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蜀中人:高档酒与公务接待绝缘,从严治理“舌尖上的浪费”

2025-02-19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黑龙江、浙江两地对“酒”进行明确的限制:浙江规定,省内公务活动禁止提供各类烟酒;黑龙江明确,工作日午餐一般不饮酒。近日,黑龙江更进一步要求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单位在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允许饮酒,即使在外事接待等特殊场合,也只可饮用省内地产酒,不可使用高档酒。其他省份沿用中央规定,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酒水。(8月21日 新华网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档酒成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性“Logo”。本来透明无色的液体裹挟着“人情”、“关系”和几千年形成的独特“酒”文化,登堂入室,冲锋陷阵,很快蜕变为“高端人士”首选的公关利器。在当前的官场生态中,一些人“胡吃海喝”还不够,更要讲档次,论级别,从“特殊”渠道产出的“特供”系列也便应运而生,俨然不喝“特供”就不足以显示“高贵”和“身份”,推杯换盏之间丝毫不顾招待费用数字飙升。倘若让他们自己掏腰包消费高档酒,可能几乎没有人会愿意,但若以“公务消费”为名,他们便心安理得,欣然“赴死”,十杯不醉,百杯不倒。

  对于中华民族这样的礼仪之邦来说,有人可能觉得在接待上越丰富、档次越高越能体现热情,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其实我们不反对公职人员之间如普通人那样的情感与交往,但应公私分明,大家想要交流情感,工作时间以外个人掏腰包互相宴请、饮酒,只要不用公款,不占公家便宜,则非常正常。

  作为政府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担负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重任,以身作则,反对各种铺张浪费,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现象的发生,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榜样。

标签:高档   接待   公务   饮酒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