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平均工资”是过街老鼠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平均工资”是过街老鼠

作者: 夏河年


去掉平均分,保留最高分和最低分

  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9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数据一公布,我猛然发现自己的工资水平原来是平均数的几倍,幸福之情油然而生,就像天上突然掉下个林妹妹轻飘飘地砸在我头上,谁知不识好歹的众网民不买账,像发现一只过街老鼠一样群情激奋踩之踏之,因为在中国,“平均工资”的概念不但模糊,而且荒唐。
  荒唐一、将最大最贫穷的群体不列入统计范围 中国有9亿农民,他们是最大最穷的群体,他们的平均收入只是公务员的1/5,高级领导的1/30。下岗工人也没有列入统计范围。
  荒唐二、模糊了同单位高管和普通职工的差距。上一次加薪,低层职工只在很低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了15%,高层人员则在本已很高的基础上增加了50%。国营企业一些三伏天穿西装的高管收入“与国际接轨”,年薪数十万上百万,臭汗们的工资与农民接轨,每月1千,动辄罚款。农民工的工资有时还得总理同志卖面子才拿得到。
  荒唐三、混淆了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概念。“连年亏损”的电力部门、“单向收费”的移动公司、“呆账坏账”的银行部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务部门,其工资是“平均工资”的数倍。
  荒唐四、掩盖了隐性收入的现实。一人当官,全家就业;一人专车,全家坐车;一人公费,全家报销。官员的干股湿股价值几何?一个离休干部每年的医药费是否超过了年均工资水平?
  平均工资一出就“国富民强”了,平均工资一出就“社会和谐”了,平均工资一出,国家统计局显得“太有才了”。有诗为证:
  上面一个李千万
  下面九个穷光蛋
  平均工资算一算
  个个都是李百万
  我说D字头的“和谐号”咋跑那么快呢,原来是英明的国家统计局注入了新动力。
  据说“平均工资”是有科学根据的。“如果只能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工资水平,无疑只能用平均数。”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高敏雪教授说。她同时指出,平均数的确也会掩盖一些差异,但从统计学角度讲,这是任何平均数统计都会存在的问题。
  究竟是“一些差异”还是“天壤之别”?果然“只能用平均数”吗?这又不是跳水比赛,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打个平均分!本文尝试提出以下概念,相信更客观,也更有利于民主民生的建设。
  抛弃“平均工资”的概念,反向操作,只计算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定期拿到网上晾晒。具体方法是:将国民实际收入水平按照从低到高分成9个等级,统计最高的八九级和最低的一二级之比。比例逐步扩大,说明两极分化正在加剧,比例逐步缩小,说明社会真正走向和谐。官员的廉洁和政绩基本上都能得到反映,你可以让自己的收入不断增加,但要以下面的人增加收入为前提。
  八九级拿得更多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与一二级的比例越拉越大,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达到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却没有。我举一个公费医疗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在中国的皇粮队伍中,自掏腰包看病的钱正好与工资水平成反比,工资越高掏钱越少,到了“离休干部”一级,一分钱都不要自己掏,实报实销,即便是《目录》外规定不能报销的也要设法报销,哪怕是一瓶眼药水!不但如此,红头文件还要求各级政府无论财政多么困难也要“提前划拨,确保实报实销”,“绝对不能包干”。按照我的理解,那些戎马一生的老干部实报实销是应该的,比如我隔壁今年94岁的长征战士,40岁刚出头身体壮得像头牛就因为行政级别高而享受实报实销没有道理,没有天理。实报实销的人群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缩小,最后只能局限于极少数人,而现在的做法是逐步扩大实报实销的人群,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平均工资”除了粉饰太平,什么意义也没有,“实际收入”之比才有意义,后者看起来不够清晰,但采用统计学方法是完全可以计算出来的,国家统计局有一批数学成绩优异的专业人才,这点小事难不倒他们。

厉以宁太有才了


作者: 夏河年

厉以宁认为,中国不存在贫富分化问题。中国目前的问题恰恰是贫富分化太小,这表明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

  英国《经济观察报》2007年5月8日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最近提出的新基尼系数理论在国际经济学界引起极大震动,著名经济学家卡特斯表示,厉以宁教授极有可能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我们期待这一时刻的来临”。我们都知道自己是穷还是富,但对于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大多数人并不明白。
  基尼系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其数值在0-1之间,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国际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0.47,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并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在任副职的2003年3月9日说:“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合理的。虽然一些看法认为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警戒线,但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不能以基尼系数一般的标准来看待中国。对一个不是二元经济的国家,基尼系数可能管用,但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基尼系数要放大一些才管用。”
  厉以宁教授的新基尼系数理论顺应了邱晓华这一观点。他说,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来分析,先算出两个基尼系数:一个是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再加权平均,算出一个总基尼系数。这个总基尼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的贫富分化状况。 这种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经济学基础是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体系,这种体系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消费方式、社会心理都有极大的差别,因而必须将二者分开计算。如果将二者混合计算,将夸大中国的贫富分化状况。 当然,这种城乡二元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中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别实际上类似于城乡二元体系。如果换个角度,不是从城乡,而是从地域角度,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应该是计算一个东部地区的基尼系数,再计算一个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然后再将二者加权平均,算出一个总基尼系数。 依此类推,中国不同省份的发展状况是历史形成的,应各省分别计算基尼系数,再加权平均算出全国的总基尼系数。同一省份应分别计算下属各县市的基尼系数,再加权平均,算出该省的总基尼系数。同一县市的不同乡镇也应如此计算。
  根据这种计算方法,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将是一个低于0.2的数值。厉以宁教授表示,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中国不存在贫富分化问题。中国目前的问题恰恰是贫富分化太小,这表明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必须彻底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拉大贫富差距,中国人才有勤奋工作的压力和动力,GDP才能上去,中国才能进步。
  中国大多数人没有厉以宁教授那么高的文化水平,所以本老人家有必要对厉大经济学家这一高深理论用更通俗的说法加以解释。
  拿破仑身高1.64米,萨科奇身高1.65米,两者相差1厘米;姚明身高2.26米,穆铁柱身高2.28米,两者相差2厘米。将1厘米和2厘米“加权平均”以后的结论是:两位法国首脑和两位中国运动员的身高差不多。
  顺着厉以宁这一思路,很容易得出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的结论,只不过他老人家良心大大的好,将中国的基尼系数降到0.2就没有往下继续罢了。其实很容易算下去的,比如张三和同单位的同学李四先比较,收入差距是0,李四和王五两个同时期参加工作的人比较,收入差距也是0,至于“加权”么,无论用什么计算方法,加减乘除高等代数都用上,结果都只能是0。
  对于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我就不多说了,2007年1月23日就宣布了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其模糊贫富差距的动机俺表示严重理解。
  厉以宁又如何呢?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局长洪可柱曾痛斥内地四大经济学家"圈钱",以全国政协常委、证监会股票发审委首届委员厉以宁为首的厉以宁家族,短短6年间,已积聚了上亿元资产,直接和间接投资控股参股的企业达二十多家。他们是靠权力和不对称资讯致富,魔术般致富与敛财速度超过任何垄断企业。但厉以宁回应说:“有证据,你去告我吧。”并表示,经济学家不必建立亲友回避制度。而厉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厉以宁的确曾任证监会首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一职,但自己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帮助。
  厉以宁太有才了!好在中国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要不然让他这么一通糊弄,自己有钱没钱都不知道了。
  上周的某一天我在菜场“偷听”到菜农甲无比羡慕地对菜农乙说:“你女儿现在好过了,工资都加到600块,厂里还代交养老保险。”

标签:系数   中国   一个   平均工资   国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