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赵自强:《答由自如风》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答由自如风》  

作者:赵自强  

(一)   

我在首先要感谢一个叫“由自如风”的先生。不过,这个人的名字不好记,我干脆简单称他“风”人好了。这个“风”人读了我的文章很生气,于是炮制了一篇《试看“山海经”的坐标系统,断章取义评“山海经的主题……”一文的高见》的文章。  

我在这篇文章中,一下就被这个“风”人煞费苦心制造的炮弹打得缩矮了一截。“风”人制造的炮弹很多,都是“无耻牌”的,我例举几颗让大家看看,如“本人浪费养乌龟王八的时间在这里谈赵高人另认祖宗的胡说八道”,“赵某人为代表的怪力乱神派”,“断章取义”,“欺师灭祖”等等。  

尽管这个“风”人认为骂人是件很痛快的事情,我也自认为倒霉“碰到鬼”。但是,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本来历史学界是一潭死水,很多问题大家都不愿去研究,甚至看都不愿看一眼。可这下好了,大家都来看“风”人发风了,就这样,我无人看的文章,一下成了“热点”,这就是“风”人的一大功劳,我不论“风”人的话是对是错,但他的话都对我的文章起到了“宣传”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毒草也是肥料”啊!而“风”人没有想到它的反面“效果”吧。

作为一个“养乌龟王八”的农民,本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山海经》,当然也就不会去想它究竟记载了一些什么东西。但这个“风”人脑子不太好使,所以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说:“《山海经》的坐标原点是马尔代夫,哪里是分辨东西南北的原点”。我不知他是怎么证明出来的,当然“风”人也勿须证明,结论他说了就行。这实在是“风”人的“合法权力”,我们不应当干涉人家的“发言权”。

但这个“风”人风就风在这里,我用一系列证据一步一步证明的过程和事实,“风”人想都不想就批成“胡说八道”、“断章取义”,“欺师灭祖”、“怪力乱神派”等等。客观的讲,“风”人作为一个“裁判员”,本应当“公正执法”,首先要看他的证据真不真实,古人是否是那样说的,他研究分析得有多少道理,说法能否与古籍记载对上。  

可是这个“风”人,根本就不研究巨人问题,也不谈《山海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积石山”、“共工台”、“各两台”、“台四方”,尤其是《山海经·中山经》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凡薄山之首,自甘棗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縣婴以吉玉。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縣婴用藻珪,瘞而不糈。藻珪者,藻玉也。(其山形皆)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其实,只要我们用埃及大金字塔与这些记载比较研究一下,我们就知道金字塔确实是由一块块巨石搭建和推积而成的,这就和“积石山”的意义完全相同了。我们又看到金字塔是由一层一层的平台积叠形成的,这里的“台”和“共工台”的意义也就吻合了。而古帝和皇后是分开埋葬的,所以每个古帝都要修两座陵墓,即帝陵和皇后陵,这就是“各两台”的意思。而每座金字塔都是四方形的,这就是“台四方”的意思。而最最重要的是,《中山经》明确的记载了十五座所谓之“山”,而埃及金字塔确确实实象座高山,两者又吻合了。尤其古人记载“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縣婴以吉玉。”而“冢”就是坟墓,而这个坟墓十分特别,它的形状是“方其下,而锐其上”。这句话就把金字塔的最主要的特征都说清了。因为金字塔确实是下面四方,上面尖锐的形状。

经过这样一步步切实的将中埃两国文献文物做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山海经》的主要內容确实是记载埃及大金字塔的。可是“风”人思想僵化了,他硬不这样思考和研究问题,甚至十分横蛮无理的不许别人这样研究问题,并且谁与他的观点不同,他都恼火,一个人“风”到这种程度,那就无药可救了!

(二)  

当然这也不能怪“风”人一个人。其实,中国古人从2500年前的孔子以来,就不知自己的故乡究竟在那里,所以他有“夏商不足征”的留言,被他的学生记载在《论语、八佾》中。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战国时代,中国另一个著名思想家屈原,也研究了中国历史起源问题,但也不知如何才能解决它,于是他针对古籍记载的中国上古历史,提出了180个问题,这就是他的《天问》中的主要內容。

但是,由于历史和科学的局限,这两位历史上的伟人都无法解决中国历史起源问题。

就这样,历史又过了一百多年,来到了西汉。司马迁认真的研究了中国上古历史问题,并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国调查研究了好多次,于是他信心足了,不把孔子、屈原的忠告放在眼里,而把公元前384年秦献公从埃及东征(经过12年)带到中国的文化,认定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原始文化,第一次“误判”中国文化是在现在中国起源的,这就是“中国文化本土起源说”的由来。这一事实就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末尾。从此司马迁害得历代中国历史学家都在他的谬误中不能自拔。

然而同一件事情,德国传教士基尔什尔却有相反的观点。他因传教到过埃及,后来又到过中国,他发现中埃两国文字和风俗习惯相同的客观事实,于是他于1654年在《埃及迷解》和《中国图说》二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埃及起源说”。后来很多学者都支持这一假说。同时,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巴比伦起源说”和“印度起源说”。

而对于一个问题,却有两种或多种完全不同的观点。这就必须想一想,两者取一或多者取一。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历史问题,在清末民初曾进行过一次大讨论。不少学者都认为“西来说”可信。如丁谦在《中国人种从来考》,刘光汉在《华夏篇》、《思故国篇》,章太炎在《种姓篇》,蒋观云在《中国人种考》,陈汉章在《中国通史》,刘师培在《中国历史教课书》第一册和《遗书》第69册中都有相同的研究结论。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者通过对《山海经》、《易经》和《圣经》的研究,又重新发现了“西来说”可信。如郑刚在《中国人的命运》,黄柏宁在《“山海经”考》,宫玉海在《“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陈宝红在《从“山海经”看大禹和埃及金字塔》,芮传明、余太山在《中西文饰比较》,北京大学1996年搞的《“易经”研究工程》,苏三在《向东向东再向东》中都有这种表述。

但尽管我们已经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由西向东变迁发展的真谛,可是我们头上却还戴着司马迁这个伟人制造的思想“紧箍咒”,这就使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起源问题还是讳莫如深。

(三)  

事实上,我国很多学者都知道: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遗憾的是,上古部分确凿的对印的过硬的文物证据却找不到。例如,中国上古从黃帝至东周,这2700年有330位古帝存在,可是中国考古学家从未在地下发现一座真正的帝陵可以为证。而地面上的黄帝陵、炎帝陵、喾陵、禹陵等等,都非严格的考古意义上的文物。

然而,中国古帝的这些真正陵墓建在那里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研究了22年才发现,黄帝至夏朝的中国国都帝陵是建于埃及孟菲斯的,商朝的国都帝陵是建于埃及底比斯的,所以埃及金字塔就是中国黃帝至夏代历代古帝的陵墓;底王谷王陵即中国商帝的陵墓。

我们同时还发现,甲骨文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字,它一定还有一段漫长的“进化”过程,然而它的源头或前身在那里呢?其实就在埃及底比斯的神庙、方尖碑和帝陵墙壁上。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中国甲骨文、金文、篆字与埃及图画和象形文字进行了反复比较研究,发现中埃两国有八个图画文字和260多个象形文字相同和相似。并且埃及发现的古字总比中国发现的古字要早1一2千年。这就证明了中国文化是从埃及发源变迁过来的。

可能人们还会说,这还不足以为信!我在这里再告诉朋友们一些事实,即《史记》和诸多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纪念“炎黄之战”的历史文物——《战场调色板》,纪念“黃帝蚩尤之战”的历史文物——《纳尔迈调色板》,纪念《黃帝娶雷祖》的历史文物——《纳尔迈权标头》在埃及发现了,就收藏于埃及博物馆。同时,我还发现“河图洛书”即埃及金字塔的立体俯视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事实,是可爱的“风”人必须明白的,那就是你崇拜的何新先生也认为:“在中国早期西部的文明里,确实有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子,有它们的传播痕迹。另外,中国还有一个谜,就是中国的青铜文明是突然出现的”。又说:“有大量图饰证据证明中国文化的源头与西域有关,……五四以来,人们对中闰民族性批判不少,对民族性的起源、演化工作却几乎没有做”(杨子江编纂《何新批判研究与评估》第153、326、3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我不知“风”人读了何新先生的这些话,作何感想,我想“风”人大概不会无耻到这里刚崇拜完何新,转瞬间就骂何新是“出卖祖宗”的“卖国贼”吧!

事实上,很多学者已经研究发现了,中国上古历史学是唯心主义和伪科学的“重灾区”(具体谁说的,怎写的,有空到我的新浪博客中去看看,这里就不赘述了),针对这一十分严重的学术问题,国务院于2000年命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学者联合攻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寻找黄帝工程》,但八年过去了,今天学者们还在原地未动。请朋友们想想,如果中华文明起源和黄帝问题都证明和解决了,国家和学术界还需要兴师动众研究这“两个工程”吗?

最后我还要说:“风”人的批判精神是可佳的,但却用错了地方;“风”人很想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见解,可是知识储备却相当贫泛;“风”人很有“爱国”感情,却不知正确的表达出来;“风”人拿何新的书做武器,没想到恰恰自食其果。由于“风”人是“养乌龟王八”的出身,所以爱捡別人的剩饭剩菜,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贫血症”,我想你还是好好去医院看看大夫,开点药,补充点“思想营养”,当然最好是多学几门功课,连最基本的《语言学》和《训诂学》都不懂,还造大炮打人,而一走火就把自己打伤了!

我写这些没有一句伤人之语,仅仅是据理力争,回答“风”人之说辞。学术问题本该认真研究,深入探索,心平气和的讨论,用不着恶语伤人。因为有理不在声高,骂人更加无知和下流,而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不知“风”人能否同意我的观点,如果你还意犹末尽,我家还有很多你可“批判”的材料。但愿我们能一回生,二回熟,常来常往,互相欣赏和学习。你看这样好吗?

20091年1月20日

标签:中国   埃及   研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