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币值并未被低估——谈谈“平价购买力”
前几天看到神州行行者无疆网友发帖称《人民币的确存在币值被低估现象,汇率何去何从取决于政府的发展观(原创首发)》。
在贴中,他通过比较大米价格和汽车工人劳动力价格来论证“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人民币的确存在被低估现象,这个要有事实说话。大家可以分别用人民币与美元的平价购买力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比如大米的国际市场基准价格为1美元/公斤左右,而国内市场价格为3元人民币/公斤;再比如劳动力价格,以汽车工人工资为例:目前中国汽车工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RMB,约每小时工资合12元人民币即不足2美元;美国非本土汽车工人小时工资49美元,按每月167.4小时计算月工资为49*167.4*6.85=56188元RMB;美国本土汽车工人小时工资为71美元,按每月167.4小时计算月工资为71*6.85*167.4=81415元RMB。依前者计算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可为3:1的汇率;依后者计算,可为1:25的汇率。两者加权平均,则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1:6.5,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倒过来才对。”
本网友将要指出:上述比较是错误的。
所谓“平价购买力”,是选择一种商品,通过计算用各国的货币来购买它的能力或者说这种商品在各国的价格,估算各国货币的相对汇率。
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首先,选择的商品必须是真正的同一种商品:例如,选择大米来比较它的美元价格和人民币价格,那么必须是同一种大米。如果考虑泰国香米的美元价格,把它与我国生产的精米的人民币价格去对比,那么算出来的汇率就是错误的。
2)其次,这种商品在各国的属性应该基本相同,要么都是生活必需品或者常用品,要么都是奢侈品,例如,不能选择在一个国家是生活必需品而在另一个国家不是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否则就由于供求关系造成的价格偏离价值的影响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这位网友选择的两个商品,都不符合第一个条件。
先来看大米。要注意,同样是大米,却是有很多品种的,不同品种的大米其实应该是不同的商品。
这就像球鞋有很多种,总不能认为阿迪达斯牌球鞋与回力牌球鞋是同一种商品吧?
这位网友计算大米在中国国内的人民币价格的时候,考虑的是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大米,主要是国产精米;
而计算大米的美元价格的时候,考虑的却是国际市场上的大米。
那么,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与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大米,是不是同一种大米呢?
国际市场上的大米,是大米出口国用来出口的大米。除非我国的出口大米占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否则这两种大米就不是同一个品种。
事实上,按照出口量排名,世界大米出口国前三位是泰国、越南和印度。
泰国的出口量一直维持在每年900万吨左右,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越南的出口量在400万吨左右,占总量的大约六分之一;印度比越南少一些,但也在300万吨左右。
而我国的出口量常年在100万吨左右,所占份额是不多的。
因此,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主要并不是我国生产的大米,而是泰国、越南和印度生产的大米,显然与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大米属于不同的商品。
这样,这位网友比较的就不是同一品种的商品的美元价格和人民币价格,而是比较了两个不同品种的商品。
当然,用大米来估算人民币与美元的相对汇率,也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使用同一个品种的大米。
本网友找到了2006年的一篇报道《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大米出口迅速反弹》,其中提到:“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共出口大米96.8万吨,价值3.3亿美元”。
我国出口的大米是卖给其他国家的,得到的当然是美元而不会是人民币,卖出的美元价格也不会取决于我国政府规定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而是取决于买家愿意出多少美元。因此,3.3亿美元/96.8万吨=0.34美元/公斤,就是我国出口大米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算的价格。
这些用于出口的大米,当然与我国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国产大米属于同一个品种,而这些大米在国内市场的人民币价格是3元/公斤。
由此可以算出:就大米这种商品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3:0.34=8.82:1。
本网友还找到了2008年的一篇报道《2007年我国大米出口量达130万吨》,其中给出:“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出口大米130.5万吨,价值4.5亿美元”。
这样算出来的大米美元价格为4.5亿美元/130.5万吨=0.345美元/公斤,与2006年的出口价格差不多。
而国内市场的国产大米价格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因此,由此算得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差不多还是8.8:1。
由于我国的出口大米对我国而言属于多余的产品,其售价应当稍高于其价值,而这些大米在国内的售价应该与其价值基本相符。
因此,上面的计算结果,应该是高估了人民币的币值。也就是说,对于大米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比8.8:1还低。
再来看汽车工人的工资。
这位网友比较的是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和美国汽车工人的工资。
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是中国汽车工人的劳动力的价格;美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则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劳动力的价格。
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工人和美国汽车工人,虽然都是汽车工人,但是考虑到平均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化生产的熟悉程度等等的区别,这两种劳动力是并不相同的,其实仍然是两种商品,所以仍然不是在比较同一品种的商品,而是在比较不同品种的商品。
我们现在只知道中国汽车工人在中国的工资和美国汽车工人在美国的工资。
如果要用汽车工人的劳动力价格来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那就得知道下面两种工资的一个:
1)中国汽车工人到美国被美国老板雇佣来从事同种工作的美元工资;
2)美国汽车工人到中国被中国老板雇佣来从事同种工作的人民币工资。
这两种工资的数据是很难找到的,本网友认为很可能不存在。
这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其实早就基本上成为“组装业”了,大部分中国汽车工人掌握的其实是组装技术,到了美国恐怕不可能成为汽车工人。美国汽车工业则还是“制造业”,汽车工人掌握的是制造技术,到了中国也并无用武之地。
其实,从根本上讲,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反映的是该国的自主生产力;两国货币的相对汇率,反映的则是两国的相对自主生产力。因此,中美货币的相对汇率,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的自主生产力与美国的自主生产力的相对值。如果说,这三十年来,中国掌握的自主生产力的发展速度确实比美国的自主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快,那么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才应该是被低估了,应该升值。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么?这三十年来,中国掌握的自主生产力究竟有多少发展?与美国相比又如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