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陈菊借高雄世运重振台独
高雄世运重振台独,陈菊问鼎2012
[石之瑜] (2009-07-31) 《联合早报网》
高雄世运闭幕,尽管运动归运动,但是陈菊从高雄世运中重新替台独找回久违的政治灵魂,则是两岸政坛上的最大赢家。
陈菊在闭幕会上讲话,形同是竞选2012年“总统”的宣告,她以闽南语激励台湾的听众,要替台湾争取国家尊严。
台独作家拿高雄世运与北京奥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高雄世运展现了南台湾由下而上的市民主体性,与北京奥运由上而下动员形成强烈对比,也与北台湾的个体主义迥异。
他们认为,北京奥运后,动员结束,北京呈现空虚,而高雄世运后,浓烈的群体意识跃跃欲试,等待着下一次行动机会。
台独可以转移到陈菊身上
受到陈水扁与其朋党的接二连三贪渎案件的影响,台独声势低迷已久。过去台独沉溺在陈水扁的政治表演中,一旦陈水扁的台独遭到揭穿为虚假,台独犹如金光党骗财之术而已。
现在台独可以转移到陈菊身上,她也显然有意愿接棒成为台独领导。这次认为高雄世运胜过北京奥运的感觉,不同于之前认为台湾的雪山隧道胜过京藏铁路的感觉,因为后者反映的是台独在强弩之末的情绪,但高雄世运则是重燃台独契机酝酿出的新生的悸动。
陈菊在世运前访问了大陆,这点她似乎胜过马英九。她在大陆时,北京对她礼遇有加;她办高雄世运,北京低调配合,对她藉世运间接重振台独,北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北京处处对她忌惮,刚好与台湾媒体觉得马英九对北京处处忌惮,形成有利于陈菊竞选的强烈对比。
北京能避战多久?
国家尊严将是陈菊在2012年的竞选主轴,这点是她长期以来所擅长的论述,也是她的悲情风格最适合的路线。北京能有什么对策呢?
揆诸历史,北京的对策有三端:硬碰硬对抗她,把她升高台独的意图压住;用利益诱惑她,让他愿意延迟对台独的升高;用民族大义感化她,让她对祖国产生向心力,而放弃台独。
陈菊的悲情主要是来自于被中国打压的想象,她的政治生涯一路都在对抗想象的中国,有时是中国国民党,有时是马英九,有时是中国共产党,还有时是中华民国。其中没有明言但似乎不变的恐惧,是她自己受到某种象征中国的诱惑。
陈菊不是只有悲情而已,她也是敏锐的政客,她为了打造世运的舞台而肯到北京走险,对一位铁杆台独而言,可说是深入虎穴。但这段纪录,也会在她心中变成是悲情与委屈的来源。
她竞选高雄市长,得利于违反竞选规则的手段,在法定竞选活动结束后,宣传不实际指控,进而竟真的能以些微票数险胜。这说明她也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法外得利的是她,她仍能用最悲伤的情绪巩固基层对她的信仰。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在担任劳委会主委期间,不能对2006年震惊全台的高雄外劳遭到剥削的事件仗义执言,并且拒绝透露详情。可见,她是愿意为了短期的利害考量而妥协的。当然,这种抵触她情感的妥协,都会让她累积悲情与委屈。
陈菊悲情的威力
占了便宜得到好处之后同时还会感到委屈,并且能完整表现悲情的这种特殊性格,绝对不是北京用高压、利诱或感化就能处理的。或者,看似在短期处理了,并成功让她少讲了几句,然而到了长期,必定会有更大的反弹爆发。
能够突然悲从中来,是陈菊最大的性格本钱,也是罕见能打动选民最好与最快速的媒介,外界极难化解或处理。北京决定大陆队不出席世运的开幕与闭幕,不刺激陈菊与台独,逃之夭夭,则是超越前述三种历史手段来因应台独的新招数,让陈菊一时悲情不起来。
不过,既然被请来自想象的打压,北京如何避其锋芒并不重要,陈菊一定有能力将自己与台湾被打压的剧本顺利成功地上演。她在高雄世运闭幕用台语提出台湾的国家尊严问题,不就是在劝退大陆队之后才得以成功上演的吗?
大陆队的人全都排开了,悲情却还是依旧;世运大会举办顺利,佳评如潮,悲情也没有少;台湾得到奖牌足以排第七名,高兴中竟更联想到台独尚未完成的感伤。
武士道的李登辉、旁门左道的陈水扁与无间道的马英九都有难弄无比的后殖民性格,而同样难相处的陈菊正等着轮到她上台的时间。
[石之瑜] (2009-07-31) 《联合早报网》
高雄世运闭幕,尽管运动归运动,但是陈菊从高雄世运中重新替台独找回久违的政治灵魂,则是两岸政坛上的最大赢家。
陈菊在闭幕会上讲话,形同是竞选2012年“总统”的宣告,她以闽南语激励台湾的听众,要替台湾争取国家尊严。
台独作家拿高雄世运与北京奥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高雄世运展现了南台湾由下而上的市民主体性,与北京奥运由上而下动员形成强烈对比,也与北台湾的个体主义迥异。
他们认为,北京奥运后,动员结束,北京呈现空虚,而高雄世运后,浓烈的群体意识跃跃欲试,等待着下一次行动机会。
台独可以转移到陈菊身上
受到陈水扁与其朋党的接二连三贪渎案件的影响,台独声势低迷已久。过去台独沉溺在陈水扁的政治表演中,一旦陈水扁的台独遭到揭穿为虚假,台独犹如金光党骗财之术而已。
现在台独可以转移到陈菊身上,她也显然有意愿接棒成为台独领导。这次认为高雄世运胜过北京奥运的感觉,不同于之前认为台湾的雪山隧道胜过京藏铁路的感觉,因为后者反映的是台独在强弩之末的情绪,但高雄世运则是重燃台独契机酝酿出的新生的悸动。
陈菊在世运前访问了大陆,这点她似乎胜过马英九。她在大陆时,北京对她礼遇有加;她办高雄世运,北京低调配合,对她藉世运间接重振台独,北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北京处处对她忌惮,刚好与台湾媒体觉得马英九对北京处处忌惮,形成有利于陈菊竞选的强烈对比。
北京能避战多久?
国家尊严将是陈菊在2012年的竞选主轴,这点是她长期以来所擅长的论述,也是她的悲情风格最适合的路线。北京能有什么对策呢?
揆诸历史,北京的对策有三端:硬碰硬对抗她,把她升高台独的意图压住;用利益诱惑她,让他愿意延迟对台独的升高;用民族大义感化她,让她对祖国产生向心力,而放弃台独。
陈菊的悲情主要是来自于被中国打压的想象,她的政治生涯一路都在对抗想象的中国,有时是中国国民党,有时是马英九,有时是中国共产党,还有时是中华民国。其中没有明言但似乎不变的恐惧,是她自己受到某种象征中国的诱惑。
陈菊不是只有悲情而已,她也是敏锐的政客,她为了打造世运的舞台而肯到北京走险,对一位铁杆台独而言,可说是深入虎穴。但这段纪录,也会在她心中变成是悲情与委屈的来源。
她竞选高雄市长,得利于违反竞选规则的手段,在法定竞选活动结束后,宣传不实际指控,进而竟真的能以些微票数险胜。这说明她也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法外得利的是她,她仍能用最悲伤的情绪巩固基层对她的信仰。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在担任劳委会主委期间,不能对2006年震惊全台的高雄外劳遭到剥削的事件仗义执言,并且拒绝透露详情。可见,她是愿意为了短期的利害考量而妥协的。当然,这种抵触她情感的妥协,都会让她累积悲情与委屈。
陈菊悲情的威力
占了便宜得到好处之后同时还会感到委屈,并且能完整表现悲情的这种特殊性格,绝对不是北京用高压、利诱或感化就能处理的。或者,看似在短期处理了,并成功让她少讲了几句,然而到了长期,必定会有更大的反弹爆发。
能够突然悲从中来,是陈菊最大的性格本钱,也是罕见能打动选民最好与最快速的媒介,外界极难化解或处理。北京决定大陆队不出席世运的开幕与闭幕,不刺激陈菊与台独,逃之夭夭,则是超越前述三种历史手段来因应台独的新招数,让陈菊一时悲情不起来。
不过,既然被请来自想象的打压,北京如何避其锋芒并不重要,陈菊一定有能力将自己与台湾被打压的剧本顺利成功地上演。她在高雄世运闭幕用台语提出台湾的国家尊严问题,不就是在劝退大陆队之后才得以成功上演的吗?
大陆队的人全都排开了,悲情却还是依旧;世运大会举办顺利,佳评如潮,悲情也没有少;台湾得到奖牌足以排第七名,高兴中竟更联想到台独尚未完成的感伤。
武士道的李登辉、旁门左道的陈水扁与无间道的马英九都有难弄无比的后殖民性格,而同样难相处的陈菊正等着轮到她上台的时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