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为何要卖力评价王宏斌?
党国英为何要卖力评价王宏斌?
——“如果千千万万个王宏斌继续现身中国,中国前景就要暗淡下去了。”
近日《南方人物周刊》关于“党国英评价王宏斌”一文(下称党文)。颇感离奇!党文标明,(其是中国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声称“他要评一类人物,王宏斌是这一类人的代表,这类人有极强的领袖欲、控制欲。古今中外这一类人,有的亮丽,有的灰暗,有的绛红色。因为它们染上了牺牲者的鲜血”。
接着转口入题,提出“我想说,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一些流星人物,倏忽耀眼无比,倏忽灰飞烟灭。还是我们的现实给他们提供了作秀的舞台。”(大字黑体标题为‘历史给他们提供了舞台’)
这段话口气可谓大也!其意表明:将其定位于古今中外历史主宰者的地位了,历史就是党们的现实 。那些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均要在其设置的舞台上“作秀”,而且也都是倏忽“灰飞烟灭了”。他要评价的这类人物自然心中有数,可我却捉摸不透。但也并非一切皆愚,对历史的伟人也能数出几位,诸如马恩、列斯、毛泽东等历史伟人,不仅知道且真心实意地万分崇敬他们,并在他们的思想指导下,循着他们开辟的道路,为国为民做了一番“秀”。同时也分享了他们造福世人的幸福和辉煌!他们的一生在人民心中,自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之伟大的一生。当今他们人虽离世,其伟业和光辉的思想并非与身同逝,而是人去业留,英名永存!党文诅咒那个“灰飞烟灭”的恶言,完全是反动派仇恨心态的表露。共产党人和一切正义的人们,是绝不能容忍的!
那么王宏斌又怎么了?他仅是一名农村的小小村官。他的“领袖欲和控制欲”就是按毛主席的教导,选了一个班长。这在军队和工厂中是最小的“官”了,而且这个“官”也只有“一票”的权。但群众很称赞他!
那么你将王宏斌抬举到领袖的地位,那么王宏斌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做了些什么“秀”王宏斌有句话:什么事不看过程,看结果,他这个“秀”果,就是带领村民把一个贫旧的南街村,由一个泥旦旦砖瓦厂、面旦旦面粉厂起家,逐步发展建成了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化解了“三农”之困,实现了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幼有所育、壮有所用、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新居。概括起来一句话:生活幸福、民无所忧、齐心协力创“共产小区”。尽管它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但却兴奋地走上了幸福之路!
党文所给王宏斌强加的那些新谓:狂妄念头、自我迷信、失去方向、己不自信、一无所获、败下阵来等等的“莫须有罪名”。不能说你无知,只能说你是别有用心,欲置南街村死地而后快。这是何等的毒辣和可恶!
你的那些诬蔑和丑化,正好和“南都”掀起的一股“围剿”南街村的妖风相合流。以图得一个名分、挣一份稿费,自是名利双收!但你也算鬼迷了心窍,难道你没看到互联网上,网民群众对“南都”的抨击?痛揭了其“买办”的丑名,不过你们可能就是一家。
就拿你跟着诟病“永动机”一事而言,王宏斌确是被“科技骗子”所骗,而为此痛心不已,并从中悟到了失策之教训。这种事祸根罪在“骗子”,这个“科技骗子”又生自南国,南街是极大受害者,而党文却说:“王宏斌扎扎实实被‘科技骗子’嘲弄了一番”,而幸灾乐祸地为之发笑。这说明此事不仅是是骗钱,而是一个打击南街村的险恶阴谋呢?尔等此种狼狈为奸的恶行,鄙也,耻也!
再说你认为“南街村已负债达到六亿元以上,王宏斌应该改弦更张,再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了。他不懂企业家收益的目的,而把钱用到形象和福利工程”。并威胁地说,“当今社会设置的巨大障碍,银行总是要得到回,王宏斌迟早要发生资金练的断裂”。这就是其“围剿”南街村的一种恶毒手段。可是企业家的经济运行,无论公企或私企,从银行取得贷款支持,是经济运行普通的常规。企业需要贷款,银行也需资金贷出取得利息,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如无此种借、贷关系的互动,银行也会发生危机。作为南街村的企业,正是向银行贷了不少款,得到了支持,促进了发展。但是有贷还要按时付息。从1986年从银行得到第一笔贷款起至今已向各家银行付息达10.56亿元。无欠债本息不还之嫌。国家银行四万亿元的呆帐,绝于南街村无缘。
确实南街村与全国很多企业一样,遇上了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一夜间帐上的钱全被银行扫光,造成资金紧缺的困境。这时南街领导层才想到,融资渠道只靠银行借贷,是一条腿走路,适应不了市场运转的要求。因此就决定策划上市融资,但当时《公司法》、《证券法》规定:企业上市至少要五人发起,但南街村集团作为集体企业,企业不想引进外企股东,就只好将集体资产以记入“个人名下的方式”,谋求上市。不幸的是,又遇到了国家封闭了新股上市的闸门,这样上市就不成了。但他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凑五位股东解上市采取的一种虚名,并未真的改变公有制的集体经济性质。如王宏斌说:“这些股权,过去归集体、现在归集体,将来还是归集体”。从2005年至今谁也没有以股名分过红,干部仍是领250元工资。因此他又说,什么事不能看过程,要看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南街村始终坚持公有的集体经济。党文认为“王宏斌拱手告别了‘红帽子’的兄弟”,自然是主观唯心的乐乐自欺,必然是“一无所获”。
党还毫不自谦地要为王宏斌“指点迷津”,不知你这位从昆仑山降下来的大仙,修炼出些什么法术?从你亮出来的宝贝看,不外有三点警告,一个迷途!
一是“王宏斌不懂他供奉的公有制这尊神,在经济学家所讲的私人物品生产领域,要走向‘异化’,辉煌一阵可以,而按照红色教本的要求,必严惩丢失效率,当事人必然弄得灰头土脸,丢盔撩甲”;
二是“公有制这个东西,若没有民主保障,也会走向‘异化’,并观察,集体企业凡成功的多是家庭控制,集体决策不复存在。凭集体成员的‘红色觉悟’来维持,一定走向死胡同”;
三是“‘红帽子’是不能永戴下去的,如不改制,必然注定要失败的”。
因此出路“就是改制,改制的故事丰富多彩,只是王宏斌没把‘改制’故事讲好。现在的办法就是王宏斌要法官相信,把南街村资产的60%划到了少数村干部名下,也许他还能以身而退,我自己宁愿看到这样的结局”。“退后会留下一个悲壮的形象,好解甲归田了”。“他能坦然领受才好” 。
谁知王宏斌却不受“大仙”的指点和恩惠,反而要低着头,沿着大道往前冲,把两三年间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踩在脚下,终于又冲上了快车道,年销售总额又从2005年的10亿元低谷回到了年销售14.7亿元,接近年销售16亿的高峰之年。并创造条件,再争上市扩宽融资渠道,使“外圆内方”的经济策略和方针更加周全。使南街村在“变”与“不变”中波浪式发展前进。所谓“变”是经营机制适应市场规律,适时、适律的“变”;所谓“不变”,就是千变万变,“公共占有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决不变。也不会搞领导占大股,村民占小股,并带着生资为几个村干部打工创造剩余价值,让村干部一夜大富起来。再现贫富两极分化之倒行逆施。不行,绝对不行!
这样党就大大失望了。并且忧心忡忡的说:“如果千千万万个王宏斌继续现身中国,中国的前景就要暗淡了!我不希望是这样,也不相信会这样”。
而党的这个愿望在南街人面前只有碰壁,只能做个“黄梁梦”而已!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而人大通过的《农业合作组织法》今已实施。这适应了当今农村发展的要求:“一种新的合作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是促使农民经济联合求兴共富的历史必然”。
正如小岗村三十年以分田到户求富裕,但一家一户的生产形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他们的经验证明:一虽然步跨过了温饱线,二十年没有进入富裕门。因此先后两任支书先后到南街村参观,现在又重走新型集体合作之路,通过集体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这是农村又一次改变之潮。从河南省《大河》的导中看,河南农民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省农厅经济处干部告诉记者:至今年二月底,全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已达8473家,社员总数为18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10%,带动了农户755万户,占全省农户45%。经营种类覆盖养殖、农产品加工、林业、农资等多个方面。就全国来说,8000多个老的集体合作经济。党文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仍风光无限”。这就是党文忧心忡忡的“千千万万个王宏斌们继续现身中国”危及了他们的“资改派”的图谋,危哉!悲哉!
亦兵
2007年5月7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