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水又心:面对批评卫生部官员何以汗流浃背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水又心:面对人大代表批评卫生部官员何以汗流浃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们捕足住了很多感人的镜头。代表委员们发生了许多不同声音,黄奇帆代表面对国资委官员捶桌子痛斥,贺优琳代表对物价飞涨数度哽咽,崔永元的两会语录……。最值得一提的还有卫生部官员面对代表委员批评却汗流浃背。  

  

  捶桌子的重庆市长黄奇帆不满国资委对“高歌猛进”的汽车产业无所作为,崔永元的两会语录关注的是民生问题,而卫生部官员为何面对人大代表批评却汗流浃背呢?原因就是代表委员们了解到百姓的“亚历山大”,卫生部门推行的医疗体系改革仍然没有有效解决公立医院不公平无效率的突出问题。前年,卫生部长陈竺曾经抱怨两会期间就象受审一样。所谓受审的感觉看来的确是因为卫生部门没有做好医疗保障和卫生公平改革工作。因此现在还只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让卫生部官员流汗,明年或许可能是老百姓赶他们下台。如果改革步伐还是这样,这种结果是肯定的。其实在两会前的 2月18日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首都举办的热点问题形势告会上,作了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告,看后可悲、可笑又可叹!    

  

  一、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形式    

  

  陈竺认为,“看病难”可分为两种。第一是“绝对性”看病难,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这往往发生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第二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涌到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    

  

  陈竺指出,“看病贵”也有几种:第一是“个人主观感受的贵”。第二是“家庭无力支付的贵”,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其实质是疾病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缺乏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第三是“社会无法承受的贵”。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有一种不断增长且增速居高不下的趋势,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当它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评:看病难肯定已经成为压在当今中国平民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另外两座大山是教育和住房)。“看病难”与“看病贵”没有绝对与相当之分,更没有主观感觉与客观感觉之分。如果说三十年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今天的“看病难”,那么我们宁愿不要这种改革开放。我们要面对现实保持清醒认识,“看病难”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实实在在的生存大难题,无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都是目前中国民生问题中的一个天大的问题,没有绝对相对之分,也没有主观客观之分。特别是公立医院公平性问题,毛泽东时代解决得比现在好得多。    

  

  二、关于看病难看贵的原因    

  

  陈竺分析指出,“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有以下多重原因: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这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增长;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政策“双刃剑”刺激参保者多吃药、吃贵药、小病大治等问题,从而使社会医疗总费用增加而不是减少;患者的医药卫生服务消费具有被动性,容易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保障体系不完善,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以及管理的不足和曾经的失误,是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主要原因。    

  

  评:部长只说到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表象原因,而且大部分观点都是错误。如部长所阐明的“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上升过快”、“医学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这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增长”、“政策双刃剑刺激参保者多吃药、吃贵药、小病大治”、“患者的医药卫生服务消费具有被动性,容易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等原因是极其错误的,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医药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其实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就是任何一个老百姓都看得十分清楚,它就是一个医疗道德伦丧的问题,导致道德伦丧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卫生政策出了系统性问题。    

  

  三、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办法    

  

  陈竺指出,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群众个人负担得到减轻。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例则从2001年的60%多降到了2009年的38.2%。,“十二五”还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争取到“十二五”末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    

  

  评:可以说部长所说的办法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毫无用处的,所列举的数据全部或者基本上是不符合事实的。特别是有关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的数据根本就是在欺骗农民群众。解决的根本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赤脚医生”服务千家万户的办法,何况我们的经济又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国人们想想啊,三十年我们的经济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么难呢?    

  

  四、关于判断医院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陈竺说,公立医院改革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点。一是制定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调整公立医院布局,推进公立中医(含民族医药)医院改革发展。二是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三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四是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如普遍开展预约门诊服务等。六是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评:部长说到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破题,这是说对了,但做公立医院的文章可能也是人民最痛心的。如何抓住“公”字做文章,其措施可以说是文不对题。所谓“公”不是市场化运作,它必须是普惠的,它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保障系统和网络,同时让每一个公民能够充分均等享受,在公立医院面前人人平等。多元化格局固然重要,但优先发展县医院的措施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为什么不是优先发展社区和村组医疗网络呢?我们看看各城市、地区、县城的医院还不够好吗?这么好的医院还需要优先发展吗?何况这些优质的医院里还有更优的干部楼、干部病房。如果农民群众知道一个干部感冒住进干部病房要花掉国家上10万元的费用(这的确是真的,当然包括单间空置的病房、无需对帐的帐单、无休止的检查等),不造反才怪!    

  总之,我不知道部长和卫生部的那些官员是不是真的想不出好办法,如果是真的想不出好的办法,那只能说明部长和卫生部官员智商太低,不配做部长和官员。或者说部长是不敢动真格,如果是不敢动真格,那说明部长情商太低,是对百姓的感情这个情商太低。当然,随波逐流当部长,折磨的不是自己而是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也许有自己一时的幸福感,但绝对不可能长期下去。人要做到独善其身真的是很难啊,难怪社会上那么多人都选择随波逐流!可悲啊!这才是卫生部官员面对代表委员批评经常汗流浃背的真正原因。  

  姜文在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说得好,在此我稍作修改:“这中间肯定有人在说假话。大家想想,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TMD一个卫生部官员难道就真的看不出来吗?”当官的就象到山西挖媒的老板,赚了钱还骗了当地女人的身子。骗了就骗了,还不给钱。难怪山西女人说只要钱,不给钱就不走。老百姓就象小六子一样,他们要的是“吃一碗凉粉只给一碗的钱”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平。  

标签:看病   医院

条留言  

给我留言