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开一条血路流得谁的血?第三次解放思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杀开一条血路流得谁的血
[ 千重山 ] 于2008-04-28 强国论坛
.
某某省委书记在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开幕式讲话时指出:
.
当前广东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地,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努力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
又是“杀出一条血路”,让人听了不寒而溧,这个书记的讲话真是刺刀见红,刀刀见血,不知在杀开一条学路后,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流血“牺牲”,这样恐怖的语言恐怕连十年文革都没有人敢说出口呀。
.
科学发展观也好,解放思想也好,改革开放也好,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一定会拥护的,人民不是傻子呆子,不是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卡弗蒂辱骂中国人民“是一群呆子和暴徒,他们在过去50年里一直如此”的那样,为什么非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杀开一条血路?
.
“杀开一条血路”好像战争年代常使用的一句话,当我英勇的新四军、八路军为了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时候,面对凶残的日本鬼子时,他们抱定必定胜利的信心,鼓励战士们要为民族杀出一条血路,杀开一条血路就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杀开一条血路,以牙还牙,以血偿血,换来民族的解放和未来。
.
今天的环境和抗战时期的完全不一样,我们没有了内外敌人,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强国的国家,试想在今天还有谁不愿祖国的强大呢?如果有只有台独分子,只有藏独势力,只有反华势力、欧美国家那些在华的代理人,他们天天梦想着分裂中国,搅乱中国,使中国再次陷于贫穷、落后、愚昧、挨打的深渊,如果要杀开血路的话,首先要针对这些颠覆中国的敌对分子。
.
面对自己的同胞,自己的人民,甚至自己的战友同事,去挥舞双臂要杀开血路,究竟要杀给谁看?今天的杀开血路当然是一个形容词,但如果使用这样血迹斑斑的形容以抬高自己的形象,未免有点哗众取宠和不合时宜吧?
.
杀出一条血路,首先要知道“杀”的人是谁,流的是谁得“血”,谋的是谁得利,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象李逵那样为了营救宋江,见人就杀,见人就砍,从城内杀到城外,连那些妇孺长幼都不放过,势必失去民心,即便你当初的愿望多么美好。
.
今天我们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提倡八荣八耻,提倡权为民所用,提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这些提倡都和动辄要“杀开一条学路”格格不相入的,没有了人心所向,就没有了所谓的改革开放,而任何形式的改革开放,都必须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和你在国际上一起去为祖国的未来杀出一条血路。
.
奥运会开幕在即,一些藏独分子,台独分子,国际反华势力正蠢蠢欲动,他们正想扼杀我们的祖国,扼杀我们复兴的大业,省委书记同志,现在需要你和你的同仁率领人民为国家前途杀开一条血路,你能做到吗?
第三次解放思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千重山/2008-04-26
第三次解放思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历了三次解放思想的历程:
第一次是针对“两个凡是”的解放思想,即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8年开始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发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直接后果就是,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坚决反对;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坚定不移地放弃”。
第二思想大解放就是“姓资姓社”的大讨论,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宣告结束,这次大讨论指出计划与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拉开市场经济的序幕。这次大讨论的直接后果就是,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在中国迅速崛起,而国有经济迅速瓦解,职工失业,房价上涨,医疗费用大幅度盘升。
十七大以后再一次提出解放思想,那这次的解放思想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很多专家作过论述,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有:
一: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目标就是要把原来的经济人转化为和谐人,使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生活;在追求物质的同时,精神层面能够平衡。
二:从体制性拘谨中走出来,形成一种舒展而自由的体制和社会氛围,是我们今天解放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思想解放的指向应当是思想自由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解放思想,要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要着力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解放思想。一是要破除高度集权、排斥民主的传统观念。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最主要的是权力过分集中。二是要破除把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一概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传统观念
五:是针对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制。
如此等等,就好像人们研究阿Q正传,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阿Q一样,对解放思想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
那么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真正目的是什么呢?这要从经济政策的最新动向去研究,前二次思想大解放都是面临最大阻力,第一次是“两个凡是”,第二次“姓资姓社”,这次思想大解放也是针对着某一个最大的阻力而言,只有寻找到这个阻力所在,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008年三月二十七日,银监会发布《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
第十条 境外金融机构取得境内中资银行的控制权,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住所地国家(地区)监管当局相应的审慎监管指标要求;
(二)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三)具有先进的金融行业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四)最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案件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五)财务稳健,资信良好,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六)用于取得控制权的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真实合法;
(七)住所地国家(地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
(八)该项投资符合住所地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监管要求;
(九)住所地国家(地区)经济状况良好;
(十)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允许外国对中资银行拥有实质的控股权,且没有对控股比例施加任何限制,从而引爆网络的巨大反响,很多网站经过投票显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网民持坚决反对的立场,对允许外资银行控股中资银行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一边倒争论,这次争论甚至比前两次争论更为激烈,影响更为深远。阻力就成为了解放思想的源泉。,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轮的解放思想可能是针对外资控股中国而言的,不仅外资可以控股中资银行,而且控股中国的原料、能源、电子、国防、教育,并为这种大规模控股中国进行舆论、理论、物质上的准备,冲破外资控股中国的巨大阻力,使控股中国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