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一队安县组:安县一日
安县一日
昨天召开了全体志愿者会议,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大家决定先到受灾地区去调查灾情,再根据群众需求提供相应的物资和服务。
今天我们一行四人出发到绵阳市安县安昌镇去,在镇城管处一位同志的陪同下走访了下面的两个村庄。相比起绵阳市的北川、江油这样的重灾区,安县伤亡情况几乎算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川主与群联这两个安昌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川主村2000余人,14人受伤,2人死亡,群联村1000多人,8人受伤,死亡5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灾民处境好一些,至少我们看到的这两个村庄村民目前生活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地震过后,最大的问题是居住。特别是川主村,由于与北川、汶川、汉旺同处一条地震带上,村中房屋除2栋完好无损之外其余全都被毁。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地震已经使大山出现了一些裂口,如果有较大的余震发生,有可能出现山体滑坡,从而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因此,村民还是需要转移到下边离山远处或镇上这些较为安全的地区。调查小组还了解到,原来在山上居住的两组村民在地震后也迁了下来,但他们在山下并没有土地,只能被安排借其他村组的一小块田地临时居住。而在群联村,也有90%的房屋倒塌。我们看到,村民们一般在自家倒塌的房屋附近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薄木板、油布甚至破席子搭起一个小棚子,当做全家老老少少的栖身处。小棚子简陋之极,风一吹就能刮倒,根本不能遮风挡雨。村民在向我们讲述情况时,无一例外都带着抱怨的语气提到,下雨时,他们是如何忍受着刺骨的寒冷躺在湿漉漉一片的床上的。川主村从山上撤下来的那两组村民情况更为糟糕,其中有四户人家一共10人,不得不挤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帐篷里,甚至不能全身而卧。所有的村民都在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请运来帐篷。可偏偏这也是整个灾区最紧缺的物资啊,我们该怎么办?
在基本的食品供应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川主村可以做到基本保障。最近几乎每天,村干部都要到镇里去领救援物资,回来给村民发放,一般有方便面、矿泉水、大蒜、面粉等。田里的庄稼并没有被毁,村民们还可以收割。近几日,有红十字会和志愿者团体(其中有外国志愿者团体)不断地来,给他们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内裤,还有少量药品。但在群联村,基本物资将相对匮乏一些。直到今天,村民们才第一次领到方便面、牛奶、矿泉水等常见救援物品。由于村庄隐蔽,运送物资的民间机构团体路过时也很少停下来。而在这之前,有些村民已经三、四天都没有吃到任何东西了。另外,村里普遍缺纯净水。由于自来水管道在地震中被破坏,他们只能到水质不良的井中甚至池塘中取水。
现在整个灾区都在加强防疫工作,这里也不例外。我们了解到,两个村的村民多少都知道大灾过后有可能出现疫情,并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两个村庄这方面的实际工作开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川主村,镇政府派下来的卫生工作人员已经给村民发下来了防疫宣传材料,并给每户人家都分发了漂白粉(尽管数量非常有限),村里的赤脚医生负责给村民喷药消毒。但在群联村,还没有任何防疫工作人员来过,因而也没有任何防疫知识的宣传、药品分配和其他措施。消毒药品都是共同紧缺的,同时水源污染也将有可能成为防疫工作的隐患。
我们也发现此次调查暴露出救灾工作中的一些较大问题:
首先,伤亡较少的地区受到外界(包括政府)关注的程度较低,从而也掩盖并加剧了灾民的生活困难。例如,川主村的村民在灾后第7天才有镇里领导下来视察灾情,也是从这一刻起,才开始发放救济品;而群联村直到现在还没有镇干部下来,针对家庭的一般救济品今天也才算第一次。在这之前,村民们不得不依靠原有的粮食储备,没有任何粮食储备的只能一直饿着肚子,束手无措。
其次,粮食储备的抢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自外界的救济品并不能完全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主要还是靠先前的粮食储备。但许多村民储存在屋内的粮食大都被埋在地下或倒塌的房屋中,而他们一般不敢冒险去危房中把它挖出来,现在都急需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因此,救援人员不光需要救人,也需要帮助灾民挖掘储备粮。
再次,灾民们中普遍缺乏重建家园的信心。但这并不是因为灾民的财产损失惨重,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来自官方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人理解他们所受的困难,使他们心里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委屈。从这点来看,关注这些处于“舆论死角”地区的受灾群众,鼓励他们组织起来生产自救,也将是志愿者今后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我们答应,接下来几天内将尽快为这些村民筹集到所需物资,并派几位同志重新返回村庄,驻扎下来,深入参与到当地的救灾工作中去。
二队 安县组 志愿者
2008-05-21-09:5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