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世行报告的出笼背景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世行告的出笼背景

  

  钟晟 深海智库研究员

  

  2012年3月5日

  

  2012年2月27日,世界银行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撰写的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在世界银行网站上以英文版及中文概要的方式公布。[1]

  

  2012年2月29日21世纪网道称,在国资委强烈反对下世行告在发布前被迫大量删改:“国资委提出强烈反对意见,并就此给财政部回文,认为《告》提出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例的建议违反宪法,有颠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嫌疑,并要求与相关机构展开辩论。”“财政部就此安排了国研中心专家与国资委官员进行直接交流。最终,《告》根据国资委要求做出了大量删改。”[2]

  

  世行告发布会也遭受国资委的抵制:“21世纪网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如果不是因为国资委此前的反对,2月27日世行告发布会的规格将会更高,本已列入邀请名单的超百家中外媒体最终也被缩减至十几家。”[3]

  

  由此我们可以获知,在国资委的强烈反对下,世行网站公布的告虽然保留了其基本的观点,但已经删去了那些锋芒毕露的内容。

  

  值得各方关注的是,在告发布的前几天,这场信息舆论战就开始了,“六位参与告编制和审核的人士”向美国《华尔街日》透露消息进行吹风,这六位编制和审核告的人士,显然是整个告的核心骨干。2012年2月23日美国《华尔街日》的这篇吹风道《世行告:中国急需深层次改革》,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告撰写者的真实意图,也同时曝光了这场信息舆论战的真实目的:[4]

  

  1、世行告要求中国进一步大规模私有化国企,否则会面临经济危机

  

  《华尔街日》2月23日道称:“世界银行(World Bank)与一个中国政府智库联合编制的研究告称,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告敦促北京方面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以上是《2030年的中国》(China 2030)给出的建议。据六位参与告编制和审核的人士透露,告将于下周一发布。”[5]

  

  2、世行告从根本上否定胡锦涛过去10年的政策,并试图影响下一代领导人

  

  “上述人士(六位参与告编制和审核的人士)说,告就中国一些在政治上极为敏感的经济问题展开论述,目的是要对将于今年走马上任的下一代中国领导人产生影响。告对过去10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领导下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稳步扩大。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告寄希望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二把手刘鹤能确保高层接受该告

  

  “2010年9月,佐利克访问北京期间提出了启动该项目的建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预计明年将成为总理的李克强批准了中国和世界银行的这一合作项目。告的还寄希望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二把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高级顾问刘鹤,希望他能够确保高层领导认真考虑告中反映的问题。”[6]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鹤是中国新自由主义组织“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主要组织者。其中的骨干有海闻、江小涓、李剑阁、李扬、林毅夫、刘鹤、刘世锦、刘伟、龙永图、楼继伟、茅于轼、盛洪、石小敏、宋晓梧、汤敏、吴敬琏、吴晓灵、易纲、张曙光、张维迎、周其仁、周小川等。[7]这份名单基本与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的骨干名单重合。正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导了中国过去十几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因此,我们看到,美国人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高级顾问刘鹤……能够确保高层”接受这份世行告,一点也不奇怪。

  

  4、最具争议的话题是国企私有化--告体现佐利克、盖特纳等美国政府大员的意图

  

  “告中最具争议的话题包括:如何管理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中国的能源、自然资源、电信和基础设施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并能够轻易地从国有银行获得低息贷款。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和其他西方官员认为,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扭曲了国际竞争。在国内,批评人士则抱怨这些企业抑制了国内的竞争,利用垄断带来的利润扩张到其他行业,上交的红利却很少。

  

  参与告的人士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对国有企业加以监管。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努力保证这些企业依照商业规则经营,而不是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目的。国有企业应该将被认为是无关的业务出售,使私营企业更容易在所产生的新领域里竞争。

  

  佐利克上个月在芝加哥对经济学家发表讲话说,中国需要限制国有企业扮演的角色,打破垄断,让所有制多样化,降低私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8]

  

  显而易见,“六位参与告编制和审核的人士”通过《华尔街日》透漏消息进行吹风,这显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该告的主导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世界银行—在有意利用《华尔街日》进行信息舆论方面的工作。因此《华尔街日》的这篇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世行告的真正战略意图。

  

  [1] 世行网站,

  

  [2]媒体揭世行告发布幕后:国资委强烈反对,新浪网,

  

  [3]同上

  

  [4] 全文见华尔街日,世行告:中国急需深层次改革,

  

  [5] 同上

  

  [6] 同上

  

  [7]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名单,广州日,

  

  [8] 华尔街日,世行告:中国急需深层次改革,

标签:中国   人士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