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亲笔修“喊话”硝烟之中人心归
主席亲笔修“喊话” 硝烟之中人心归
——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
冬春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那就是1948年6月,河南开封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并逐句逐字修改过的“对困守开封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各阶级人民的喊话材料”。原件文字不多,而且写在较粗糙的黄色毛边纸上,但是毛主席那遒劲奔放的手迹,恢宏博大的胸怀,铿锵有力、字字重千斤的语句,字里行间闪烁着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耀眼光辉,成为当时打击敌人、团结各界人士的强大思想武器,显示出统战政策的巨大威力。
1948年夏天,中原和华东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受到我军的连续歼击,被迫采取分区防御,力图“坚守中原”。为了“采取调动敌人之行动,于运动中歼灭敌人”,中央军委决定先打开封,后歼援敌。开封当时是中原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反动统治的神经中枢,是敌人长期设防的重点城市,被吹为“固若金汤”。蒋介石在其“国大”会议上,亲自向河南代表拍胸保证,开封决不会丢失。开封战役是一次非常艰巨的城市攻坚战,党中央十分关心,毛主席亲自起草拟定安民布告,多处修改“对困守开封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各阶级人民的喊话材料”(简称喊话)。“喊话”明确指出,顽固抵抗者,坚决予以消灭;凡不持枪抵抗的一切官员警察,一律不加俘虏逮捕;护城有功者,无论官兵一律宽待。要保护民族工商业,执行文化教育和宗教政策……。毛主席亲自修改批示的这个喊话材料,灵活应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在解放开封的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作用。
1948年6月18日,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顺利扫清敌军障碍,乘胜前进,兵临开封城下,国民党匪军节节败退,龟缩在戒备森严的城防内。这天晚上,夜幕笼罩下的开封城一片寂静,这时,我军前沿阵地响起强有力的阵阵喊话,一遍又一遍,犹如惊雷在古城上空滚动。国民党反动派如闻丧钟,广大官兵看到了生的希望,人民群众听到了进军的号角。“喊话”在各阶层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战斗打响后,很多国民党官兵在“喊话”感召下,掉转枪口向敌人开火,为正义而战。某团俘虏的人员中,用喊话使敌人投降的占70%以上。一个俘虏说:“你们解放军有两个厉害,一个是炮火厉害,一个是喊话厉害。”就连蒋记开封《中州晚》社长也说:“共产党采取这样的办法,在政治上国民党简直无法招架。”
“喊话”不仅对战场上的敌人有很大的威慑作用,而且对国统区各阶层人士有不可估量的宣传教育作用。我部队进入开封城郊某庄,有个地主吓得跑到城里躲了起来。负责借粮的会计经过调查,借了这个地主收入的百分之十的粮食,写了一封说明借粮顶公粮的信插在麦囤上,并劝他回家安心过日子。解放军攻城时,这个地主跑回了家,看了插在麦囤上的信,高兴地双脚直蹦说:“早知道解放军这样好,还进城受惊干啥!”这事在村里传起来,结果跑出去的12家地主、富农都回来了,还把掺了麦糠的粮食弄干净,又磨面又蒸馍,套了4辆大车给解放军送给养,支援解放开封。解放军进城后,严格执行“喊话”精神,对国民党没有逃走的文职官员,除省主席刘茂恩外,一概实行宽大政策,释放了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凌甫、教育厅长王公度。这一行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马凌甫感叹地说:“全国人心向你们。”他的儿子说:“国民党再进开封,说啥我也不给他们干了。”由于配合军事进攻,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仅用5天时间,就攻克了国民党10余年精心设防的中原名城开封。解放军进城也仅5天,就把我军的影响留在开封10万人民心中。解放军主动撤离开封时有1000余名文化名人、教授、学生随军到解放区参加工作。开封被攻克,南京国民党政府一片惊慌混乱,河南省参议长刘积学哀叹“开封这次失守,政府丢失的东西很多,很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丢了民心”。国民党通讯社也哀呼“共匪诱去了我们中原的民心”。
斗转星移,岁月忽忽,6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亲笔修改的“喊话”精神,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得民心者得天下!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