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暂时无派:“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新三座大山”的后面,是旧的三座大山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新三座大山”的后面,是旧的三座大山

  

  (此文是本人前两天所发《从指鹿为马到“指驴为鹿”》的续篇)

  

  
暂时无派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将看病、上学、住房这三个高价的生活必需品称为“新三座大山”。之所以用“新三座大山”来形容它们,大概一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曾被比喻为“三座大山”;二是因为它们的价格之高已经到了普通百姓无法承受的程度;三是因为它们是改革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其实,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压力,绝不仅限于这三个方面。对于千千万万下岗工人和一亿多四处飘泊的农民工来说,这所谓的“新三座大山”甚至只是奢望。保证最低的衣食需要,才是他们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 “新三座大山”和其它大大小小的“山”,虽然在字面上带有强烈的贬义,却实实在在地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而不是什么改革中出现的暂时现象。我这样说,并不是想刻意去摸黑改革开放,而是认真地陈述一个事实。这些压在多数人头上“大山”,难道不正是少数人脚下的货真价实的金山和银山吗?让这些人富起来,正是改革开放的目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就是代表他们发财的要求;“以人为本”的“人”,恰恰就是这些人。

  

  于是,中国这个“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很自然地以“山”为界,被隔成了由命运截然不同的人组成的两个部分。山顶上的那群,大概不到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五,是改革的坚定拥护派;山底下的那群,大概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其中的许多人对改革怒气冲天,而另外一些则已经被大山压得麻木不仁了。在这两者之外,还有一批人。他们的日子不象山顶上的人那么极意,也不象山底下的人那么痛苦,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在改革的过程中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住房,有病也还治得起,倘若子女考上了大学,手头稍微紧点,也能供下来。这批人对改革的看法是最复杂的。那么,这批人是否就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呢?不是的。中国社会的现状告诉我们,这个所谓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一个颇具神形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见前文)。“新三座大山”的后面,是旧的三座大山。而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中产阶级的。

  

  也许有人不这样看,他们觉得中国有可能变成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承认,这并不是一个不合理的想法。当今世界比较发达和先进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既然谈到要振兴中华,就没有理由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在中国发展方向的选择以外。但是,非常遗憾,这个愿望即使是良好的,也只是空想,中国不存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可能。

  

  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并不是今天部分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到鸦片战争前,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它将缓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中国由此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是第一批试图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梦想的人。但是他们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反而催生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从此,中国人民的头上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这第三座大山。这三种势力互相勾结,不仅残酷地剥削压榨工农阶级,而且严重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完成对世界的势力划分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痛失了发展的机会。

  

  一九四九年,中国革命胜利了,中国人民赶走了帝国主义,打垮了封建主义,也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这个胜利,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和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试图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他们领导建设的也并不是他们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社会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也就是资本主义。但是,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使这个阶段比预想早得多地结束了,中国提前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了。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在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时候,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打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朝鲜战争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这种封锁,并不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已经变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一个具有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潜能的新兴国家,不管它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是不能见容于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在国内,城市发展工业的资金极度匮乏,农村在土改后又出现了新的富农阶层。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在艰难起步,封建主义的势力已经开始抬头。而此时旧政权的残余内外势力,又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了猖狂的反扑。如果此时继续缓慢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共产党就会失去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腐败的旧政权势力就会卷土重来,中国就会退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人民就要再次回到三座大山下面。因此,“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绝不是一个主观的臆断,而是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结论。

  

  正是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使中国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迅速地发展起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遍布全国的农业水利系统,具备了打破核讹诈的战略能力。可以说,没有当年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可能早以四分五裂,经济发展可能连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如,更别说有条件搞什么改革了。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是有可能通过改革,使中国发展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呢?回答仍然是否定的。之所以如此说,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

  

  尽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时代并没有变,世界的基本矛盾也没有变。今天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列宁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结论也没有过时。但是,帝国主义并不仅仅是战争,战争是手段,霸权才是目的。美国,这个当今世界的头号霸权,比以往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它的腐朽性和寄生性。这个有两亿多人口的最富裕的国家,几乎停掉了所有与民生相关的制造业。它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就业机会在第三产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入是金融收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基本上靠别人养活的寄生虫国家。那么,它是靠什么来获得自己消费品的呢?靠一种称为“美元”的绿纸(在今天,是一串电脑里的数字符号)。每当需要东西时,它就印一批这样的纸(或在电脑上敲出一串数字)去换。那些收到绿纸的国家拿它们能换回什么呢?基本上什么都不能。这些纸虽然是绿色的,却在功能上等同于中国一些地方的“白条”。它凭什么可以打“白条”?凭的是手里的武器和由这些武器决定的世界产品的定价权,尤其是石油和粮食的定价权。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强大的寄生虫国家,是不会允许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去同它分享这个世界的产品的。相反,它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将中国变为它的生产基地和它的废物堆积场。

  

  在国内,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它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共同富裕,也不是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去培育一个占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而是利用手里掌握的行政权力和公有财产,去制造出少数“富可敌国”的大富翁。是的,这三十年,民间的资本主义是有发展,但哪一个通过剩余价值缓慢积累的私营企业,有能力与一夜之间将价值亿万的国有企业据为己有的官僚集团竞争?哪一个利润只有百分之几的皮鞋生产厂家,敢和一年利润几百倍的房地产大亨比富?在这样的体制下,想通过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让他们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等于与虎谋皮。

  

  最近,国内外不少的华人经济学家发现了中国经济的严重问题 ,例如郎咸平揭示的“二元经济”现象和“1+6”产业链的问题,宋鸿兵向人们发出的金融入侵的警告,左大培对国企贱卖的质问,张宏良针对外汇储备和股市危机的呼吁等等。这些声音清晰无误地从不同的角度上切中了中国经济的要害。但是,我们看到有关部门对此的回应了吗?我们看到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对策了吗?没有。不仅没有,许多问题还继续沿着原来的错误方向发展。如果单纯从经济上考虑,这种现象的确令人困惑。但是,经济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如果我们跳出经济圈子,从政治的角度去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阴影。

  

  帝国主义对其它国家的掠夺,除了直接的军事侵略,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这些经济手段包括早期的商品输出,后来的资本输出和今天的金融输出。这些经济手段的实施,是在一个被称为“经济一体化”,或者“全球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这个框架很象中国成语“请君入瓮”的“瓮”。霸权主义国家通过它们的“游戏规则”制定权或曰定价权,可以轻松宰杀入翁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进口什么什么贵,中国出口什么什么便宜?其原因就在这里。问题是:既然知道这是个“瓮”?为什么还要入?既然知道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中国一定会吃亏,为什么还要热心地按照什么“国际惯例“办事呢?这个秘密就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是控制在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集团手里的,他们是明知而为。

  

  这样说来,他们不是太有国际主义思想、太“大公无私”了吗?那么多的财富,就是不分给普通百姓,不留点给民营企业,自己留着也好啊,为什么要让外人占便宜呢?理由很简单:官僚资本主义的”利润“不是经营来的,而是抢劫来的、卖国换来的。这种赤裸裸的掠夺式的剥削必须要有一种外来的保护力量,否则,人民要造他们的反、算他们的账。而要得到这种保护,必须要交保护费。因此,凡是官僚资本主义一定是买办,也一定卖国。

  

  知道了官僚资本主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制造业冷、房地产热“二元经济”的根源了;知道了殖民地经济,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企业只能拿到产业链“1+6”的“1”而拿不到其它的“6”的原因了;知道卖国主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外资低价收购国企和在中国股市上只赚不赔的秘密了。

  

  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处在衰退的阶段,尤其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在“次贷危机”和“两房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动荡。有的人说:现在就看中国和美国谁能抗,中国要是抗住了,美国就得从世界老大的位置上让出去,中国就会“大国崛起”。我很欣赏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但我还是劝有这样想法的人谨慎乐观的好。如果这事发生在二十年前,我也许会乐观,但是今天我却很恐慌,因为,虽然帝国主义早晚要灭亡,它却一定不会在殖民地消失前灭亡。有中国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的“照应”,美国会先垮吗?

  

  有了帝国主义,有了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在哪里呢?封建主义包括它的经济基础和它的上层建筑。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大地主,因此,封建主义的统治,主要表现在封建式的管理体制上。但是,越吹越劲的“土地私有化”的风,预示着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回归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了。

  

  现在回到本文的开始。

  

  中国不存在资本主义的道路,当改革走向私有化的那一刻,中国就注定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方向走去。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也就不可能产生一个真正的中产阶级。今天处于“新三座大山”以外的群体,也许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我相信,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最后成型,这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爬上“山顶”,但绝大多数将坠入山底,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他们躲过了“新三座大山”,却很难躲过旧的三座大山。

  

  许多年以前,有个叫黄炎培的老先生说,中国历史有个由盛至衰的周期率。看来老先生的话要在我们这一代应验了。难道中国人民这么难摆脱苦难吗?难道我们就真的只有一条路可走吗?不,还有一条路,但要靠千千万万的人一起走。这条路,我将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历史周期率”的原因,黄炎培说清楚了吗?》里谈出我的看法。

标签:中国   资本主义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