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一鸿:毛主席与张国焘的斗争一一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张国焘在四川省理番县卓木碉召开会议,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的党籍,并下令“通缉”。对叶剑英、杨尚昆“免职查办”。
毛主席与张国焘的斗争
一一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作者:尹一鸿
1934年10月,在王明、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 等“左”倾冒险主义,又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下,剥夺了毛主席在中央红军的指挥权,从而采取“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 从而使白区革命力量的几乎丧失殆尽,红色苏区根据地也几乎丢失殆尽,30万红军也只剩下数万余人 。
因此,毛主席痛批“王明路线”是“叫花子和龙王爷比宝” !
“王明路线” 最终结果是:致使红军屡战失利,中央苏区日渐缩小,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 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不得不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
当然,此时还不叫长征,只是为了摆脱国民党蒋匪军的包围追击,突破蒋匪军的层层封锁线,忙于逃亡罢了。但是,又在王明、博古、李德等错误路线祸害下,仅“湘江之战” 一役,又使中国工农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锐减至三万!
至到“遵义会议” 毛主席重新出山,才得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使中国工农红军从失败中走向胜利。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历经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蒋匪军数百个团,跨越14个省,翻过18座大山,横渡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并与分裂主义分子张国焘作坚决斗争,最终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本文仅以毛主席与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作斗争的个案,借以表明没有毛主席,就不会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个人观点。如有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遵义会议”选择了毛主席,是中央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增选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了毛主席在中央红军领导地位。同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否定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并取消了博古等“三人团” 的军事指挥权,由朱德任最高军事首长、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遵义会议”终结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正确的中央领导班子,而正是毛主席在“遵义会议”重新出山,才把党和中央红军从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当然,再换一个角度来看“遵义会议” ,如果说“遵义会议” 增选出来的不是毛主席,而是什么“张国焘张主席” ,或者是什么“黑猫白猫黑主席” 什么的 ,那么,中央红军既便不重蹈“湘江之战” 覆辙,也会重走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的死路的。 为什么呢?
因为古往今来,在军事史上,还没有人具有像毛主席那样“渡过乌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从而甩开国民党蒋匪军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让中央红军绝地逢生的军事奇才!
其次,毛主席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反革命活动作坚决的斗争。
1935年6月25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在雪山脚下,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同时,这也是毛主席在长征途中与张国焘展开反分裂主义斗争的一段最危险、最关键的开端。
1935年6月25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在雪山脚下,与徐向前、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同时,这也是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展开反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一段最危险、最关键的斗争开端。
张国焘认为,红一方面军衣衫褴褛,人员大量减员,过去号称几十万大军的中央红军, 一下子锐减至不足两万人,这是党的领导路线错误所造成的。其矛头直指毛主席“犯严重错误” 。
因此,张国焘否定“遵义会议” ,认为“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策略路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于是在两大主力红军会合以后,张国焘狂妄地表示党中央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全国红军的重任。而唯有他人多,枪多的张国焘,才能“担负起领导全国红军的重任”。
由此,张国焘其反党、分裂党、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逐渐展开,并最终走到公开成立伪中央的对立面。
不错,在毛主席与张国焘分裂主义作坚决斗争之后,张国焘不得不同意第二次北上,并取消其伪中央,放弃其反党分裂活动。从而保住了红四方面军的革命武装力量,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再次,张国焘反党分裂红军的滔天罪恶。
早在1935年5月张国焘与中央红军会师之前,张国焘就擅自在茂县成立了所谓的“西北特区委员会”,并建立了“西北联帮政府”,张国焘自任特委书记兼联帮政府主席。张国焘从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前,就想搞一个联帮自治政府,把“川陕革命军事委员会” 华丽转型升级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而他张国焘就自封为“总设计师” ,实际上就是另立政府机构。
1932年5月30日,张国焘还以“西北联邦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了《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和《西北联帮政府第一号布告》 ,声称:“率领红四方面军三十万健儿,陕甘红二十六军、陕南二十五军、川南红九十三军,实现赤化全川,赤化西北的完全胜利”,“团结和领导一万五千万民众配合中央红军六十万西征大军”并以“西北联邦政府的名义发出致全国、全世界、红军游击队等通电”。由此可见,张国焘其分裂主义野心家、阴谋家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935年6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后,张国焘始终认为红一方面军过去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一支百战百胜的坚强部队,如今已衣衫褴褛、装备不足、人员大量减员,一定是党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所致。因此,中央的路线以及方针政策,都有“严重错误” 。
1935年6月16日,毛主席党中央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致电张国焘红四方面军,明确指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陕甘川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而张国焘要想建立的是整个“大西北计划”,是西北联邦政府,其中第一步是川康计划。
1935年6月17日,张国焘复电中央:不同意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的方针。张国焘认为:北川地形给养困难,由岷江东打“条件不具备”,“北打粮食绝无”, 因此主张红军经阿坝草地北上,向青海、甘肃、新疆发展,如遇困难则向南进攻。
毛主席党中央又致电张国焘,详细分析了川西的地形特点,毛主席党中央认为;目前的形势应集中火力首先突破平武,做为向北转移的枢纽,否则大部队经阿坝摹游牧区再北转甘、青将会发生重大困难,甚至不可能,而向川康方向南出,即使一时得手,也无前途。因此,力攻平武、松潘,是此时重要一着。
为了统一战略思想,毛主席党中央又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向北进攻,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6月29日,中央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其意图和目的是消灭松潘地区的胡(宗南)敌,并控制以北及东北各道路,以利北向作战和发展。
北上甘南,这是毛主席党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它对于红军中国革命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陕甘地区,地域大,道路多,是我国西北部人口比较稠密、物产比较丰富、汉族居民也比较多的区域,同时敌军派系庞杂,汉族居民也比较多的区域,同时敌军派系庞杂,内部矛盾很多。在这里既有利于红军机动作战和在运动中歼敌,也有利于红军的发展壮大和物质的补给。尤其是可以迅速形成指导全国革命的中心,以适应抗日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需要。
但是,张国焘不相信全国政治、军事已经出现了有利于革命的变化,而是认为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焉得虎子于总退却的阶段。基于对革命形势这一右倾估计,于是他过高的估计了敌人的力量,同时又过低的估计了红军的力量,对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中国西北部战胜敌人、创造新的根据地、使党和红军成为抗日民族战争领导中主的革命前途,完全丧失了信心。因此,张国焘主张避开敌人主力,向中国西部边陲退却。以图敬安一隅,躲避斗争。
张国焘不仅在政治政治战略上反对中央的正确方针,甚至还公开反对北上方针。张国焘从两河口回到杂谷脑(红四方面军总部所在地),就召开干部会议,制造谣言,攻击中央,煽动对中央不信任,阻挠红军北上。毛主席党中央率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卓克基,红一军团和红三十军一部经马塘、康猫寺向松潘以西的毛儿盖地区前进。
1935年7月10日和16日,红三、红五两军团进至黑水、党坝地区,毛主席党中央也由卓克基到达芦花。这时,张国焘又指使他所控制的川陕省委致电中央:建议加强红军总司令部与增设常委,要求由张国焘任军委主席,并给以“独断决行”的大权。
1935年9月初,毛主席再次致电张国焘:要张国焘迅速出墨洼、班佑,向右睡军靠拢,并强调指出:如我军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必能争取伟大胜利。九月三日张国焘致电中央: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待自毙,再北进不但时机已失,恐亦多阻碍。并决定左路军三天之内全部集结阿坝。
但张国焘顽固坚持以阿坝为中心,一再以地形为借口,拒绝向右路军靠拢。并强令已经进至墨洼附近的左路军先头部队第五军反回阿坝,停止北上。
1935年9月至10月,张国焘打出了反党分裂主义的旗帜,成立了南下伪中央,公开分裂党,公开地进行反党分裂活动。
特别是1935年9月中旬,张国焘趁四方面军完全集结在阿坝之际,迫不及待召开所谓“川康省委扩大会议”。会场设在格尔登寺大殿内,经过了精心布置。会场旁边一个戏台子上扯着一条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反对毛、张、周、博向北逃跑”。
张国焘在会上大声“声讨”:“同志们,今天的会,大家一看标语就明白了。10日凌晨,右路军发生了令人愤慨的不幸事件,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人私自率领一、三军团向北行动,破坏了中央和红军的一致行动。他们开溜时既不报告,也不交防,导致敌人乘虚而入,我红三十团遭到重大伤亡!”
“他们为什么要开溜呢?”张国焘自问自答,“因为他们害怕敌人,要逃跑。他们说北上抗日只是借口、托辞、幌子,想逃跑才是真正的目的。毛儿盖会议是错误的,北上是行不通的,还是要南下,建立天(全)芦(山)雅(安)根据地,相机向四川发展。”
1935年9月9日,毛主席党中央鉴于张国焘顽固地坚持其南下分裂活动,于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中央机关和一、三军团单独北上。10日,毛主席党中央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说明北上方针是正确的,南下不可能。打到四川去只有向康定退却,白白挨冻受饿,牺牲生命,对革命没有一点利益。并大声疾呼:“南下没有出路!”“南下是绝路!”11日,毛主席党中央又致电张国焘,再一次指令他立即“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
但张国焘仍拒不执行,并于1935年9月12日回电指责毛主席党中央:一、三军团单独东进,是“无止境的逃跑,将来真后悔无及”,“战士无冬衣,不拖死也要冻死”。
1935年9月12日,毛主席党中央在甘肃的俄界又召开会议,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错误及今后战略方针》重要报告。报告深刻分析了党中央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来同张国焘的分歧和争论,严肃指出了张国焘的“退却的方针”、“分裂红军的罪恶行为”、“军阀主义倾向”等错误及其长期的历史根源,并正告张国焘如坚持错误,发展下去将走上另立“中央”、与党中央对抗甚至离开党的危险道路。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预见完全正确。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省理番县卓木碉召开会议,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的党籍,并下令“通缉”。对叶剑英、杨尚昆“免职查办”。
1936年1月24日,林育英(化名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致电张国焘:“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会见毛泽东同志,询问一、四方面军通电甚少,国际甚望与一、三军团建立直接的关系。我已带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再者,我经过世界七次大会,对中国问题有详细新的意见,准备将我所知道的向兄传达。”
1936年5月20日,毛主席同林育英等又致电红四方面军:朱德、张国焘等,除告之国内外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电文强调:“过去的分歧不必谈,唯一任务是全党全军团结一致,反对日帝和蒋介石……中央与四方面军的关系可如焘兄之意暂时采取协商方式。”
自此,张国焘不得不于1936年6月6日在炉霍宣布取消他的 “第二中央” ,从而不得不下达北上的命令。同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试想,长征途中,如果不是毛主席与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作坚决的斗争,被张国焘“权力私有化” 了的红四方面军,能回归中央会师会宁吗?如果红四方面军从中央分裂出去,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能算是大获全胜吗?
最后,叛徒张国焘的可耻下场。
当然,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形成也绝不是偶然的。
张国焘是一个叛徒,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一个军阀主义者、一个权欲薰心主义者,因此,张国焘其反党、分裂党、分红军的行为,也是张国焘“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让自己“先富起来”,然后“先富绝不可能带后富”的必然结果。
1924年,张国焘被北洋军阀抓捕,后因冯玉祥发动政变而获释。
张国焘出狱后,吹嘘自己如何坚贞,于是在1925年的中共四大上,张国焘又进入中央政治局;在此之前的1923年中共三大上,张国焘因反对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而落选中央委员,原任的中央组织部长的职务也由毛主席接任。
然而,全国解放后,公安部门清查旧北京警察局档案时发现:张国焘和妻子杨子烈被捕后都供认自己是共产党,并表示悔过,还供出了李大钊的活动和不少组织秘密。但张国焘却长期隐瞒了他变节投敌的历史问题。
1938年4月4日清明节,张国焘又借“祭陵” 机会,第二次叛变投敌。
尽管张国焘投靠蒋介石后发表《声明》和《敬告国人书》,正式宣布脱离中国共产党。但是,蒋介石根本就不信任张国焘,认为“他现在可以背叛共产党,今后也可以背叛国民党” 。所以,靠蒋介虽然把张国焘安排到军统做特务工作,但明确对张国焘采取“尊而不敬,用而又防”的政策。全国解放前夕,张国焘去了台北,蒋介石认为他价值已经榨干,便指使宪兵将他一家赶出台湾。
张国焘和家人只好寄居香港,后来又远走加拿大,
1979年11月,张国焘冻死在多伦多一家老人医院,时年83岁。
结论:如果长征途中没有毛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既便没有被国民党蒋匪军剿灭,也极有可能被叛徒分裂主义分子张国焘肢解!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