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漂移问题的猜想
关于宇宙漂移问题的猜想
田忠国
一般认为,各星球在各自固定的轨道上做同步互动式闭环运行,但是,我们认为,如果从大宇宙的角度说,星球轨道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同步互动闭环运行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轨道并非是固定的,而是处于漂移状态。人类之所以得出固定轨道结论的原因,一是就整个宇宙来说,同步漂移产生的空间差极小,又缺少参照坐标,科学家无法给出足以证明宇宙漂移的数据。二是宇宙科学是建立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人们并没有对已有文化重新思考。三是现代科学观察仪器,因为缺少坐标尚未发现宇宙漂移的证据。
但为什么我们认为宇宙是漂移的呢?
其一,从“玄空风水”到“皇极经世”,古人用心灵之眼,早就触摸了宇宙漂移的问题。
其二,一般认为,地震是由地球运动本身导致的,比如说地球板块说,但从逻辑上说,如果地球运动仅仅处在固定的轨道上,没有同引发地震的宇宙力量相对应,地球板块运动或许是相对稳定的。地球运动的能量,也可能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释放出来而不至于引发大地震。写到这里,我们不止想起了“奇门遁甲”预测地震的一种方法,即,天盘庚加地盘中五,震。读过“奇门遁甲”的人知道,随空间差的变化(时间),庚作为时间的标志,会处在不同的星球位置。这是不是说明,古人的智慧触摸到宇宙漂移规律?
其三,“皇极经世”是宇宙空间归零,并形成空间差,最终又归零,反复循环的模拟图。这一思路暗含了这样的宇宙哲理:宇宙在发散式同步互动过程中,也在同步漂移,而同步漂移过程,由于星际间自动与互动速度不同,距离有异,就形成了时间的虫洞。所谓时间的虫洞,我们认为叫时间裂隙更为准确,所谓时间裂隙,就是不同空间运动形成的交汇点。
其四,假如人类有一天创造出宇宙的数理逻辑,即客观描述形成空间差的数学模型,我们认为,人类就完全可能计算出时间裂隙的地点与距离,完成时间旅行的梦想。
其五,所谓时间旅行,我们认为,是人类从一个宇宙空间,进入到另一个宇宙空间而已。在不同的宇宙空间中,或许属于遥远的历史,也或许属于遥远的未来。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宇宙是多层次折叠结构,这种结构在同步互动,并在自动与互动的同步状态下形成空间差。宇宙空间差即时间。再进一步说,时间是空间差的排序,比如说,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空间变化的过程。
其六,我们猜想,地震的周期性发生,是宇宙在自动、互动漂移过程中形成空间非对称关系的反映。所以,我们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就必须立足观察地球的同时,走出地球,观察整个宇宙,并了解宇宙的自动、互动漂移规律。当然,这需要人类的努力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但我相信,人类总会慢慢解决一个个不解之谜的。
其七,中国科学家要重新认识宇宙,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传统的宇宙文化。
其八,我们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每一次科学的重大突破,都源于人类对原有文化的重新思考,形成新的科学哲学,或者,把科学哲学或奇思妙想数理逻辑化,形成数理逻辑模型,这样才可能进入科学实验阶段。因为,没有数理逻辑的建构,再科学、再奇美的幻想也就仅仅停留在幻想阶段。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某种思想,是通过对价值逻辑的认识构建制度(运作模型)后,思想才具有可操作性,并在操作实践与动态修正的过程中使思想变成现实。而科学哲学或者科学幻想,则是构建数理逻辑模型后,才具有实验的可能,并在实践过程中把科学幻想变成现实。
其九,由以上思考可知,创新科学领域的关键,一是构建科学哲学,二是激活人们奇思妙想的潜能,三是把科学哲学或奇思妙想数理逻辑化,四是实验,五是应用开发。
以上思考,供有志于思考宇宙问题的朋友们参考。
2011-3-14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