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分析中,宋鸿兵为何抛弃了阴谋论分析法?
我不明白的是,在《货币战争》中,宋鸿兵以阴谋论统一全篇,他嘲笑地指出:学者们分析经济衰退周期性的那种认真劲是多么可笑啊。按照他的意思,经济衰退是国际银行家在背后搞鬼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经济自身的内在结构和规律造成。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了,宋鸿兵所推出的预测每每皆中,于是没有人再怀疑他的看法的高明了?然而我就不明白了,在货币战争中始终坚持和宣扬的阴谋论哪里去了??
如今,宋鸿兵无论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或者走势等,全部是一幅他曾经嘲弄过的学术分析思路。
比如,他曾在货币战争中指出,1929年的大萧条是阴谋家的诡计。然而,今天,你去看他的分析文章,比如《金融海啸第二波即将登陆》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903/72636.html),他如何分析上次的大萧条的?
请看:
“西方经济危机从本质上看,就是生产过度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时所爆发出的激烈调整过程。当消费者无法持续消费时,过度的产能 的问题就将暴露出来,在信贷盲目扩张下的金融系统势必遭受严重的坏账问题,从而引发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大量的恐慌性抛售将导致资产难以变现,进而发生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流动性枯竭又反过来加剧资产价格下跌,形成难以挽救的恶性循环。在流动性紧缩过程中,还将造成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 的打击,衰退变得无法避免。
“仔细分析1929年美国的大衰退危机,我们会发现信贷泡沫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消费者负债较轻,是典型的生产信贷恶化驱动型危机,它体现在企业破产或违约、金融市场暴跌、银行倒闭、消费者失业。但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则是消费者信贷恶化驱动型危机,消费者负债过度是主因,体现形式为:消费 者破产或违约、金融市场暴跌、银行及影子银行体系瘫痪、企业破产或违约、消费者失业。
”无论是生产方严重负债还是消费方严重负债所引发的危机,其结果都一样,那就是消费与生产的正常循环难以持续,企业和消费者破产或违约,银行坏账上升,金融市场紊乱,失业上升,经济萧条。
”
这样的论调哪里有一点点的阴谋论架式???这不就是当年他嘲笑过的学术思维吗??
请宋鸿兵先回答出下述问题吧,为什么有这样前后巨大差异??
这次危机爆发后,1,宋鸿兵又把这归结为经典的马克思分析:有效需求不足,这篇文章里就有,你可以去引证。2,照阴谋论的思路,这次危机受益的是背后的国际银行家,而宋鸿兵说的国际银行家里就赫然有花旗银行,如今花旗被国有化了。照阴谋论说法,花旗策划了这场阴谋的话,花旗怎么全盘皆输啊??3,最后,想必是宋鸿兵无法自圆其说了,就抛出来了这样的推测:那些离岸资金和离岸银行,比如开曼群岛之类。说这些是阴谋家的最后巢穴。证据呢??
最核心的问题是,在这次危机的论述中,宋鸿兵彻底摈弃了阴谋论的论述思路,专而走学术逻辑论证思路了,这算什么??为什么不见了阴谋论的那些分析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