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具有重大缺陷的《教改中长期规划纲要》草案
评具有重大缺陷的《教改中长期规划纲要》草案
听婵释禅
网络时代为人民行使“议政民主权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即相对快捷又安全和平的沟通交流和“议政”渠道,并使这种建言献策和民意民情的表达更加直接真实、更加富有效率和效果,更能有效地挖掘民智民慧地集思广益,并也极大地弥补了常规“议政机构和议政渠道”的不足和缺陷,是发挥和发扬“议政民主”,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的“议政权力”的最佳方式之一。现在政府制定的许多关系民众切身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都要放到网络上征求网民的意见等,这无疑是网络民主“议政权”的最好行使和发扬光大。 那些整天叫喊要“普世民主”的小右和整天想恢复“四大”民主权力的小左,其无论是小右通过“普世化”的权益民主实现方式,还是小左通过“阶级斗争”的权益争取民主实现方式,如果说都是想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根本的权益和福祉的话,那么就别都因为“村头没纸了”地在那叶公好龙地“憋着”,难道说“白云”名人的《月子2》不出版,人类的吃喝拉撒睡等的收尾的“活”就不干了吗?
2010年2月28日 政府有关部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稿,既然给了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可以自由发表建议和意见的“议政民主权力”,那么咱们就应该认真地“当家作主”地行使一把这种民主议政权力。不过,说好说坏还请海量地多多包涵哟!
这个《征求意见稿》认真地看了一下,看完之后的感觉是很让人失望,说空话连篇、大而无当吧,会有人觉得委曲,人家必竟是花了很大心血在里面的,但就这个《征求意见稿》,是跟以前《医改》那个征求意见稿一样,是犯了同样一个夸夸其谈的老毛病的,其在“具体的实现方式”是很没有抓头和抓手的,尤其是在“来回的火车票谁给报了”的这个关键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上更是漫不经心、敷衍塞责、模棱两可、蜻蜓点水,毫无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具体的措施。该写的和该重点写的,没什么具体内容,不该写的和不应该重点写的,倒是弄得挺详细挺认真的。就拿这“保障经费投入的第十八章”来说吧,即使是一个农民,他也能制定出一个即求真又务实的具体规划方案呀!其至少会用极简单又实用的方式把其描述的挺好挺完整呀:即“2011年实现学生学费的三分之一免除;2012年实现学生学费的三分之二免除;2013年实现学生学费的全部免费;2014年实现学生住宿费的免费;2015年实现学生书本费和校服等杂费的免费;2016年实现伙食费的4元自助餐;2017年实现学生伙食费的3元自助餐;2018年实现学生伙食费的2元自助餐;2019年实现学生一元自助餐,2020年全面实现标准的教育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化的目标”。这个农民化的“十年教育规划纲要”虽然很简单,但又是涉及“来回火车票谁给报了”的很实质、很实用且十分坚硬的目标体系。而再看那个打着官腔并净是些鸡毛蒜皮小事的方案,要是拿给比咱们穷得多的社会主义邻居朝鲜看了,还不让人家给笑掉大牙呀!
“来回的火车票谁给报了”,这是说一个学生入学或是能不能学成的最高门槛。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和职业教育等,没有这逐步走向“免费公益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目标,那这样的“教改规划纲要”写的再华丽,那也只能是华众取宠,纸上谈兵的玩意,你又能实现什么呢?整个“教改规划”虽然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但大多是鸡毛蒜皮的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最关键的“雪中送炭”的能不能上起学的“教育公共福利问题”却说得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浅尝辄止。这不能不是“教改规划纲要”的最大失败和最大的缺陷。一个没有“钱这种脊梁”的教改规划方案,能挺起未来教育发展的庞大身躯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虽然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并进入到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管这个“有特色”这个定语代表或是限定了怎样的内容,但这个定语后面的“社会主义”这个根基还是没有动摇的。那也就是说,“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主义性质还没有改变。怎样实现“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呢?那就必须得有使社会财富得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各种各样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这样说,不管是什么华丽的理论,如果没有一堆具体的实现方式跟着,那这理论也是毫无一点用途的。社会主义要靠“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这些实现方式去实现,资本主义则是靠“私有制与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这些实现方式去兑现。而建立教育、医疗、养化、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社会公共福利共享保障制度体系”等,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走社会主义的“按公权力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而要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财富共享制度”,其最起码是要体现在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社会福利的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全覆盖;二是社会福利的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均等化;三是社会福利的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不断提高。前两年通过的“医改方案”和近期农民养老的起动”等正是充分地体现这一“全覆盖、均等化和不断提高”三个基本分配原则的。几年工夫,咱先不管这医疗费用报销标准的高低,就医保的敢于拿出“上千亿的大钱”地把城乡覆盖面扩大到已经是十多亿人口的范围,这就是很了不起的政绩呀!农民养老保障的“全覆盖、均等化”制度设计,虽然还在试点的有步骤推行阶段,但其一旦取得成功经验并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并强调,其全覆盖并走向均等化也将是非常迅速的。而现在这个“教育十年规划方案”却是这样的不堪地在走向岐途地很令人失望。
“全覆盖、均等化和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分配原则,是需要切实地体现在社会公共福利的这个“钱”字上的,一切一毛不拔的所谓社会公共制度的制度设计,都将是毫无意义和必将失败的。而教育的投入必须明确“增强学生公共福利”这个重点,你这个“规划方案”不谈这个,只是大致地说个“钱”的投向教育,那这钱即使增加的再多,但都是用在了以前的那种建设学校楼堂馆所,用在了所谓的非学校主业的科研,用在了给教师涨工资,用在了吃喝玩乐等其它方面,那这样的“教改规划纲要”,对于实现教育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主义伟大追求目标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学苗数”正在急剧地减少,全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个中小学校等倒闭合并。一个乡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的住宿制现象已普遍存在,就那么几个学生了,“教育规划纲要”花十年的工夫怎么还是那样畏手畏脚地没有一点出息和长进地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高中、大学等不能也尝试免费免费吗?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举动。教育非主体的教师队伍的利益倒是首当其冲的没忘记,还必须不能低于公务员工资标准,可怎么就把教育的主体的“学生”忘记了,不要造就教师队伍的这个特权阶层,一年休半年的教师与农民相比是没有农民的贡献更大的,如果农民不种粮给他们吃,他们也是要饿的眼睛泛绿的,要把更多的钱投在学生这个教育主体“重点”上。这才是真正的“重视教育”,而不是“重视教师”,“社会收入的相对均等化”,也是这个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的应有之义。
有教育官僚等砰击赵本山的小品《捐助》,说是不懂他们的教育助学制度,这帮人还好意思提他们的“贷奖补”等的“教奴压迫制度”。一个贫困家庭本来就很贫穷,为了上大学,就算能贷到学费,难道说还能贷到饭费、宿费书费和其它生活费用?那大多数的学习生活费用还不是要自己的家庭往外掏腰包吗?现在大中城市大学的消费水平,每个学生除了学费外,其生活费用平均每月怎么也得千八百块吧!一年下来就是万八块的。俺一位农民朋友的孩子在农村离家二十几里地的乡里上初一并住宿,全乡就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学杂费因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是免费的不假,但除了自己从家里带米外,其每个月的费用都在600元以上,一年下来就是六、七千元。这对一个人均每年只有二、三千元收入的地区来说,可以说实在是挺大的生活负担和压力。这些“教奴”,不仅是学生们自己,更是他们的父母姐妹兄弟和亲属。也正是这样的所谓的义务教育和大学贷款等的“教奴压迫制度”,才使这样的大多数贫困家庭成为了这类生活必需品的奴隶,才使得很多人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的学业。那个“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的美丽传说,求求你们,不要再忽悠了行不?你就拿这种“贷奖补的教奴压迫制度”为他们圆这上大学的梦吗?那么多因家庭无力负担和在大学里因不堪生存重压的自杀的大学生,会到梦中去找你们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因没关系没门子没钱送礼找不到高收入的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艰难还贷款还借款的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血淋淋的“教奴们”需要走的路,你让他们怎么去尊严?你让他们怎么与那些有关系有门路可以拎着钱箱打开一个个高收入好工作大门的权贵富户们的子弟去站到同一个竞争起跑线上。有人说赵本山的《捐助》伤害了穷人的自尊,穷人到了那个份上了,还有自尊吗?而我们的《教改长期规划纲要》似乎还在津津乐到并乐此不疲地延续着这样的残酷“教奴压迫制度”,而没有丝毫的想改变什么的任何思想杂念。
可以这样说,这个《教改长期规划方案》,如果放在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或是放在一个学杂费等全解决了的发达“社会资本主义”国家,还应该说是一个拾遗补缺的可参考方案,可这个方案必竟是放在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嗷嗷待哺急需“教育这种生活必需品”,且是需要“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主义国家呀,你说这教育公共社会福利你让人们怎么共享吧。学校和其整个教育系统是因为有了“学生”才存在的,一个把“学生”这个重点放在一边的没学生什么事,其它人却到里边大分特分起“肥”来,这样的方案也好意思往出拿吗?鸡毛蒜皮的事,往即得利益集团手里猛划拉的事,可以加大特权腐败的事,写得倒是挺详细挺具体的,而到了“学生和其家庭”的事了,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别看学杂费等那几个钱对富人权贵等来说,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钱了,但对大多数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那就是救命稻草,那就是变相地为他们增加收入,那就是在解放他们的消费能力地扩大内需,那就是打翻打碎残酷的不公平的“教奴压迫制度”,那就是国家和政府在承担他的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那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具体实现方式。国家和政府不通过这样的“财富共享”实现方式去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那你还能通过什么实现方式去实现呢?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政府,是对全社会负总责的,是不能仅仅的凭良心良知做事的,“良心活”是可干可不干的,是可以干多干少的,而我们政府是有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是需要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伟大目标的,医改的“全覆盖、均等化”工作做得不错,养老也开始了“全覆盖、均等化”的征程,为什么到了教育就不知道钱怎么花了呢?
国家通过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这类生活必需品“全社会覆盖和均等化”的“免费和补贴”等的“社会财富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实现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整个社会的“消费”后顾之忧;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式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与和谐稳定;可以使每个社会成员生活的更有尊严;可以通过这种“全覆盖、均等化、普世化、大众化”的社会公共福利均沾共享方式,消除某些人和某些阶层的“特权和优越感”,使某些形式的腐败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就拿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元自助餐”来说吧,在一个食堂里吃饭的,大到局长处长,小到科员工人清洁工,都是完全没有特权和优越感的爱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参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一样的人,可是在以前吃的不足的时候,皇上赐宴那是好大一张脸,谁弄个吃请,那是有钱有势的象征,现在你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了,你还把吃喝这类事当回事吗?谁还总是腆着老脸总往外边去大吃二喝地去腐败去?俺可不是批评这事,俺是很提倡这事的,最好都推广到学校学生那里,推广到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等各方面那里去。其实,共产主义没那么复杂,这个难道说不是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具体表现吗!整个社会也是要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共享制度体系”就是这种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初级表现形式嘛!再说那小汽车,以前只有当官的可以享受,现在一般人都有了,这当官的再坐小汽车就失去了特权和优越感。而让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这些生活必需品都能人人拥有并免费共享,那些有着后顾之忧的并有能力腐败的人,还有必要冒着做牢的风险去玩命地贪污腐败吗?至少是可以减轻其贪污腐败的冲动的。
总而言之,这个“教改十年规划纲要”是很失败并有重大缺陷的方案,其把支撑这个方案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筋骨剥离了出去并变成了一堆无法直面现实和社会主义的烂肉,不管其如何地镶饰金边描涂,其都不是一个针对“学生上学难”现实严酷社会问题的正常思考。
2010年3月1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