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黄、郁们的繁体字提案看“士大夫”情结
云淡水暖
媒体报道,两会期间,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南方网》)
草民不知道为什么几位委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一时兴起,还是深思熟虑,或者是一位委员突发妙想,找熟人连署,另外的人抹不开面子,就连署了。当然,连署的轰动效应是有的,光看这几位的名字,就令人肃然起敬起来,这都是这些年来在舞台上光彩照人,风光无限不短的时间的“腕儿”了。
当然,草民以为,这个提案是要看“社会层次”的,比如,关心自身生存状态的1亿多农民工的三个代表(今年人大代表中“历史性地”出现了3个农民工代表)、比如,关心自身利润的首富张茵代表,恐怕就无暇顾及这个领域。草民注意到,这个提案最“正宗”的提案人士,好像应当是来自教育、文化界者。草民想,如果宋祖英委员还是湘西文工团的一位普通歌舞演员、黄宏委员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话剧演员、郁钧剑委员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关牧村委员还是工人业余宣传队的队员,大概也不会上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以繁体字为代表的中国旧时的文字,文化大家鲁迅先生有一段精准的描述:
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据《易经》的作者所推测,“上古结绳而治”,则连结绳就已是治人者的东西。待到落在巫史的手里的时候,更不必说了,他们都是酋长之下,万民之上的人。社会改变下去,学习文字的人们的范围也扩大起来,但大抵限于特权者。至于平民,那是不识字的,并非缺少学费,只因为限于资格,他不配。而且连书籍也看不见。中国在刻版还未发达的时候,有一部好书,往往是“藏之秘阁,副在三馆”,连做了士子,也还是不知道写着什么的。
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了神秘性。…文字既然含着尊严性,那么,知道文字,这人也就连带的尊严起来了。新的尊严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符的威力,就因为这好像是字的东西,除道士以外,谁也不认识的缘故。所以,对于文字,他们一定要把持。欧洲中世,文章学问,都在道院里;克罗蒂亚(Kroatia),是到了十九世纪,识字的还只有教士的,人民的口语,退步到对于旧生活刚够用。他们革新的时候,就只好从外国借进许多新语来。
我们中国的文字,对于大众,除了身分,经济这些限制之外,却还要加上一条高门槛:难。单是这条门槛,倘不费他十来年工夫,就不容易跨过。跨过了的,就是士大夫,而这些士大夫,又竭力的要使文字更加难起来,因为这可以使他特别的尊严,超出别的一切平常的士大夫之上。…
文字难,文章难,这还都是原来的;这些上面,又加以士大夫故意特制的难,却还想它和大众有缘,怎么办得到。但士大夫们也正愿其如此,如果文字易识,大家都会,文字就不尊严,他也跟着不尊严了。说白话不如文言的人,就从这里出发的…
繁体字就是那“尊严”、“神秘”、“门槛”、“难”、“资格”的符号,是旧时“士大夫”们身份的符号,吃饭的家伙,草民前不久去北京著名的798“艺术中心”闲逛,看到一个“艺术家”把繁体字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其硬是东拉西扯地生造出六千多个谁也不认识的繁体字,刻成巨大的版幅,像一个幡挂在半空,这也许算是某些人心目中的“创新”和“高雅”吧,但却又有一股古久先生身上的味道。
旧中国解放后,为什么要搞文字改革,草民想来就是为这个“难”、“门槛”、“资格”,把中国的文字从士大夫们手中拿下来交给工农,因为解放初,中国有90%的文盲,简化汉字的架构,无疑大大降低了文化入门的门槛,文字真正成了交流思想,记录人生,描述社会的大众化的工具,可以说,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成就,简化字功不可没。
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化字的影响与日俱增,在汉语世界,简化字也在不断普及,澳门《新华澳报》报道,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接受简体字,认识简体字,并且从简体字里面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知识和机会。随着对简体字了解的增多,很多台湾民众发现,大陆用简化字确实简捷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尘”、“灭”这类简化字造得很高明,几乎可与物质元素氧、氮媲美,甚至连反对使用简体字的人也不自觉地模仿运用起来。目前《汉字简化方案》已被新加坡使用。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后,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字,此前是简体、繁体并存。
简化字的使用已经50年了,这个时候来提倡普通义务教育引入繁体字,表面上看,理由很“冠冕堂皇”,但还是有一股浓烈的“士大夫”情结,草民以为,自认为已经传承了“士大夫”情结的、够“士大夫资格”的文人雅士尽可以在高堂雅居中把玩繁体字,要孩子们苦读,就不必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