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教育卫生与考试制度对谁有利?(3)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对谁有利?(3)
——教育卫生与考试制度
教育卫生和考试制度,是关系到十三亿人和几亿家庭的的大事,是全社会离不开的公益事业。对谁有利的问题,既关乎每个人的智力的提高,又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因此特别重要。
医疗卫生事业本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理道德,当商品经济在这些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就变成了赚钱的工具。随着以药养医的发展,高额的医疗费,不仅影响着中小资产阶级的看病,更是成了打工挣钱的无产阶级的看病难。所以医疗卫生事业对资产阶级有利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事业,从幼儿开始到大学毕业,随着大学高额的学费不断增长,直接带动了中小学和幼儿的事业的收高额费用的制度。大学为什么要高消费呢?第一,因为中国人民养儿防老的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宁可把钱存入银行,精打细算地生活,也不愿意消费,这样就出现存款不断地增长,消费却不断地减少的情况。不消费,生产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李光耀建议邓小平提高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的学习费用,迫使家庭消费。从此,大学的学习费用就逐年增加,导致了上学难。第二,国家财力有限对教育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学校经费的运转。要求每个学生支援教育事业,并因此提高学习费用。第三,教育事业商业化,不仅把学生当做商品,也把教师当做商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人口多,所以竞争必然激烈,这样,学习费用和教师工资自然就随着供求关系的规律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增长。这种教育事业商业化,开始于大学,影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
由此可见,这种高额的学习费用,对资产阶级赚钱是绝对有利的,对广大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绝对是有害的。
考试制度随着教育事业的商业化,考上一个好学校,得到一个好的工作,越来越变成每个学生和每个家庭的关注的焦点,甚至变成了人们智力投资的主要目标。这种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的、耗费每个学生大量精力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自己目标的考试制度,就成了造成家庭矛盾,社会矛盾的原因。
人们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幼儿时起就想办法让孩子多方面发展。由于这个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习班。这些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就成了赚钱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孩子贪玩的本性却被各种学习泯灭了,从此就造成孩子和家长的矛盾。这种对立的情绪一直发展到中学阶段,这种矛盾既影响了孩子的天性,又造成了孩子和家长矛盾的激化,在这种情况下离家出走、厌学情绪、追求自由等等,就产生了网吧这样的发泄不满的场所,就产生了吸毒、流浪这样的发泄不满的现象。而网吧、吸毒又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变成了一种产业。
到了大学阶段,面临的是毕业分配的问题。当社会生产处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条件下,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必然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兴趣下降了,大学生迷恋于网吧、早恋、迷信于传销事业等等现象必然产生了。应付学习、假论文、假考试等现象产生了。当这种矛盾不断积累的时候,年轻人的各种冲动就会产生。现在上网的大学生和青年人占多数,他们喜欢刺激的网上议论,不假思索、不计后果的发表许多能引起轰动效应的话题,对轰动效应的话题毫不思索地跟帖。这种情况是网站期望的现象,因为这样做吸引人的眼球,为网站赚钱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列宁说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大学是为资产阶级培养奴才的学校。改革开放的大学,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以高级打工者的身份参与资本的赚钱活动,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或者加入资本家的赚钱行列,或者成为经理级的人物,但是绝大多数变成白领以后,也是在别人的监督下工作,他们的状况和广大的工人打工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也是中国的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不过是比较富裕的一部分,现在人们把他们划为中产阶级是不对的。他们中现在出现的忧郁症就是证明。
在封建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封建国家为了挑选劳心者,为了帮助封建统治着阶级治理社会,实行了考试制度。本来毛泽东已经把这种考试制度取消了,可是邓小平却把它恢复了。这种恢复不仅成了赚取金钱的手段,而且变成了为资本发财致富培养奴才的手段。这种高考制度,比起封建社会的考试制度来对青年人的危害有过之无不及。
综上所述,教育卫生的政策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对资产阶级是有利的,对广大的劳动者阶级对无产阶级是有害的。
相反,毛泽东时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教育和医疗由国家包下来,目的就是为了解除广大劳动者阶级的后顾之忧,或者说为了解放人类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毛泽东的办法是对无产阶级有利,而对资产阶级不利。
由于我们有时间,每天只有一个小时,所以写得很乱。望理解!

劳动者
2009-10-28

标签:这种   制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