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个90后对知识分子的定位的认识

2025-02-20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很敏感的问题。自从改革之初为知识分子正名之后,基本上没有人再深入地分析过了,前两天与网友多次提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希望在这里系统地分析一下。

说到知识分子,就要弄清楚其本质。知识分子就是通过自身劳动施加于客观世界来发现、证明、传播科学规律或文化形式的劳动者。这个提法包含三层意思,一.知识分子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只不过其劳动产物不是物质产品而已。二.知识分子付出的劳动存在作用对象,即客观世界,知识分子将劳动(即思考、验证和研究论述)作用于客观的现象或客观规律,形成对现象的抽象的提炼的表述,或更具体而未被发现或证明的规律。三.知识分子可以根据劳动形成品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知识分子的劳动形成品能作用于客观物质,比如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技创新。另一类知识分子的劳动形成品能作用于主观意识,如作家的作品影响读者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我在说明知识分子劳动形成的产品时,并没有说是“劳动产品”,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补充一点:知识,不论是科学理论还是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文化诞生和发扬的社会基础是客观的,所以准确的说,知识分子并非是“知识的生产者”而是“知识的发掘者”,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知识被人类认识,而非凭空创造出个知识。 而我们知道知识本身是富有创造价值的潜力的,这种潜在的价值就是知识应用于客观物质和主观意识后,这些物质的价值增量和意识的作用能力的增量。然而知识分子的工作并没有使这种知识的应用和效应实现。所以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并不等于知识的价值。

那么什么才是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呢?很简单,就是知识分子对现象、规律的研究、提炼、论述、传播和对客观世界的文化升华所付出的劳动的价值,这个价值的衡量应该以这些劳动所等同的一般劳动水平的价值来决定。比如可以近似地用劳动者的消耗程度来衡量。

(其实理论我已经说完了,为了使这篇文更实用一点,我就再说清楚些吧)消耗程度,不是说体力的消耗程度,而是劳动对寿命的消耗与承受能力的比。一个工人体力消耗可能较大,但由于可再生能力强,劳动对整体寿命的影响只是身体承受能力的一半。而某个知识分子的劳动,虽然没有出汗,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脑的恢复力又较弱,所以对寿命的影响可能几乎等同于全部承受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这个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是那个工人劳动价值的两倍。

那么知识分子究竟属于何种阶级呢?

知识分子绝不是纯粹的无产阶级,由于生产知识的生产资料中的主观经验是归他个人所有,所以他很大程度上有与小生产者类似的阶级局限性。所以知识分子绝不是最先进的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的落后性,其表现就是阶级立场的软弱,知识分子的立场不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知识分子自身的经验和判断来建立的,如果一个知识分子长期与工农接触,他的阶级立场就很可能是无产阶级的,然而另一个知识分子则是长期接受资本家的熏陶,那么他的阶级立场就更可能是资产阶级的。这样评价知识分子,并不是贬低知识分子或要反对知识分子,我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我们也不能完全地指望他来充当主体力量和领导的地位,而对于知识分子自身,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绝不能达到目的。任何时候都不应忘却劳动人民才是原动力。每个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清楚自己的力量只是助推,只有劳动人民才拥有真正的先进、主动的力量。任何时候都不应忘却劳动人民才是原动力。每个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清楚自己的力量只是助推,只有劳动人民才拥有真正的先进、主动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大概的想法,由于学习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具体的系统的加以解释,请大家多指正。

标签:知识分子   劳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