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新自由主义和危机
美国人为什么重拾自由主义?
我们看到的过程是:1929年爆发的大危机——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滞胀——新自由主义。
琢磨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有人断言,自1929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全部归一小部分富人所有,还有人说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消失中。目前,美国的基尼系数接近0.5,分配是十分不公正了。于是便可以用收入分配来解释上面的过程:
收入分配的恶化导致需求不振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凯恩斯看到了这一点开出了政府干预的处方,但收入分配问题没有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因此并未真正解决当政府的干预仍未能抵消分配的不公导致的需求不足时,便出现了滞胀,于是只好掉头,抛弃了凯恩斯的办法重拾自由主义。只是这一次美国主张的中心环节是“全球化”——大量的美国资本,在美国国内需求相对不足无法施展身手的情况下,瞄准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亟需资本而又实行了开放政策的新兴市场。
可是,美国的危机告诉我们,全球范围内的自由主义依然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
内需不足,中国有同样的问题。首先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其次是人们对未来不乐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失业,无不使得人们把钱存到银行里被动地应付形势的变化。当然,这是指中国的穷人,中国的富人花天酒地把消费发挥到了极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消费率,从以前的70%左右,降到大约不到40%的水平。应当指出,这种结果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不遗余力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有直接的关系。
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为了实现GDP的继续增长,便只能“全球化”,加上主流经济学家们拼命地鼓吹,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便达到了将近80%的世界最高水平。
这一切的反映的是主流经济学家思想上的贫困,既然无力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的分析,便只能求助于形式上显得十分完美的西方经济理论,于是美国方式便成为主流经济学家手中的标杆,动辄用美国标杆来衡量中国的实践。观察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作为,不过是猛烈地抨击任何一个时点上的体制状况,然后主张向美国的现状靠拢。这方面很好笑的例子是经济学家们的反垄断,西方经济理论说反垄断,于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要反垄断,可是他们竟然看不到中国的很多垄断甚至连定价权都没有而执行行政规定的低价,遑论把产量维持在一个低于均衡水平的位置以获取超额利润了。而诸如穷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官员索取剩余是帕累托最优、几百万的医疗费是市场最低价之类,不胜枚举。
应该注意到,美国的危机爆发后,主流经济学家们几乎全都缄口,这是否说明,他们已经无法为自己此前不符合中国实践的主张自圆其说了呢?确实,主流经济学家们无法冒天下之大不韪硬说收入分配的恶化和过度的外贸依存度是好事情,虽然此前羞羞答答说基尼系数不科学,说在什么山唱什么山歌,甚至用“民粹主义”的帽子试图压制不同意见,但最具有讽剌意味的是,他们所崇拜的美国用危机来最终证明了主流经济学家的新自由主义主张在中国的破产。
收入分配不公是美国的硬伤
全球化让美国尝到了甜头,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产品,美国资本购买中国的廉价资产获得极大的收益。然而,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外汇储备最终达到了将近2万亿的水平,以致中国的经济学家已经无法再用引进资本而只能用引进技术和管理来解释他们出售中国资产的行径,美国资本的全球化之路这时差不多就走到了尽头。于是,我们看到了热钱大量涌入中国,我们看到了资本把大宗商品的价格都炒到了天上去。
嗜利成性的资本没有放过美国的穷人。过低的利率,轻而易举获得的贷款,炒作可以发财,让美国人的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一切是那样地美好,美国人不再存款,甚至透支消费,这一切的发端是资本要从包括美国穷人在内的人们身上获得利息。
祸起萧墙,当有些人主要是穷人终于支付不起房贷时,次贷危机爆发,并随后引发了系列反应,形成金融危机。
人们试图用管理,用不适当的金融创新来解释美国的危机,这都并未涉及到本质。试想,如果美国的收入分配较为平均,那么,危机很可能就不会爆发,因为财富的较为平均的分配将保证人们都有能力支付房贷,并且,较为平均的分配本来就可以促进内需以致美国人完全可以不必弄出个房地产泡沫来。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书突然畅销并非偶然,因为这次危机似乎雄辩地证实了马克思的结论:资本主义必然造成的两极分化将促成它自己的灭亡。
危机阴影下处境艰难的中国
在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并不乐观,根本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的恶化和过度地依赖出口。
中国的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近40%,中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中国的消费率大约只占GDP的40%,中国的基尼系数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大致和美国的情况相当。这这些数字和事实是相当可怕的。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关系是:收入分配的迅速恶化造成对未来预期悲观,因而导致储蓄过高而内需不振,内需不振导致过度开放从而增大了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
美国的危机爆发,中国要启动内需是逻辑上的唯一出路,政策不外是以下一些:政府可以增加转移支付增加穷人的支出,可以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可以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鼓励出口,可以想办法打击热钱,等等。虽然这些措施或许足以抗衡国际经济危机,但都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最根本的是必须扭转收入分配格局并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金融危机只是发端,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不过是挽救濒临倒闭的金融企业维持金融体系的存在罢了,严重的事还在后面。美国的国内需求将下降,美国的进口将受阻,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将下滑,是下一步必然出现的现象。
中国的出口因此要受影响,虽然近来调高了某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效果却注定十分有限,因为问题不在于出口企业的成本而在于对中国产品的国际需求下降。出口一旦受影响,内需就更加疲弱,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这里不能不指出,中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必须扭转,我们必须看到,哪怕极力鼓吹新自由主义的美国,对外贸的依赖也远没到中国这样的程度。我们必须看到,凯恩斯主义虽然一度挽救了资本主义,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现象并没有消失,一个人均收入只有区区3000美元的国家,把自己和具有周期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绑在一起,风险太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基本政策之一应该是改善收入分配启动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美国的下一步
危机能让美国人翻然醒悟去改善自己的收入分配么?答案是不可能。这一点,从前不久美国的经济学家联名上书反对美国政府救市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要维持的只是一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所谓公正。而他们代表的,却是美国社会目前公认的价值理念。
危机并没有消灭资本,更多地是资本的重新分配,美国依然是资本雄厚的国家,美国的资本依然必须在全球寻找获利的机会。
出于这种判断,可以预料,美国会更多地和新兴市场国家接近,要求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开放;要求新兴市场国家给予美国资本更多的投资便利;热钱会更多地涌入新兴市场;而大宗商品的价格,如果中国能顺利渡过这次世界性的危机,将会因为“中国因素”而继续上涨。或者说,美国要求中国更大程度地为它开放是必然的,如何应对?
这或许是美国在全于范围内拯救自己的最后一试,如果依然无效,接下来的一种可能就是美国社会将发生变革,所不同的是,美国的变革以增加“美国社会主义”因素和消除两极分化为宗旨。另一种可能是战争,对此就不多说了。
中国应该思考
在美国的危机震动世界,欧美各国政府纷纷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拯救金融系统时,我们应该认真深刻地进行一番思考。
最基本的认识是,人均收入高达美元的美国,由于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而不得不搞全球化最终仍是因为自身内部的问题而发生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结论被美国人证明成立,那么,一个人均收入只有3000美元的中国,能否让收入分配恶化,两极分化是否违背了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着的客观规律?而高得吓人的外贸依存度,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失控而不得不成为“世界工厂”,而这是否将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波动的面前成为十足的弱者从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是无约束的吗,它是否应该遵循收入分配的适当公平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长治久安?
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人在资本主义的既定框架中苦苦寻求着摆脱危机的药方而一无所得,中国充满着改革和发展的矛盾统一现象,因此,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因而可能产生真知灼见,那些对美国方式迷信的所谓经济学家,不过因为精神贫困而被西方经济思想捕获的俘虏。
什么是中国的真知灼见呢?和谐社会的主张。
这个主张是科学的。首先,它源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因而体现的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主观意志。其次,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每个人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搞两极分化。这是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从经济上看,收入分配的改善必然促进内需,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从过度依赖出口转变到安全的程度上来。
总之,如果说美国的危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的话,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坚定地按和谐社会的思想往前走。
相关文章 李建宏:这就是西方的“言论自由”!何秉孟:在西方学界沦为过街老鼠的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学界政界仍颇有影响滠水农夫:警惕中国的“伯克利黑帮”揭开把改革引向私有化的面纱--评《重启改革议程》的理论逻辑傅秀玲 杨思基:论我国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修订稿)人民日整版: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是新自由主义一个帖子教你迅速掌握“新自由主义”文献“新自由主义”是治世真经么《求是》批使美国陷入危机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底是什么?女性主义如何应对新自由主义危机?大卫·哈维手把手教你识破自由骗局
我们看到的过程是:1929年爆发的大危机——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滞胀——新自由主义。
琢磨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有人断言,自1929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全部归一小部分富人所有,还有人说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消失中。目前,美国的基尼系数接近0.5,分配是十分不公正了。于是便可以用收入分配来解释上面的过程:
收入分配的恶化导致需求不振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凯恩斯看到了这一点开出了政府干预的处方,但收入分配问题没有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因此并未真正解决当政府的干预仍未能抵消分配的不公导致的需求不足时,便出现了滞胀,于是只好掉头,抛弃了凯恩斯的办法重拾自由主义。只是这一次美国主张的中心环节是“全球化”——大量的美国资本,在美国国内需求相对不足无法施展身手的情况下,瞄准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亟需资本而又实行了开放政策的新兴市场。
可是,美国的危机告诉我们,全球范围内的自由主义依然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
内需不足,中国有同样的问题。首先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其次是人们对未来不乐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失业,无不使得人们把钱存到银行里被动地应付形势的变化。当然,这是指中国的穷人,中国的富人花天酒地把消费发挥到了极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消费率,从以前的70%左右,降到大约不到40%的水平。应当指出,这种结果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不遗余力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有直接的关系。
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为了实现GDP的继续增长,便只能“全球化”,加上主流经济学家们拼命地鼓吹,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便达到了将近80%的世界最高水平。
这一切的反映的是主流经济学家思想上的贫困,既然无力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的分析,便只能求助于形式上显得十分完美的西方经济理论,于是美国方式便成为主流经济学家手中的标杆,动辄用美国标杆来衡量中国的实践。观察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作为,不过是猛烈地抨击任何一个时点上的体制状况,然后主张向美国的现状靠拢。这方面很好笑的例子是经济学家们的反垄断,西方经济理论说反垄断,于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要反垄断,可是他们竟然看不到中国的很多垄断甚至连定价权都没有而执行行政规定的低价,遑论把产量维持在一个低于均衡水平的位置以获取超额利润了。而诸如穷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官员索取剩余是帕累托最优、几百万的医疗费是市场最低价之类,不胜枚举。
应该注意到,美国的危机爆发后,主流经济学家们几乎全都缄口,这是否说明,他们已经无法为自己此前不符合中国实践的主张自圆其说了呢?确实,主流经济学家们无法冒天下之大不韪硬说收入分配的恶化和过度的外贸依存度是好事情,虽然此前羞羞答答说基尼系数不科学,说在什么山唱什么山歌,甚至用“民粹主义”的帽子试图压制不同意见,但最具有讽剌意味的是,他们所崇拜的美国用危机来最终证明了主流经济学家的新自由主义主张在中国的破产。
收入分配不公是美国的硬伤
全球化让美国尝到了甜头,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产品,美国资本购买中国的廉价资产获得极大的收益。然而,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外汇储备最终达到了将近2万亿的水平,以致中国的经济学家已经无法再用引进资本而只能用引进技术和管理来解释他们出售中国资产的行径,美国资本的全球化之路这时差不多就走到了尽头。于是,我们看到了热钱大量涌入中国,我们看到了资本把大宗商品的价格都炒到了天上去。
嗜利成性的资本没有放过美国的穷人。过低的利率,轻而易举获得的贷款,炒作可以发财,让美国人的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一切是那样地美好,美国人不再存款,甚至透支消费,这一切的发端是资本要从包括美国穷人在内的人们身上获得利息。
祸起萧墙,当有些人主要是穷人终于支付不起房贷时,次贷危机爆发,并随后引发了系列反应,形成金融危机。
人们试图用管理,用不适当的金融创新来解释美国的危机,这都并未涉及到本质。试想,如果美国的收入分配较为平均,那么,危机很可能就不会爆发,因为财富的较为平均的分配将保证人们都有能力支付房贷,并且,较为平均的分配本来就可以促进内需以致美国人完全可以不必弄出个房地产泡沫来。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书突然畅销并非偶然,因为这次危机似乎雄辩地证实了马克思的结论:资本主义必然造成的两极分化将促成它自己的灭亡。
危机阴影下处境艰难的中国
在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并不乐观,根本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的恶化和过度地依赖出口。
中国的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近40%,中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中国的消费率大约只占GDP的40%,中国的基尼系数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大致和美国的情况相当。这这些数字和事实是相当可怕的。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关系是:收入分配的迅速恶化造成对未来预期悲观,因而导致储蓄过高而内需不振,内需不振导致过度开放从而增大了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
美国的危机爆发,中国要启动内需是逻辑上的唯一出路,政策不外是以下一些:政府可以增加转移支付增加穷人的支出,可以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可以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鼓励出口,可以想办法打击热钱,等等。虽然这些措施或许足以抗衡国际经济危机,但都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最根本的是必须扭转收入分配格局并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金融危机只是发端,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不过是挽救濒临倒闭的金融企业维持金融体系的存在罢了,严重的事还在后面。美国的国内需求将下降,美国的进口将受阻,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将下滑,是下一步必然出现的现象。
中国的出口因此要受影响,虽然近来调高了某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效果却注定十分有限,因为问题不在于出口企业的成本而在于对中国产品的国际需求下降。出口一旦受影响,内需就更加疲弱,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这里不能不指出,中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必须扭转,我们必须看到,哪怕极力鼓吹新自由主义的美国,对外贸的依赖也远没到中国这样的程度。我们必须看到,凯恩斯主义虽然一度挽救了资本主义,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现象并没有消失,一个人均收入只有区区3000美元的国家,把自己和具有周期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绑在一起,风险太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基本政策之一应该是改善收入分配启动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美国的下一步
危机能让美国人翻然醒悟去改善自己的收入分配么?答案是不可能。这一点,从前不久美国的经济学家联名上书反对美国政府救市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要维持的只是一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所谓公正。而他们代表的,却是美国社会目前公认的价值理念。
危机并没有消灭资本,更多地是资本的重新分配,美国依然是资本雄厚的国家,美国的资本依然必须在全球寻找获利的机会。
出于这种判断,可以预料,美国会更多地和新兴市场国家接近,要求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开放;要求新兴市场国家给予美国资本更多的投资便利;热钱会更多地涌入新兴市场;而大宗商品的价格,如果中国能顺利渡过这次世界性的危机,将会因为“中国因素”而继续上涨。或者说,美国要求中国更大程度地为它开放是必然的,如何应对?
这或许是美国在全于范围内拯救自己的最后一试,如果依然无效,接下来的一种可能就是美国社会将发生变革,所不同的是,美国的变革以增加“美国社会主义”因素和消除两极分化为宗旨。另一种可能是战争,对此就不多说了。
中国应该思考
在美国的危机震动世界,欧美各国政府纷纷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拯救金融系统时,我们应该认真深刻地进行一番思考。
最基本的认识是,人均收入高达美元的美国,由于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而不得不搞全球化最终仍是因为自身内部的问题而发生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结论被美国人证明成立,那么,一个人均收入只有3000美元的中国,能否让收入分配恶化,两极分化是否违背了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着的客观规律?而高得吓人的外贸依存度,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失控而不得不成为“世界工厂”,而这是否将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波动的面前成为十足的弱者从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是无约束的吗,它是否应该遵循收入分配的适当公平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长治久安?
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人在资本主义的既定框架中苦苦寻求着摆脱危机的药方而一无所得,中国充满着改革和发展的矛盾统一现象,因此,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因而可能产生真知灼见,那些对美国方式迷信的所谓经济学家,不过因为精神贫困而被西方经济思想捕获的俘虏。
什么是中国的真知灼见呢?和谐社会的主张。
这个主张是科学的。首先,它源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因而体现的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主观意志。其次,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每个人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搞两极分化。这是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从经济上看,收入分配的改善必然促进内需,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从过度依赖出口转变到安全的程度上来。
总之,如果说美国的危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的话,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坚定地按和谐社会的思想往前走。
相关文章 李建宏:这就是西方的“言论自由”!何秉孟:在西方学界沦为过街老鼠的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学界政界仍颇有影响滠水农夫:警惕中国的“伯克利黑帮”揭开把改革引向私有化的面纱--评《重启改革议程》的理论逻辑傅秀玲 杨思基:论我国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修订稿)人民日整版: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是新自由主义一个帖子教你迅速掌握“新自由主义”文献“新自由主义”是治世真经么《求是》批使美国陷入危机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底是什么?女性主义如何应对新自由主义危机?大卫·哈维手把手教你识破自由骗局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