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绵阳组志愿者:灾区工作笔记
5月22日 灾区工作笔记
从北川撤回的志愿者和另一队成都出发的志愿者在绵阳市政府前的火炬广场汇合,宿营于此。在深入北川腹地一周后,面对每天不断发现的死亡和频发的余震,不仅需要毅力和胆色,更需要肝胆相照的信任和患难中的扶助。在略微休整之后,川北回来和成都过来的同志汇合后分成几个小队,在绵阳市各地区开展救助。
下面是我们一队绵阳组5月22日在安县灾区的工作笔记。
清晨,我们整装向绵阳市安县安昌镇——北山村和纳溪村进发。志愿者在这里很容易拦到车,运气好的话,可以搭载一段接应到目的地。在安昌镇政府短暂停留后,我们搭乘北山村会计每日一次往返于山路之间领取救灾物资的车前往。车在山道的柏油路上颠簸,地震留下的裂痕像一道道伤口,触目惊心。沿途道路岐岖,树木葱郁。掩映在树林深处的北山村有1596人,共532户人家。遭遇地震,有217户房屋倒塌,其他也都有不同程度损毁。在途经一户人家时可以看到瘫塌的房屋一角裸露出的寿材。现在全村人都在空地搭建帐篷居住,据村民说,部队已经来过,从塌陷的瓦砾中挖出了一些粮食。所幸地震时间是农忙时节的午后,村民在地里赶着收油麻种玉米,村中无人死伤。如今令村民感到忧虑的是:余震的频发、近几年盖房子所欠钱款和修缮房子的无能为力、口粮的有限、炎热夏季来袭和门口修建的窝棚难以抵挡山中潮热和蚊虫叮咬……
结束了北山村之行,我们绕道进了山下的纳溪村。接近两千人的村子,623户人家中有100户房屋倒塌,有150户房屋成为危房。他们需要的是危房的排险,以及房屋重建的规划。
接下来我们前往三个灾民救助点——安县小坝镇、安县桑枣镇、安县花荄镇。这三个救助点是由安县茶坪乡撤下来的灾民聚集而成。茶坪乡在这次震灾中损失惨重。四面环山的村落,地震后化为一片废墟。山体移位崩塌,以及数日积聚的雨水冲毁了村庄,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失踪。仅双电村就死亡一百多人(安县小坝镇中心村村口灾民救助点访问双电村村民罗其明)。
安县小坝镇中心村村口积聚的受灾村民比较集中,在此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灾民救助点。3,600灾民,加上志愿者服务团体总计约4,000多人。由于帐蓬紧缺,16个灾民只能挤在12平方米的帐篷内。这段时间他们是靠政府配给的食品维持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走访了安县桑枣镇和安县花荄镇("好医生"厂房)的救济点,其聚集人数分别为2,000和600人左右。
这三个救助点急需物品为:帐篷、防潮垫、大米、纯净水。
注:在去往第一个灾民救助点的路上,我们接到而另一队志愿者的电话,重庆和成都运送来的物资已经送往我们昨天考察过的安昌镇川主村和群联村。
有关走访农村的各项数据从村会计和村书记以及对其他村民的访问获得。在此不一一注出。
云天 发自一队绵阳组
2008-1-05-22-23:5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