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发改委:您不买菜?我们的工资涨了多少?
问发改委:您不买菜?我们的工资涨了多少?
云淡水暖03/14/2008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月份的CPI数据出来了,媒体一致表示“高达8.7%”,从数据看来,绝大多数商品、特别是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涨幅不小,比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41.0%,如果一个商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比上涨了百分之几十,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实在是令人有些担心的,但是有人不怎么担心,不怎么担心的理由是“合理”,似乎与2007年听惯了专家、学者们的“结构性”一样,今年他们可能要更多地讲“合理性”了。
“合理性”的说法还来自于发改委的马凯主任,据人民网报道,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这十年来,农业生产资料涨了多少价?成本推动。我们城里人吃猪肉、吃粮食,我们工资涨了多少?马凯主任回答提问的电视直播草民正巧看到了,当时就有些不解。
按草民自己理解,马凯主任是不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这十年来”,“我们”涨了工资,而且“不少”,而“我们”涨工资的后果之一就是推动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涨”,农民吃亏了,“城里人”要付出代价,“让利”于农民。窃以为,从大面上讲,马凯主任说的一点不错,凭什么“城里人”占便宜,农民吃亏呢。
但草民想想又犯了晕,“我们工资涨了多少?”,问谁?涨了没有?涨了多少?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想必挤在两会新闻发布会台前的记者们算是“白领”或者“金领”,“十年来”收入确实增加颇丰,马主任一问,大家掂量了一下,是这么个理儿。
但是,草民以为,这种精英与精英的对话,恐怕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加全面的格局来看,从原则上说,就是问最广大的城乡居民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我们工资涨了多少?”。
别人不说,就看周围的人群,邻居老太太的女儿,工厂的装配工,十年前工厂未改制时,每月只休息1~2日,加班加点,可以拿到1500元,2000年改制后,收入逐渐减少,加班加点有700元左右,最后因为年龄偏大,终于失业在家。草民知道的一间企业的职工,从97年到现在,普通职工的名义收入没有任何增加,而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水涨船高”,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缩水”近1/3。
根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与物价不断上涨形成鲜明对比,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2007第6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26.7%的普通工人,在过去5年内从未增加过工资。请马凯主任注意,对“我们工资涨了多少?”的回答是有26.7%的普通工人“从未增加过!”。北京市政协200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七成以上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线,其中三成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市平均线50%以下。请马凯主任注意,这就意味着北京市70%以上的职工的工资,低于“涨了多少”的水平,还有30%的在岗职工工资基本就谈不上“涨了多少”。
《中国青年报》2006年报道,有调查显示,过去10年(1996~2006)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广东农民工工资10年才增涨了60多元钱,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工资是下降的,还不如10年前。这也应该包括在马凯主任的“我们工资涨了多少?”的时间段内,农民工在城镇打工,衣食住行都靠工资,不从事农业劳动,他们的工资收入与支出的状态,是城镇化的,那么农民工们“涨了多少”就很难以面对了。
但是,工资肯定有人涨了,而且还涨了不少,就拿银行的个人存款余额看,已经达到30万亿了,这次两会在提问公示财产的问题时,有官员说70%的存款,在30%的储户名下。《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称,在中国,0.4%的富有家庭占有70%的国民收入。还有报告说,(2005年)中国内地拥有超过百万美元资产的富豪32万人。巨大的收入、财富差距,也许更能说明“我们工资涨了多少?”的去处。
草民想,马凯主任是不是被“平均”忽悠了,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工资收入也在“快速增长”。抑或是马凯主任不买菜?虽然也是收入有限,物价无情,但日理万机,无暇顾及油盐柴米,还以为家人因为经常自问“我们工资涨了多少?”,所以面对物价很坦然;抑或是为马凯主任提供数据的高参们也是因为经常自问“我们工资涨了多少?”,所以乐观起来。
但是,草民还是不明白,在物价涨了多少、房价涨了多少、教育费涨了多少、医疗费涨了多少面前,“我们工资涨了多少?”,还望马凯主任这样的权威人士指点迷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