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不要讲怎样“尽力”的废话,关键是中国捞到了什么——评环球时报《中国尽力了,对朝严厉制裁不可避免》
——评环球时《中国尽力了,对朝严厉制裁不可避免》
张志坤
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正在几个方面地进行着——如果还能称得上博弈的话,其中有关朝核问题的博弈就一直引人入胜,对于此次朝鲜核试验及发射卫星,美国说这是打了中国的耳光,中国方面则说是打了美国的耳光,,两国之间为此曾激烈地争执不休,但中美关系毕竟非同一般,争执归争执,合作到底还是要紧的。所以,现在两国终于就对朝严厉制裁达成了一致,为联合国通过空前严厉的对朝制裁决议铺平了道路。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球舆论媒体的注意,纷纷予以评价评论,并就朝核问题的未来发展进行种种预测。
中国方面媒体对此有怎样的反映呢
著名的《环球时》在2月26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尽力了,对朝严厉制裁不可避免》的社评文章,很有代表性。这篇社评不再大叫“朝鲜不是中国的屏障”,“中国人60%以上厌朝”,而是唠唠叨叨说什么,“平壤拥核给中国出了大难题”,因而朝鲜“应当理解中国在它与美韩日之间的‘折衷’态度”,强调中国不想摧垮朝鲜的经济和朝鲜的政权,“这是中国与美韩日对朝政策的本质区别,也是中国对朝从未动摇的善意”,希望平壤能看得懂并给予理解,而且还不无买好地说什么,“朝鲜是中国的朋友,愿意发展对朝友好关系至今是多数中国人的基本态度”。总之,在这篇社评描述下,好像中国并没有去讨好美国,而是十分地维护朝鲜,对朝鲜十分地卖力,为此不惜在美国面前犯颜抗争,但也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万般无奈、十分委屈,痛痛切切地一副十分苦逼的摸样。
笔者以为,这完全都是一些没用的废话、屁话。其一,平壤方面不会相信这样的鬼话;其二,这样的鬼话可能有人对美国方面也是这样说的,说我们中国对朝鲜影响实在有限,这样制裁也“尽力”了,也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所谓“中国在它(朝鲜)与美韩日之间的‘折衷’态度”,不就是这样两面三刀的把戏吗
其实,中美之间此次围绕朝核问题的较量,应该是中美诸多激烈博弈的一个,中美两国就制裁朝鲜问题达成一致,说明双方已经打完第一回合了。评价中国在这一回合的表现,一切都只能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都只能以利益的得失为标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同意对朝严厉制裁,这是中国方面的做出妥协,但是,这换来了什么呢是换来美国的一场温存,还是换来美国在南海、东海方向更多的拳脚呢美韩关于在韩国部署“萨德”的立场因此发生变化了吗他们在朝鲜半岛与朝核问题上兼顾中国利益了吗等等,可以说,得失是检验外交效能与效果的唯一标准,如果中国是得大于失,那就是一场成功的外交;如果中国失大于得,就是失败;如果不幸有失无得,那就等于是大败亏输,自己作践自己,再怎样“尽力”,再怎样苦逼,也一钱不值,而只能说无能而已。
一句话,对朝鲜空前严厉制裁中国从中捞到了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与核心。
附:
中国尽力了,对朝严厉制裁不可避免西方媒体道,中美两国周二在华盛顿就扩大联合国对朝鲜制裁达成协议。王毅与克里在两国外长联合记者会上都表示双方协商取得“重要进展”,克里称安理会决议一旦通过,“制裁强度将远超过去”。
前段时间中美曾就朝核问题相互批评,直至嘲讽对方的政策被朝鲜核试验“打了耳光”。相信华盛顿商谈的“重要进展”是两国相互妥协的结果。有人强调中方对美做了让步,日本共同社则认为中国方案压倒美国方案,“一边是拼命记笔记的克里,一边是连珠炮般发言的王毅”。
无论如何,平壤将因一意孤行搞核试验蒙受新的代价,我们相信这一次它会比以往被制裁时更感受到痛。作为中国媒体,我们认为朝鲜受这种制裁是应该的,平壤不需抱怨中国“同美国站在了一起”,它应当做的是进行自我反思。
朝鲜是中国的朋友,愿意发展对朝友好关系至今是多数中国人的基本态度。然而朝鲜在核问题上堕入一个严重误区,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实质损害,中国必须在维护中朝友好关系的同时,对朝鲜核活动做出就事论事的严厉反应。
我们同时支持中国坚持本国在制裁朝鲜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对美国制裁方案给予必要缓冲。美韩日不应指望中国对华盛顿言听计从,在重大问题面前,美国是否高兴对中国决非最重要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了我们的是非标准不会被别人牵着走,对此各方都应有所领教。
现在华盛顿对北京围绕制裁的大部分意见消除了,首尔和东京的态度大概会跟着缓和。最后要看朝鲜如何反应。
平壤态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将要通过的安理会决议本身,即对制裁的反应。二是它怎样看中国对新制裁决议的支持,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的行动。
相关文章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