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深圳一部门一正20副副职臃肿吞噬机构改革成果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京华时 2010年07月14日02:50我来说两句()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提要]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除了“一把手”,还有11个副主任、6个副巡视员、1名机关党委书记、2名担任下属中心主任的党组成员。大部制改革一年,按照最初深圳大部制改革对领导职数和编制的相关规定,部门一级领导职数一般为2-5名,特殊的可以超额1名。如今出现这种情况,是机构改革过渡时期的特殊情况,还是改革成果被吞噬的征象?[我来说两句]   

  

  政府机构改革,不能在原有政府职能上打转转。政府部门管的事情过多,权力过大,副职就会忙于其事、乐享其权,哪儿也不想去,其他人员亦如此,结果是政府机构想不臃肿都难。宏观地看,几十年来,政府机构改革逃不出“臃肿—精简—再臃肿—再精简”的怪圈,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一边是部门在精简机构中合并削减,一边则是新机构中副职异常臃肿。这是机构改革过渡时期的特殊情况,还是机构改革成果被吞噬的征象?  

  深圳推行大部制一年,有部门竟然一正20副。副职超编如此严重,或要刷新此前一些地方“副市长”创下的纪录,也无异于给公众对大部制改革的期许泼上一盆凉水。  

  就深圳具体个案而言,毕竟大部制改革才一年,原有机构人员的消化确需一个过程。就此认为大部制改革失败、其成果已被吞噬,则失之于轻率。但由此产生的副职严重超编现象,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思考。  

  要改革,当然就会涉及利益调整。一般来说,只有各方在利益妥协之后形成新的利益格局,改革才会顺利推进。否则,改革就会遇到障碍,步履维艰。机构改革使一些部门消失,最难办的就是原有机构人员的安置问题。他们放弃原有部门的职位利益,选择在新机构副职或其他职位上安身,即是一种妥协。从某种意义上讲,允许副职暂时臃肿是机构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现时代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不对任何其他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帕累托改进”越来越少了,改革付出代价在所难免,公众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公众希望,这个代价应当朝着少的方向努力,也应当设定一个期限。如果看不到副职削减的时间表,看不到减轻改革代价的务实之举,那么副职超编就在事实上成为吞噬机构改革成果的一个路径。而一些地方副职长期过多现象,正残酷地验证着公众的这种担忧。  

  从深层次根源来看,解决副职超编问题根子在转变政府职能,这也正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所在。一般来说,现代政府的职能基本界定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我们说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向这四大职能转变,其核心是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与这样的要求相比,政府机构改革的机构合并削减乃至人员调整等等,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新的政府机构部门,惟有按新的职能定位,才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因为你即使设定过多的副职让他过渡,他也会闲着没事干,不被工作所需要,于是就会形成一种隐性压力,迫使他作出新的选择。这正是新的政府职能所焕发的柔性机制,对保护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具有制度性的源动力。  

  政府机构改革,不能在原有政府职能上打转转。政府部门管的事情过多,权力过大,副职就会忙于其事、乐享其权,哪儿也不想去,其他人员亦如此,结果是政府机构想不臃肿都难。宏观地看,几十年来,政府机构改革逃不出“臃肿—精简—再臃肿—再精简”的怪圈,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机构改革,仅是简单的机构和人员的合并,而不能在其职能上有实质性的转变,那么公众就有理由对这样的改革存疑。  

  本特约评论员乔子鲲   

   新闻回顾:  

   深圳大部制副职超编严重 科工贸信息委1正20副:7月11日开始,深圳一论坛这篇网帖引发网友关注。而且20个副职中,不少分管范围非常狭窄,尤其是6位副巡视员,职责均为协助一名副主任管理一个处。这意味着,一个处除了一名处长及主管的副主任外,还有一个专门协助管理的副巡视员。  

  根据深圳市政府的信息公开目录,市文体旅游局全部领导数量达到15人,其中9个为副局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与局长分别由两名不同干部担任,副局长7人,副巡视员3人,全部领导干部达到13人,其中副巡视员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分管各项具体工作的副局长开展工作。市卫生监督委员会的领导干部也达到了12人,包括1名正职和11名副职。新民网消息 [详细]  

   专家观点:干部仍是终身制 退出机制待完善  

  针对一正二十副现象,深圳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肖俊认为,这是深圳大部制改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大部制改革精简了行政机构,但数量庞大的厅、处干部在改革后无从安置,只能通过增设副职来进行过渡。由于我国的公务员法并不完善,没有对干部的退出做出相关规定,形成了处级以上公务员只进不出的“干部终身制”,像“副巡视员”这样的职务实际上就是为了干部新老交替的过渡而设置的。对于这种过渡的具体期限,肖俊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恐怕只有等到在职干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才有可能正式离职。据他了解,该部门已有两位接近退休年龄的副职干部被调往政协工作,但他们仍享有原有行政级别的待遇。[详细]  

   相关评论:  

   “1正20副”与“干部终身制”:打破“干部终身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应是选拔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原则。不少地方在干部选拔使用上,实行公推公选,就是在制度上打破“干部终身制”。大部制改革后,在机构精简的情况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理应以岗定编,本来更没有理由实行“干部终身制”。大洋网消息 [详细]  

  (责任编辑:杨建)  

标签:改革   副职   干部   职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