准的下降通道之中,而这正真实的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好转。

  

  就我国经济结构而言,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具备另外一个二元性,那就是两个主体,一个是以国有重点企业为代表实体经济主体,该主体占据了主要的国家各项资源和垄断性市场,因此该主体具备很强的世界市场竞争能力和国内基础市场的独占能力。另外一个主体是以东南部为主要基地的以出口为目标市场的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占据了出口市场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这样的企业正常运作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庞大,因此是我国主要农民工和初级工人的主要吸纳者。这些企业以出口为唯一或主要目标市场,由于规模小,层次低,没有垄断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因此普遍抗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马上有明确的反应。这样的企业构成我国实体经济的另外一个主体。本次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国际需求锐减,严重打击了以出口加工为导向的这个主体,从而导致破产潮和失业潮,因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实体经济中直接遭受打击的就是这个主体。但是我们反观我国目前的经济计划,毫无疑问,所有的投资计划都是针对第一个主体实施的,而所谓的针对第二个主体的基本都是出口退税等传统手段,而这样的手段毫无疑问不能解决国际需求不足的客观实际,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国家目前没有有力措施拯救这个经济主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垄断资源的主体在经济刺激计划中进一步加强了在经济中的地位,而急需资源的主体则会进一步丧失其度过难关所必需的资金和市场资源。因此在旧的平衡被打破的同时国家在义无反顾的加剧当前的不平衡,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短期主要重点企业经济数据好转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的全面恶化。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由于今冬以来的严重大旱,创50年之最,而在缓解旱情的2、3月份如果北方不能及时有效降雨的话那么全年的大旱不可避免。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目前这个期望日趋渺茫。在这个关键时候由于国家将过度的资源投入到错误的方向导致北方12省能得到的抗旱资源严重不足,据道为了应对这样50年一遇的大旱,投入金额仅仅只有4亿元而已,显然杯水车薪。投入不足加上现有农村体质的缺陷,农民在自救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两害相交取其轻,更倾向于放任自流以保证自身当年损失最低。这一切给我国今年粮食问题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工业和农业的两方面问题使得我国今年的经济必然是改个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我们找不到丝毫理由对中国经济能抱丝毫的乐观。

  

  强势反弹的动因  

  

  众所周知,中国的股市是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个市场不但继承了全球股市所具备的虚拟经济的共性,而且由于中国金融体质以及特殊的所有制体质使得我国股市具备其他国家目前还不具备的鲜明的个性。这个个性的表现就是,从本世纪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和股市一直呈现了波浪式交替发展的格局,也就是说在1997开始到前年为止,呈现了大趋势相同,但是短趋势完全相反的关系。正是这个关系导致了在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股市呈现出长期熊市调整,短期牛市暴涨的反常经济现象。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最根本的原因不外乎这样两个因素,一个是;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国际热钱进出所受限制较多,这样我国主要建设和热钱单一;一个是:我国股市规模形成后就完全是按成熟的虚拟经济模式运作,股价的涨跌和实体经济没有必然的直接正向联系。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才导致了2008年大跌前我国股市有了这样独特的运作方式。

  

  反观本轮超级反弹,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经济主管部门已经掌握这样的特征,因此他们采用了正对性极强的虚拟经济调控手段来刺激股市的发展,一方面在去年“错误”的降两次息以后果断改正了政策(见“霜降”之后是什么),没有进一步打击市场脆弱的信心;一方面温家宝总理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我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以鼓舞信心,同时不断推出各种眼花缭乱的行业刺激方案,逐个点名启动各个板块。政策上的“合理”布局有效的呵护了市场上虚无的人气,保证了各种炒作不再是无本之木,为机构的炒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政策外炒作股市离不开现金的关爱和鼎力支持,从市场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成交量在去年11月以来有序放大,这表明实实在在的有大量的现金流入,直接推动了股市的攀升。那么现金从何而来?据分析这些资金于这样几个方面:

  

  一、 沿海关停企业的自有资金,由于国际市场的突然萎缩,造成该类企业生产难以为继,但是从危机爆发后的到这样的企业倒闭之间的时间判断,这类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不抵债而主要是资金链和销售链的突然断裂,因此倒闭企业主依旧有相当的资金实力。在实业无法继续的情况下这部分生产性资金转换成投机的热钱,由于房地产周转率低下,因此这类热钱必然以股市为主要投机对象。

  

  二、 股市上原有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入,虽然经历了08年的大跌,造成当年亏损严重,但是如果从05年算起,我国股市上的资金仍然有相当获利,这类资金本身就是以投机为主要获利手段,在行情稳定的情况下必然再次涌入股市博取利润。

  

  三、 国家资金的投入,众所周知在去年低启动行情时,国家就通过社保,中金等机构入市收集筹码,为了稳定股市进一步要求上市的重点企业择机回购股票。这样的措施加大了间接入市的资金。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本轮反弹的资金主体。正是在政策密切配合和各种投机资金的大力参与下终于走出了和实际经济脱节,和国际股市脱节的罕见反弹,造就了各类机构在低迷市场上难得的盛宴。

  

  不可持续的盛宴  

  

  要分析盛宴是否能够延续必须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按过去的经典理论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经济彻底扭转颓势股市就能长线看好;一个是按新的虚拟经济模式看,短期经济恶化能有效促进股市发展,但是长期的经济衰退是否也能长期的推动股市的发展。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判断,所谓目前经济好转基本是不现实的问题,因此对于第一个假设而言,我们无法相信基于传统经典实体经济的所谓晴雨表的论断,结合历史和现实,在新的经济模式中该论断基本是无效或者说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对于第二个假设而言,经济的长期调整期能对应股市的牛市么?显然这个也是缺乏客观依据和不符合常理的。标准的二元经济模式告诉我们发展虚拟经济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获取利润甚至超额利润。而经济的长期调整或衰退无法提供一个基本的额外利润空间,同时由于大调整期的影响,对于长远预期的利空预计也无法提供一个较大的炒作空间。就中国股市而言,其根本目的在于从社会融资,以解决融资风险和成本问题,因此如果假设股市有较长的繁荣期,那么必然会恢复IPO这样势必形成对市场上资金的抽取,同时由于企业的经营困境加剧也必然再次引发大小非的抛售,这样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必然再次对市场造成灾难性的打击。最后,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的全球化之中,纳入WTO体系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之所以中国股市近期能独立于其他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管制,但是这样的技术手段亦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股市的同趋势的问题。综合这样几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全球经济彻底走出低谷之前没有理由长线看好A股市场。

标签:经济   股市   这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