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病榻上心系两大事 钱学森亲笔信建言呈中央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病榻上心系两大事 钱学森亲笔信建言呈中央

  中评社北京11月2日电/一生命运传奇、功勋彪炳的科学巨匠钱学森,晚年不提往事、不受访、不写回忆录,只有两件大事令其日夜牵挂、殚精竭虑:一是对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的系统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另一件则是如何改进教育体制、培养中国的“科技帅才”。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卧身病榻,他依然对此殷殷期盼,甚至在病榻上亲手向中央写建议。钱老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文汇报报道,钱老的长子钱永刚教授,以及秘书顾吉环表示,对这两件事情的思考,占据了他晚年的绝大部分岁月,直至其生命的最后时光。

  钱学森的研究领域涉及科学技术的多个门类,其中在系统学和系统工程方面的贡献具有最重大和深远的科学价值。

  系统科学指导航天军事多领域

  由钱老创立并投入毕生精力研究形成的一整套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工程管理理念,在中国航天工业及至国民经济许多重大领域、国家重大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都得到了成功运用和科学验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军工专家称,没有系统科学的方法,“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研制要走很多弯路;另外,新中国6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向世人展示的新一代导弹武器装备,都是在钱老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研制生产的。

  顾吉环说,最近几十年来,钱老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倾力普及和推动系统科学,并为之耗费了他晚年绝大部分的时光。

  向温总批评高校办学模式

  另外,担忧现有教育体制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帅才”亦是钱老的另一件心事。05年7月间,已经94 岁高龄的他十分坦率地对前来医院探望的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第35中学时提及,自己数次探望钱学森,就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钱老提了五六次。他说,“最近这次(今年8月6日)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

  钱学森的另一位秘书及学术助手涂元季也透露,钱老“成天思考的”、“念念不忘的”、“忧虑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才。在 07年钱老96岁华诞来临之际,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件大事。”08年上半年,清华大学力学系主任郑泉水和钱老的博士生、两院院士郑哲敏想以“力学班”的模式培育“工程科学领袖”,钱学森即表示非常支持,并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力学班”。郑泉水向本报透露:“就在钱老去世前几天,他还不住地向儿子钱永刚教授询问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情况。”

 以前曾经常和钱老一起傍晚散步的航天一院第三任院长李明实说,十几年来,钱老因病都不能出来和他一起散步,虽然身体不能动了,但他还在床上支了一张桌子,亲手写一些建议,向中央建言献策。

  民众顶风雪哀悼 中央7日高规格举殡

  钱学森灵堂设于其住了半个世纪的中国航天大院家属楼。据悉,家中的纪念活动将持续6天。中央初定于本月7日为钱老举行高规格的送别仪式,鉴于其在科学界的崇高威望及杰出成就,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最高领导料将亲往致祭。

  1日早晨,北京下起鹅毛大雪,寒风凛冽,远道上门悼念者依然络绎不绝,包括钱老生前同事及好友,也有不相识的普通民众,约有上千人之多。本报记者赴钱老生前寓所,这是一栋非常不起眼的三层红色砖楼,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据称,钱老从美国回来起,就一直住在这里,有关部门曾多次向他提出为其更换更大更新的住所,但都被钱老拒绝。

  楼附近有战士、民警等相关安保人员维持秩序,无论是谁,只要通报一声名号,都被允许进入。一名战士说,从早上7点多起,就有人前来吊唁。记者看到,纷沓而至的吊唁人群已经将各式挽联、花篮摆满了楼内外,甚至门口的过道空间也被花圈占满。

  邻居眼中“最普通的老人”

  记者进到钱学森的家中,钱老的灵堂布置在一楼一间面积约不到20平米的小屋内。灵堂正墙上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条幅,写着“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 ”,钱老遗像挂在居中,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他,鹤发童颜、神采奕奕。遗像下方是钱学森妻子蒋英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送的花圈。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总政治部部长李继耐、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等人的花圈分放两侧。

  据悉,钱学森是由于肺部感染、循环衰竭而逝世的。目前这一噩耗已通报他在海内外的亲友族人,女儿钱永真,堂侄、去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学者钱永健或将近日抵京。

  同住在该航天大院的王老太太下午顶着寒风在灵堂外驻足良久。她难过地说,十几年前钱老身体还好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和他爱人出来遛弯。虽然大家都知道钱老是个不平凡的人,但他与邻里的相处像个最普通的老人。

  杭州举行追思会 上千市民故居缅怀

  得知钱老去世消息后,杭州钱镠研究会、临安钱镠研究会和临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决定一起追悼钱学森,为钱老送行。1日下午,钱学森在杭州的主要亲人均参加了此次追思会。

 位于杭州市市区马市街方谷园2号的钱学森故居,就连老杭州也鲜有人知。但是,尚在修善之中故居破例临时开放3天,一天的时间里,来参观和缅怀的杭州市民超过1,500人。下午5点多,前来参观缅怀的杭州市民依然是络绎不绝,不少市民带着菊花和百合,静静地站在故居前,表达哀思。钱学森故居是钱学森母亲的陪嫁品。现在该故居的产权人仍写着钱学森的名字。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曾写信给杭州市政府,要求将他的私人房产无偿捐献给杭州市政府。

  众人回忆评说钱老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钱老工作上要求科学、严谨、务实,对教育青年人则非常耐心、认真、负责,在学术上十分民主,总是鼓励大家提出问题,并和大家反覆交换意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胡世祥: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自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任电路技师时,钱老亲自指点解决陀螺平台方面的一个小问题。中国航天如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与钱老的杰出贡献密不可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钱老辞世是中国航天无法估量、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中国航天人将继承他伟大的爱国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断攀登航天科技发展的新高峰。

  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庆伟:钱老生前对中国大飞机研制非常关心,还多次向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现在中国的大型客机公司已经成立运行,“我们一定会完成钱老这一夙愿,努力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飞上蓝天。”  

标签:中国   航天   中央   故居   系统科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